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出版集團于去年底正式掛牌后,組建了一個集編輯、印刷、發行、供應為一體,傳統出版與現代出版相融合的大型出版傳媒集團。經過近一年的運作,集團在改制、走出去方面有哪些進展?在發展思路上、出版定位上有哪些新思考呢?為此,本刊記者采訪了山西出版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齊峰。
《出版參考》:全國各出版集團都在深化出版改革,山西出版集團改革發展的思路是什么?將會按什么步驟進行?
齊峰:山西出版集團掛牌成立以后,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精神,將改革工作提上重要議程,并將之作為集團成立后的首要工作和整體發展的戰略性任務。我們立足科學發展觀,借鑒先進省份出版改革的經驗,針對現實狀況,根據自身特點,研究制定出山西出版集團又好又快發展的戰略規劃,并以此為指導,提出了促進山西出版集團科學發展的“六個轉變”的改革思路。
積極推進思想觀念的現代化轉變。改革首先要更新觀念,山西出版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觀念的落后。因此,我們將觀念的轉變作為“六個轉變”的首要任務。
穩步推進體制機制的企業化轉變。按照中央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精神以及山西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除山西人民出版社、山西古籍出版社和山西畫報社保留事業單位建制外,其余全部轉制為文化企業,山西出版集團整體注冊為山西出版傳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山西新華書店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山西新華印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山西新聞出版物資供應總公司及轉企后的山西新聞出版紙張公司要選擇試點,加快推進以國有股權為主體的多元化股份改制工作。同時要求所屬企業和事業成員單位,都要按照和參照現代企業制度深化機制改革,推行企業的干部制度、用人制度和工資制度。要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體制和制度,對成員單位的生產經營進行考核和監管,確保正確的發展方向和內容導向,以及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目前,集團的體制機制改革工作正在穩步推進,各成員單位的體制機制改革方案已經通過論證并相繼進入實施階段。
大力推進產品結構的市場化轉變。集團要大力進行產品結構的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逐步擺脫對教材、教輔的依賴,加大市場產品的選題策劃和產品開發力度,實施品牌戰略,不斷提高出版集團的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合理推進優質資源的集約化轉變。針對目前出版資源相對分散、利用率較低的狀況,我們計劃對現有出版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整合的內容包括有形資產、財務資源、發行資源、數字化信息化資源等等,通過整合、盤活資產存量,擴大資源總量,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從而形成產業內聚力和集群發展力。
著力推進人才隊伍質的轉變。針對集團從業人員素質整體偏低的狀況,著力推行人才隊伍建設工程。具體措施是“用好現有人才,穩住關鍵人才,引進急需人才,培養未來人才”,努力形成結構合理素質全面的出版人才隊伍。
努力推進經營管理的科學化轉變。運用市場經濟手段,通過發揮市場機制對出版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的重要作用,把市場經濟中的經營意識、經營機制和經營方式等運用到出版產業建設和管理中,對出版資源進行集聚、重組和營運,最大限度地盤活資本存量,吸引增量,擴大總量,實現出版資源配置容量和效益的最大化、最優化,促進資源價值的增加和出版財富的增長。同時,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努力創建以績效考核為核心的管理體系,針對層級管理工作效率偏低的弊端,構建以扁平化為特征的管理結構。
這“六個轉變”的提出,是山西出版集團科學發展的六大戰略,是山西出版走出困境的必然選擇,是山西出版集團改革發展的必由之路。做到了這“六個轉變”,可以說就基本完成了山西出版集團的改革。
《出版參考》:山西出版集團將“走出去”戰略作為“五大戰略”之一提出,集團制定了哪些具體措施?將采取什么樣的經營戰略?
