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外貿易摩擦現狀與特點
2006年全國共遭遇貿易摩擦99起,其中“兩反兩保”調查86起,美國337調查13起。涉案金額20.5億美元。今年一季度全國遭遇貿易摩擦9起,涉案金額1.6億美元。
2006年共有25個國家(地區)對我發起“兩反兩保”調查,案件數為歷年來峰值。其中,反傾銷63起;反補貼2起;保障措施21起(含特保調查5起)。
當前貿易摩擦呈現以下特點:
1.反補貼已盯上中國制造
2004年4月13日加拿大對我國發起首例反補貼調查——燒烤架反補貼案;2006年11月21日美國首次對我國進行反補貼立案調查—— 銅版紙反補貼案。
2.反傾銷硝煙彌漫
中國已連續12年成為世界反傾銷的頭號目標大國,去年我國遭遇63次反傾銷調查,創歷史最高記錄。歐盟對我反傾銷調查達到12起的歷史新高。
3.技術性貿易壁壘重重
2006年,WTO成員向世貿組織通報的技術性貿易措施多達2191件。
自1995年以來,WTO各成員的通報(即影響貿易的新規章、新規則)三分之二是技術性貿易措施;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我國出口商品的類別在三分之二以上(海關編碼商品共有22大類,受影響的有18大類)。
以歐盟為例:
2005年8月13日,歐盟率先開始實施了《關于廢舊電氣電子設備指令》的WEEE指令;
2006年7月1日,歐盟《關于在電氣電子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的ROHS指令正式實施;
2005年7月6日,歐盟頒布《用能產品生態設計框架指令》,即EUP指令。歐盟要求各成員國最遲在今年8月11日前制定具體化要求并轉化為本國法規,以確保EUP生態化設計指令得以有效運作。今年6月1日起,歐盟將實施《關于化學品注冊、評估、許可和限制的咨詢文件》即REACH指令。
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預測:REACH 指令的全面實施,將會對我國化工、礦產及相關產業產生巨大的影響:向歐盟出口化工產品的成本將上升5%,進口成本將上升6%,中歐化工進出口總額將下降10%,中國化工生產總值將下降0.4%,可能導致20萬化工及相關從業人員失業。
二、中外貿易摩擦的新趨勢
1、從國別上分析
美國新一屆國會對華貿易保護主義情緒正在升溫。今年以來,面對國會壓力,布什政府對中國提出了三次訴訟:2月份就中國出口補貼問題向世貿組織起訴;3月份又決定對中國銅版紙征收反補貼稅;4月份向世貿組織狀告中國在電影、音樂等領域的侵犯版權行為。貿易摩擦正在從微觀產品摩擦向宏觀體制摩擦延伸。
歐盟2006年10月發布《對華貿易和投資文件》,將中國定位為“威脅、機遇和預期的伙伴”。同時,歐盟近年來對我反傾銷調查居高不下,不斷設置新的技術性貿易堡壘。
發展中國家對我貿易摩擦將會不斷增多。印度、土耳其已超過美歐成為對我發起反傾銷最多的國家。貿易摩擦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蔓延的趨勢會進一步顯現。
2、從貿易摩擦方式上分析
反傾銷仍將是各國限制我出口的主要手段。入世以來,國外對我國發起的反傾銷案件年均在30起左右,我國已成為反傾銷最大受害國。此外,反補貼和技術性貿易堡壘將成為發達國家對我涉限的重要手段。
3、從出口產品上分析
我國鋼鐵、紡織品等敏感產品面臨的摩擦風險將會加大。鋼鐵正在成為貿易摩擦的重點產品。此外,針對我紡織品服裝的反傾銷和特保頻繁發生,隨著242段紡織品特別限制措施到期的臨近,我紡織品有可能再次面臨大規模涉限的風險。
據最近消息,美國紡織組織總會(NCTO)目前正積極與美國銅版紙反補貼案申請方的代理律師進行討論,醞釀對中國服裝發起反補貼調查申請。
今年3月30日,美國商務部公布了對中國銅版紙產品反補貼調查初裁結果,推翻了美方自1984年起就確定的不對所謂“非市場經濟國家”適用反補貼法的做法,為美國紡織業提供了在2008年中美紡織品協議到期后限制中國紡織服裝進口的另一種工具。
據分析,如果美國對中國服裝發起反補貼調查申請,其調查的補貼范圍將遠遠大于美國商務部在銅版紙一案中所針對的補貼項目。在銅版紙一案中,美國商務部的初裁主要針對中國企業獲得的所謂“低于市場利率的低息貸款”,臨時反補貼稅率為10.9-20.4%。但是,如果針對中國服裝進行反補貼調查,由于中國紡織服裝業以出口導向為主,則調查范圍將勢必涉及相關出口補貼和鼓勵措施、稅收優惠等,從而很可能導致較高的反補貼稅。
對此 ,我們應高度重視,未雨綢繆、及時應對。
三、中外貿易摩擦應對措施
1、充分利用WTO貿易政策審議和談判機制
貿易政策審議機制,是WTO成員集體對各成員的貿易政策與措施及其對多邊貿易體制的作用所產生的影響,定期進行全面審議的一項制度性做法。
該機制規定,對貿易額排名前4位的成員每2年審議1次,對其后16個成員每4年審議1次,對其他成員每6年審議1次,對最不發達成員的審議間隔還可以適當延長。
根據WTO安排,今年有18個國家和地區要接受審議:歐盟、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度、阿根廷、印度尼西亞、泰國、土耳其、巴拿馬、東加勒比國家組織等。
我們要敢于和善于運用這一機制,為企業伸張正義,爭取公平的對外貿易環境。此外,積極呼吁政府在新一輪WTO談判中,進一步明確和澄清反傾銷規則。嚴格《反傾銷協議》紀律,以防止濫用反傾銷措施。
2、確保地方性法規和政策與WTO規則相符
進一步做好政策法規的清理整頓工作,要確保新出臺的政策規章、規范性文件與WTO原則、規則及我國的入世承諾相符合,充分體現法制統一性原則、非歧視原則和透明度原則。
3、“走出去”規避貿易摩擦
鼓勵企業走出去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手段,也是規避貿易摩擦的重要選擇。我國紡織服裝、機電制造等行業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但產業飽和,生產能力過剩,貿易摩擦頻繁。將這些產業向外轉移,既可發展生存空間,又可有效規避貿易摩擦。
4、強化“四體聯動”
健全公平貿易工作網絡,充分發揮四體聯動工作機制的作用。要調動企業作為應訴主體的積極性,鼓勵他們積極應訴,認真應對貿易摩擦;二要發揮行業商(協)會作為政府和企業的紐帶和橋梁作用,利用其組織協調職能,把政府對企業的保護措施,轉變成企業組織的自我行為和自律行為。鼓勵行業商協會參與涉案企業的應訴組織工作;三要商務部和省、市地方外經貿主管部門緊密配合,及時傳遞信息,積極協調應訴,提高企業應對貿易摩擦的積極性。
5、規范外貿經營秩序
低價出口、低開出口發票、“灰色通關”等現象是導致貿易摩擦的重要誘因。處理貿易摩擦,要標本兼治,重在治本,實現從“末端治理”向“源頭和過程治理”并行的思路轉變,力爭從源頭上減少貿易摩擦和不公平競爭。
6、大力開展專業培訓
公平貿易工作要講究專業化,即人才隊伍的專業化、知識水平的專業化、應對能力的專業化。提高專業化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要加大對公平貿易人才隊伍的培訓力度,為公平貿易工作提供堅實的人才資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