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路文藝·世紀火車畫刊》
2007年7月 新刊 12.00元
這是筆者在去上海的火車上看到的,有幸獲得了一本贈刊,雜志上貼有“車站讀物,請勿帶走,如有需要,請聯系列車工作人員?!睌y程網為了恭賀這本雜志創刊,特別為讀者貼心定制了會員卡,且不說雜志的內容是否吸引讀者,這樣的特別定制,也給雜志的讀者——眾多旅行者提供了一份溫馨的幫助。
《飛霞》 2007年8月 改版號 10.00元
《飛霞》雜志這次改版筆者以為是比較成功的,內容與雜志定位相符,成功改變了原先欄目上由數部同類作品的籠統介紹,改為單一作品的推介,還將一些滯后的影視歌曲內容介紹拿掉,換上與閱讀息息相關的小說品評,新增加了穿衣健體美容的相關內容,大大增強了對讀者的吸引力。
《體育畫報》 2007年8月 特刊 10.00元
此次特刊是由《財經》雜志與《體育畫報》聯合制作的,在2007年8月上市,至2008年8月底奧運會結束,將至少聯合出版6期,兩大重要品牌的合作,也是中國經濟、體育題材兩大重要媒體的合作?!敦斀洝贰毩?、獨家、獨到;《體育畫報》——運動之美、人性之美兩者結合,各用所長互相補充,會給讀者多維高質量的內容。
《環球紀事》2007年8月改版號10.00元
這是《環球紀事》編輯部出版的正式改版號,編輯部換了一批新人增添了活力,新改版雜志的口號是面向大眾,做通俗性雜志,增加雜志的實用性。筆者建議,對廣大讀者來說認識世界,走向世界,看幾本雜志是不行的,應努力回應基層讀者需要,更多地提供國際實用信息,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讀者了解世界,走向世界。
對期刊市場的期盼
期刊的試、創、改、復、停是出版業很正常的事情,有如人體的新陳代謝、自然界的優勝劣汰一樣,是大環境下內循環的反應。由于我國的期刊出版市場的特殊性和學術評價體系的功利性,造成了很多學術期刊的壟斷地位,他們并不追求發行量,主要靠機構的經費支持以及行業內的廣告和評審費、版面費等維持運轉。所以試、創、改、復、停在學術期刊中的體現并不明顯。但面向大眾的消費類期刊卻完全不一樣,經濟效益是第一位的。隨著社會的經濟發展,期刊市場的受眾開始有側重地轉向,如電腦和計算機、電腦游戲、女性時尚、旅游、汽車、都市休閑等。但由于刊號的緊缺,一號多刊的現象并不鮮見,由于我國的出版市場尚處于方興未艾的階段,在某種程度上以默許的態度支持了一號多刊的現象,因為它畢竟促進了我國期刊市場的繁榮。 但與一號多刊相對應的就是期刊的出版周期延長,比如由月刊變為雙月刊,由周刊變為雙周刊。這大多都是在刊物發展不景氣時期的自我調整,筆者以為這是值得鼓勵的,至少比無實際內容的注水刊物“茍延殘喘”要好得多。
面對同行的競爭,很多期刊敗下陣來,是期刊界保持生態平衡的一種表現,不破不立應用在期刊界是再合適不過了。新創建的期刊定位要準確,須知發行量才是硬道理,面對小眾的期刊生存環境很惡劣。沒有發行量就沒有廣告,如果兩個因素都與自己漸行漸遠的時候,也是自掘墳墓的時候了。如英國最近幾年消費類期刊的經營收入基本上靠發行和廣告,發行和廣告的收入比例大約是 2:1,也就是說,傳統的發行收入所占的比重仍然很大。
我國期刊市場在戰國諸侯混戰的時候,卻很難一致對外,走出國門,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由于漢語在世界的影響還不夠,另外一個深層的原因是,我們還缺乏一個充滿活力、有序競爭的體制支撐,缺乏一流的編輯、記者和營銷隊伍。希望今年在北京成功召開的世界期刊大會可以為我國期刊界逐步走出國門敲一敲鐘、醒一醒腦。
(一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