齊峰:集團首先從加強基礎建設工作入手,為“走出去”工作提供支持與保障。第一,成立了由集團總經理任組長的山西出版集團“走出去”工作領導組。第二,在出版經營部下專設版貿工作室,選聘專人,負責“走出去”戰略各項優惠政策的落實、產品的統一策劃、推廣和宣傳以及版貿人才的培養等相關工作。第三,出資300萬元,設立“走出去”工程專項基金,對重點輸出項目予以扶持,對在“走出去”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施以獎勵。
集團將努力實施品牌化經營戰略,加大內容創新的力度,靠品牌贏得讀者,贏得市場,贏得競爭,贏得人才。一是要分析自身實力,認清主攻方向,挖掘三晉資源,開發特色產品,打造具有獨特個性的地方文化品牌,并從表達形式上創新為國際市場所能接受的形式。二是立足目前與海外出版機構已經建立的戰略伙伴關系和已經成功輸出的項目,做好品牌的維護和延伸工作,不斷挖掘市場潛力,逐步擴大品牌出版物的品種。三是要有準確的讀者定位,首先面向海外華人開發系列產品,由此分析了解國際文化需求,努力擴大市場半徑,進而向西方主流社會滲透
“走出去”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綜合協調各方面的力量,有計劃、有重點地穩步推行。實施“走出去”,我們將堅持“統出合力,分出活力”的集團化建設原則,形成既有集團整體推進,又有單位各自出擊的局面。對于經過集團研究論證確定的重大項目,集團將集中人、財、物等各方面的資源,重點由集團進行統一規劃、出版推廣,同時,鼓勵各單位立足優勢,打造各自的拳頭產品。
《出版參考》:“做大做強”、“多元化發展”現在是很多出版集團的發展思路,山西出版集團的發展思路怎樣?另外,你認為集團有哪些特色與優勢資源?如何挖掘好這些資源?
齊峰:關于多元化經營與專業化經營的選擇,大家比較普遍的看法是,從出版集團的層面來考慮,鼓勵出版集團跨領域多元發展,從集團所屬企業層面考慮,則提倡形成專業優勢和競爭力,朝著專業化、特色化方向努力。就國內出版業的現實情況而言,出版集團多元化發展已初顯端倪,專業化經營成功的案例也有目共睹。關鍵的一點,是要符合各地區出版業發展的實際。當然,我并不否定多元化經營的思路,但多元化的前提是做強主業,如果主業不強,多元化勢必對企業發展產生掣肘作用。從山西出版集團看,應首先圍繞主業,立足走專業化、特色化的道路,努力在優勢專業上實現做大做強的目標。由此,我們確立了“十一五”期間山西出版集團的發展思路,即深化改革促發展,圍繞主業促發展,科學經營促發展,不斷創新促發展。集中人、財、物的力量,做強出版主業,逐步提高市場力和抗風險能力。
山西出版集團組建較晚,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就此喪失了發展的優勢條件。集團成立后,我們搶抓機遇,應對挑戰,轉換觀念,開拓思路,積聚力量,創造條件,逐步認清并努力形成自己的優勢與特色。第一,我們具有得天獨厚的后發優勢。一些先行者已經逐步探索出一條相對成熟的發展道路,特別是積累了較為豐富的實踐經驗。這不僅有利于我們理性分析形勢,找準不足,認清難點和重點問題,進而形成較為科學的發展戰略,更為重要的是為我們有效規避風險,減少實踐過程中的盲目性創造了先決條件。第二,山西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們要努力挖掘、拓展、調劑、鏈接、利用好這些資源,努力在品牌創建上實現突破,著力打造三大品牌,即打造具有獨特個性的地方文化品牌,推出雅俗共賞的大眾文化品牌,開發具有國際市場潛力的世界文化品牌,通過擴大品牌出版物的數量,進而擴大集團的市場占有份額。第三,我們在思維觀念和經營方略上進行理論創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們制定了實現“六個轉變”的集團科學發展目標;確立了“做人類文明進步的播火者,當中華文化崛起的鋪路人”的發展理念;在出版界率先提出了“科學出版觀”、“經營出版與出版經營”、“研究型出版”的新觀點,為出版產業化建設進行了大量的理論探索。力爭走出一條經濟欠發達地區出版產業做大做強的科學發展道路。
《出版參考》:您曾提出“要做研究型出版”,那么“研究型出版”對集團的發展有何作用?
齊峰:“研究型出版”作為一個實踐概念提出來,是出版企業內部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方面,出版自身的學術性特征,要求理論建設與出版實踐同步發展。另一方面,出版集團面臨著日益復雜的內外環境,迫使集團必須隨環境變化做出相應的轉型。但我們應該認識到,這種轉型的過程是艱難而復雜的,它不僅涉及改革開放政策、法律法規制定等宏觀政策層面,而且要求出版集團在出版體制、內部機制、資本運作等微觀層面以及出版資源配置、出版物生產、出版物營銷、出版物流通、出版人才培育等具體實務領域做出與形勢發展相吻合的必要轉變。從科學發展的規律上看,任何復雜的實踐革新活動不依靠深入細致的研究工作是無法正常進行的,對于新時期的出版集團而言,也唯有通過扎實的立足于目前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需求的系統研究,確立起符合我國出版發展規律的科學理論,以此指導當前出版改革和發展的實踐,才能有效規避各種風險,少走或不走彎路,才能在新的時代環境下實現出版集團的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