【閱讀導語】
世界上有這么一樣東西:它能使你在浩瀚無垠的戈壁沙漠中看見希望的綠洲,它能使你在千年不化的冰山雪嶺中領略到溫暖的春意,它能使你在霧靄蒼茫的人生旅途中撥正偏離的航向,它能使你在荒涼凄冷的孤寂心里收獲快樂的果實……它是無形的,卻有著巨大的激活生命的力量;它是無聲的,卻產生著神奇如春雷般的回響!也許有人會問:是什么這么偉大,這么神奇?讓我來告訴你,它就是——愛。無論何時,愛,都是永恒不變的主題;愛,都是人世間最真摯的溫情;愛,讓我們的世界充滿陽光……
選文1
送湯
[新加坡]艾禺
爸爸有一個星期沒來送湯了。真搞不懂他,已經退休了,又沒事做,只是煮點湯拿過來,路途也不遠,最近好像也變成很麻煩的事,總是三四天才能喝到一次。
我已經習慣喝他煮的湯,貝母北杏煲西洋菜湯也好,槐花番茄雞翼湯也好,是清熱還是降血我都不在乎,以我這個年紀,幾時輪到病會來找我?
爸總是說,身體一定要照顧,不要等到出毛病時,才想補救,那就來不及了,我老嫌他啰嗦。雖然家里只有我們兩個人,我還是堅持要搬出來住,當然我這樣做也是為了Ken,那個我剛喜歡上的男人。
爸爸煮湯給我喝,是從媽媽離開我們的那一天開始。他總是一個人默默地、無微不至地照顧著我。我也習慣了被寵的感覺,沒有他,我就好像失去了什么,心里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慌!
說也奇怪,自從我搬出來,家里就常來一個叫雙姨的女人,她是爸爸常去的診療所的護士,聽說是個老處女。Ken笑說或許爸爸早就該有第二春了,是我的存在阻礙了他的發展,現在好啦,搬了出來成全了他,我也算做了件“孝順”的事。
爸爸愛往診療所去也是最近的事,問他出了什么事,他總是搖搖頭。他問我想喝什么湯,他去煮。
“我不是剛說要喝胡椒豬肚湯嗎,怎么你忘了?”
他不應該忘記我愛喝這種湯的,一個星期,已經七天了,七天沒有湯喝,那是不可能的事,難道因為有了“他愛”,他把煮湯給我喝的“責任”都忘了?!
我打了個電話回家,沒想到接電話的就是“他愛”。
“我要找爸爸。”心里的一股妒意使我的語氣變得冷漠。
“你爸爸不是給你送湯去了嗎?”對方溫婉地說。
“送湯?他已經一個星期沒有給我送湯了!”我近乎叫起來。
對方一陣沉默,停了良久:“……有些事情我不知道該不該跟你說……”
難道他們要宣布結婚,然后告訴我以后都不會來送湯了?我控制著自己易發怒的情緒。
“有什么你就說吧!”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樣奔下樓的,撞到人了沒有,我只知道自己在拼命地跑,無頭緒地亂跑,去尋找一個已經越來越失去記憶的老人,他或許正找不到要去他女兒家的路!
“你爸爸不久前檢查出來,證實得了老年癡呆癥,他說過不能跟你說的……下午他煮了湯說要給你送去,我叫他不要去的,他說你喜歡喝西洋菜湯……他說你的家他一定會記得……”
雙程交通的分界堤上,一個老人滿頭大汗地走來走去,手里提著一個湯罐,彷徨焦急得不知該往哪個方向走。
我認出那就是我的爸爸。
湯罐里的湯已經涼了,雙姨說爸爸傍晚出門了,就為了我可以有熱湯喝,而現在已經快半夜了。我一口一口地喝著湯,感覺它一點也沒涼,還透著暖暖的熱氣。
“爸,這湯真好喝!”
“好喝,我明天煮,再給你送……”爸爸眼光里閃過一種茫然,好像極力尋思著他記憶里有關我的資料存案,然后遍尋不獲般地焦急顫抖。
“不用了,爸,我以后不要再叫你送湯了!”我堅決地說。
“你……你不要喝我的……湯了?”
“不是,我決定搬回家跟你一起住,好嗎?”
爸爸怔怔地望著我,我知道總有一天,他連我是誰都要忘記。不過,我已經決定要自己學煮湯,我要煮一輩子的湯給爸爸喝。
(選自《青年文摘》)
探究練習
1.為什么“我”喝到嘴里的爸爸送來的湯明明是涼了,卻“感覺它一點也沒涼,還透著暖暖的熱氣”?
