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要預測2007年古董市場下半年的走勢,不妨先來回顧一下近幾年藝術品市場的總體概況。
2006年是中國藝術品投資市場整體進入調整期的一年。
其實,早在2004年的下半年,中國的藝術品拍賣就已經過熱,開始出現泡沫并迅速擴大,波及整個藝術品市場的方方面面。2005年上半年各項數據十分不穩定,到下半年開始呈現崩盤的跡象,加上沉寂了近8年的股市突然串紅,吸引了大量的資金,致使藝術品交易市場急劇變冷,甚至有人驚呼藝術品投資即將進入“冰河期”。不過,由于中國整體經濟實力已經大幅提高,人們手中閑置資金多了,心態也比較穩定,抗跌力大為加強,而且藝術品投資主流集團相對穩定,因此崩盤雖沒有出現,但萎縮已是不爭的事實。不過,藝術品投資的發展是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當社會物質財富積累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對精神財富的追求必然將快速增長,因此,小的挫折并不代表衰落,“青山隔不斷,畢竟東流去”,果然,進入2007年以后,經過調整的市場很快就開始回暖。

數據顯示,僅北京市今年上半年就舉辦了60場拍賣會,總成交額達40.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91%;上半年北京市文物局共審核文物拍賣標的67338件(套),較去年同期增長了75%。我們再看看幾家大拍賣公司的業績:中國嘉德:春季大拍成交6億,其中瓷拍成交6700萬。最近屆嘉德四季成交9272.524萬,其中瓷拍成交1810萬。北京翰海2006年底秋拍成交4億,瓷玉珍玩成交1.7億,占三分之強,今年春拍成交4.5億,其中瓷玉珍玩總共成交近1.3億,占總成交額三分之一。香港佳士得春拍更是成交15億,創下歷史之最。這些數字都在說明,即使內地藝術品投資市場整體調整仍在持續當中,但已經脫離了崩盤的危險區域。
雖然整體勢頭正在恢復,但具體到某些局部,卻是“有人歡喜有人愁”。從經營機構的情況看:由于2006年的調整,導致很多中小型拍賣公司支持不住,不少已經關閉,有的轉行經營其他商品,即使勉強支撐的,也已經為了維持而大出血,最致命的,就是資金鏈條出現問題。還有一些機構為了維持,降低了拍品的審核,致使信譽出現危機。這類公司若要恢復,恐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辦到,畢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此,拍賣機構的重新洗牌的確在所難免。再從具體藝術品種類來看:前年現當代藝術崛起,當代書畫作品迅速串紅,獨領風騷,風頭蓋過傳統藝術品,包括古書畫和古董珍玩,很多當代二三線畫家的作品居然拍得比古代書畫大師的作品還要高得多,一些在校的大學生、研究生的畫也被人為地炒高到數千甚至數萬元一尺,這是十分不正常的現象。果然,去年調整,首先消散的泡沫就是當代書畫。而傳統的古董珍玩則相當穩定,甚至出現逆市而上的局面,比如古玉器、古家具、古雜項等。
今年春拍,各大公司的古董珍玩部分都是大獲全勝,這也表明,真正的古玩藝術品的價值是不會因為人為的因素而上下大幅波動的,它的曲線是單向向上的。今年很多拍賣公司都不同程度地出現古玩珍品征集困難的現象,一些中小型公司甚至征集不到高質量的古董珍玩拍品,致使拍賣項目出現斷裂。這是因為很多藏家經過這次調整,都開始認識到傳統古董珍玩的實際價值和抗跌實力,因此,已經建倉的,會繼續擴大自己的收藏,還沒有介入傳統項目的,也將紛紛轉向進入這個領域,開始建倉,擠占原本已經稀缺的古董珍玩資源。今年上半年出現的這個趨勢看起來很可能會成為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的普遍現象。
下半年拍賣市場的走向應該看好,雖然不會再出現所謂的“井噴”現象,局部還可能繼續調整,但總體的趨勢應該趨于穩定。書畫市場經過規范,可以保持相對的平穩,瓷玉珍玩會繼續向上的勢頭,值得關注的熱點將出現在高層次的拍品中。我在上一期《收藏·拍賣》雜志分析香港佳士得公司春拍的情況時,特別提到高端藝術品市場的穩定性和增長勢頭,因為這其實是一個明顯的信號,就是國外頂級拍賣公司已經看到中國大陸藝術市場出現的泡沫,開始調整自己的營銷策略,重新將海外高端買家定位為其主要的客戶群。這個現象會持續相當段時間,很可能會成為今后拍賣市場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