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將版權工作作為新的利潤增長點和新的發展中心,近年來,無論是版權引進還是版權輸出,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績。
一、版權引進
首先,從版權引進的數量上看,2005年,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引進版權21種;2006年,引進版權33種,截止到2007年7月,引進版權16種。
其次,從版權引進的質量上看,更是實現了質的飛躍,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的版權引進工作經歷了引進圖書的品牌建設、引進與原創互動以及引進圖書帶動出版社品牌建設三個發展階段。
1.引進圖書的品牌建設
從2005年起,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開始重點引進成人科普圖書,并努力打造“大科普”品牌,先后引進了針對學生和圖書館采購的“危險的天氣”、“地球生命”、“海洋生命”和“科學先鋒”等系列科普圖書。這些科普圖書在一味追逐國外暢銷書的圖書市場上逆勢上揚,取得了不俗的成績。2006年,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還引進了“走進博物館”系列與“高科技犯罪刑偵”叢書等新書,不斷豐富“大科普”出版品種,開拓進步。2007年,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不僅引進了“給你答案”系列這樣的傳統科普圖書、而且還引進了“新醣類革命”系列、“好壓力、壞壓力”系列等新型科普圖書,不斷擴展“大科普”領域,并創新發展“大科普”概念。
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以“大科普”品牌戰略為核心,引進圖書系列化、系統化、品牌化,不僅在版權公司和國外出版社中樹立了品牌,也在國內的經銷商和圖書館采購商中樹立了品牌。
2.引進圖書與原創圖書互動
隨著引進“大科普”圖書在市場上的成功,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也在不斷思考和總結,如何將引進“大科普”圖書的成功經驗用于原創科普圖書,一直是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所思考的。由此產生了大型原創科普圖書“原來如此”叢書、“中國科技館”叢書等。
3.引進工作與出版社品牌建設互動
近年來,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已經不滿足于單純的引進版權,而是將引進版權和出版社品牌建設結合起來。“教科文行動”是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的一個品牌,也是他們一直致力推崇的出版理念。而引進圖書的“大科普”品牌與原創的“教科文行動”品牌,不管在理念上、內涵上還是讀者對象上都有著高度的統一。
二、版權輸出
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在版權引進方面取得不俗成績的同時,在版權輸出方面更是實現了歷史的突破。2005年,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同臺灣史丹佛預防醫學有限公司簽訂了《掛號費叢書—專家解答》系列100個品種圖書中文繁體字授權協議,合同金額達到人民幣70萬元。同年,與臺灣大地出版社簽訂了《教科文行動—中國史話》系列6個品種圖書中文繁體字授權協議,合同金額為人民幣7.2萬元。
但是,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并沒有因此而固步自封,在新聞出版總署“走出去”戰略的指導下,一直在思索并尋求新的版權輸出模式。2007年,經過多次的談判和溝通,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和英國Amber出版公司終于達成協議,雙方共同開發“世界文明古國”系列圖書。同時,作為一個文化機構,出版社將中國古老優美的文化,通過與國外出版公司合作的方式,傳播到全世界的角落,真正體現了“走出去”的深層含義和本質精神。
1.不僅僅實現“走出去”,而且要“走進去”
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認為,中國出版“走出去”不僅要走出國門,還要走出華人圈。以往,大多數的版權輸出都是港澳臺地區、新加坡等東南亞華人聚集地。即便進入歐美國家,也是在歐美國家的華人圈,比如,一些對外漢語教材教輔圖書。這樣的版權輸出雖然走出了國門,卻沒有走進國外。如何讓中國的圖書版權輸出到國外的主流渠道,是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在與英國Amber出版公司合作“世界文明古國”系列時,就重點考慮如何借著英國Amber出版公司這一國外主流渠道,通過“世界文明古國”系列這一國外主流文化,進入國外主流社會。
2.不僅僅實現“走出去”,而且要“走出去與請進來”有機結合
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與英國Amber出版公司關于“世界文明古國”系列的合作,不僅僅是單純的版權輸出或版權引進,而是兩者相互交融,共同在國際出版舞臺上攜手共進。
為了讓雙方的合作更具影響力,為了“世界文明古國”項目為更多的人熟悉和了解,雙方決定在2007法蘭克福書展上舉辦簽約儀式。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與英國Amber出版公司向全世界介紹和宣傳“世界文明古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