2.生活中你有沒有類似的經歷?請拿起你手中的筆,以飽蘸感情的筆墨,記下你心中的父愛、母愛。
選文2
母愛
溫馨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發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個極度缺水的沙漠地區。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嚴格地限定為三斤,這還得靠駐軍從很遠的地方運來。日常的飲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賴這三斤珍貴的水。
人缺了水不行,牲畜也一樣,渴啊!終于有一天,一頭一直被人們認為憨厚、忠實的老牛渴極了,掙脫了韁繩,強行闖入沙漠里唯一的也是運水車必經的路。終于,運水的軍車來了,老牛以不可思議的識別力,迅速地沖上公路,軍車一個緊急剎車戛然而止。老牛沉默地立在車前,任憑駕駛員喝斥驅趕,不肯挪動半步。五分鐘過去了,雙方仍然僵持著。運水的戰士以前也碰到過攔路索水的情形,但它們都不像這頭牛這般倔強。人和牛就這樣耗著,最后造成了堵車,后面的司機開始罵罵咧咧,性急的甚至試圖驅趕,可老牛不為所動。
后來,牛的主人來了,惱羞成怒的主人揚起長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開肉綻、哀哀叫喚,但還是不肯讓開。鮮血沁了出來,染紅了鞭子,老牛的凄厲哞叫,和著沙漠中陰冷的狂風,顯得分外的悲壯。一旁的運水戰士哭了,罵罵咧咧的司機也哭了,最后,運水的戰士說:“就讓我違反一次規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處分。”他從水車上取出半盆水——正好3斤左右,放在牛前面。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沒有喝以死抗爭得來的水,而是對著夕陽,仰天長哞,似乎在呼喚什么。不遠的沙堆后面跑來一頭小牛,受傷的老牛慈愛地看著小牛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頭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靜默中人們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淚水。沒等主人吆喝,在寂靜無語中,它們掉轉頭,慢慢往回走。
探究練習
1.為什么“牛被打得皮開肉綻、哀哀叫喚,但還是不肯讓開”?為什么老牛沒有喝以死抗爭得來的水?
2.認真品讀本文,我們會為老牛的舉動所震撼,會被它的精神所感動。是啊,“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老牛都這樣,何況我們人呢?請結合你的體會,寫一篇讀后感。
選文3
共同的秘密
崔浩
礦工下井刨煤時,一鎬刨在啞炮上,啞炮響了,礦工當場被炸死。因為礦工是臨時工,所以礦上只發給礦工一家一筆撫恤金。礦工妻子和兒子以后的生活卻無以為繼。
悲痛的妻子在喪夫之后是來自生活上的壓力。她無一技之長,只好收拾行裝準備回到那個閉塞的小山村去。這時,礦工的隊長找到了她,告訴她說礦工們都不愛吃礦上食堂做的早飯,建議她在礦上支個攤兒,賣些早點,一定可維持生計。礦工妻子想了一想,便點頭答應了。
于是一輛平板車往礦上一支,餛飩攤兒就開張了。8毛錢一碗的餛飩熱氣騰騰,開張第一天就一下來了12個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吃餛飩的人越來越多。最多時可達二三十人,而最少時從未少過12個人,而且風霜雨雪從不間斷。
時間一長,許多礦工的妻子都發現自己的丈夫養成了一個雷打不動的習慣:每天下井之前必須吃上一碗餛飩。妻子們百般猜疑,甚至采用跟蹤、質問等種種方法來探求究竟,結果均無所獲。甚至有的妻子故意做好早飯給丈夫吃,卻發現丈夫仍然會去餛飩攤吃上一碗餛飩,妻子們百思不得其解。
直至有一天,隊長刨煤時被啞炮炸成重傷。彌留之際,他對妻子說:“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接替我每天去吃一碗餛飩,這是我們隊12個兄弟的約定。自己的兄弟死了,他的老婆孩子,咱們不幫誰幫。”
從此以后每天的早晨,在吃餛飩的人群中,又多了一個女人的身影。來去匆匆的人流不斷,時光變幻而唯一不變的是不多不少的12個人。
時光飛逝,當年礦工的兒子已長大成人,飽經苦難的母親兩鬢斑白,卻依然用真誠的微笑面對著每一個前來吃餛飩的人。當然,那是發自內心的真誠與善良。
更重要的是,前來光臨餛飩攤兒的人,盡管年輕的代替了年老的,女人代替了男人,但從未少過12個人,穿透十幾年歲月滄桑,依然閃亮的是12顆金燦燦的愛心。
有一種承諾可以抵達永遠,而用愛心塑造的承諾,可穿越塵世間最昂貴的時光。12個共同的秘密其實只是-個秘密:愛可以永恒。
(選自《家庭主婦報》)
探究練習
1.文中寫礦工妻子們的疑惑,對文章中心的表達有什么作用?
2.結合自身實際,談談你對“有一種承諾可以抵達永遠,而用愛心塑造的承諾,可穿越塵世間最昂貴的時光”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