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com入股臺灣博客網站
近幾年,香港Tom.com在兩岸三地積極開拓文化領域,揮軍進入臺灣媒體事業后,取得較多的成績。如今,對臺灣網絡媒體興致勃勃的Tom.com宣布入股臺灣博客網站Pixnet(優像數字媒體)。這也是繼雅虎看上無名小站之后,臺灣第二個受到外資大金主青睞的小網站。
Pixnet是臺灣第七大博客網站,會員數約30萬人,到達率約14%,排名第一的無名小站會員數則高達300萬名,到達率為66%。
據了解,Tom.com曾有意購并臺灣最紅的博客網站——無名小站,后來被Yahoo!奇摩搶去,他們只有重新選擇轉向Pixnet。Tom.com是透過旗下的臺灣城邦集團,參與Pixnet的增資。
據介紹,Pixnet的發跡過程和無名小站相類似,兩個網站的創辦人都是“交大幫”,而且都是年輕人。Pixnet創辦人之一的曾皇霖屬于80后,不久前剛從臺灣交大工業工程學系畢業。讀大學時,他與外文系的好友劉昊恩以“服務全校師生”為目的,架設一個可以上傳照片的博客網站,取名為“Pixnet”。隨著Pixnet流量的升高,硬件設備需求及所需資金漸漸超出兩位創業伙伴能力范圍,2006年4月,他們正式將網站商業化,初期資本額為500萬元新臺幣(下同)。
日前,公司代表人已經改為城邦出版集團副董事長何飛鵬,城邦副總楊仁烽出任董事。未來Tom.com將協助Pixnet進軍中國大陸市場。 (安 輯)
時報文化力推數字傳播
據臺灣媒體報道,時報文化出版公司去年投資成立的時報數字傳播,今年2月正式上線,時報數字傳播預估今年可為時報文化帶來1000萬元的業績。
時報文化去年營業額為4.25億元,比前年衰退3.49%,主要是受到整體書市衰退影響。因此,他們寄望新的事業體能在今年有所表現,使整體業績持穩回升。
由于臺北書展帶動銷售量向上攀升,特別是暢銷書《大騙局》已經累積銷售10萬冊以上,時報文化2月營業額為0.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6%,也比1月增加11.15%。
背景資料:
臺灣時報文化公司由余紀忠于1975年1月創辦。有鑒于臺灣出版社普遍缺乏企業化運作概念、體質不穩的狀況,從1980年開始,時報文化便計劃性地逐步進行財務及經營制度改造。1999年時報文化成為臺灣及華文世界第一家股票上市的出版社,多年的業績證明,時報文化不僅真正成為一家財務透明化、經營制度化的出版公司,也是臺灣出版業的一大里程碑。
時報文化公司創立初期,出版品種類及數量不多,經過多年來的努力開發,如今出版品包括文學、人文社科、商業、生活、科普、漫畫、趨勢、心理勵志等,累積出版品5000多種,在臺灣引爆一波波的閱讀議題及風潮。(安 輯)
今年意大利波隆那書展
臺灣打出奇幻牌
去年臺北書展基金會以“東方小美人”的概念規劃設計了意大利波隆那童書展的臺灣館,效果顯著,而今年他們決定以“奇幻”作為臺灣館主題特色。
今年臺灣館有推薦插畫家圖像及作品展區、臺灣推薦書展示區、臺灣出版社專區、已授權圖畫書展示區、臺灣插畫家Profile展示區、版權接洽專人服務及洽談區、臺北書展征展區等,期待有更多臺灣童書作者、繪畫被國際相中。(安 安)
臺灣誠品18年
成為書業品牌
2007年3月12日是臺灣最大的連鎖書店之一的誠品書店18歲生日,誠品全體同仁協同臺灣讀者進行了盛大的慶生活動,邀請了18位與誠品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壽星,一起參加18歲的生日派對。
1989年3月12日,第一家誠品書店在仁愛圓環附近開幕。目前,誠品不但在全臺灣擁有46家分店,也在臺灣最繁華的信義商圈壯大,擁有7500坪(約24780平方米)旗艦店。經過18年的精心打造與堅持,成為臺灣精致文化的代名詞,也是臺灣10多年來政經社會變化的見證者。誠品書店在臺灣出版業創下許多驚人的數字,例如1995年搬家舉辦“今夜不打烊”活動,當天就創造300萬元營業收入,打破臺灣出版界紀錄。1999年開始24小時營業,至今仍是臺灣唯一全年無休的書店。去年還與建商合作經營小區圖書館,種種創舉都讓誠品在臺灣打出其英文名稱“eslite”一樣的 “菁英”品牌形象。(淑 貞)
時報周刊
改版向壹周刊宣戰
自從《壹周刊》進軍臺灣后,狗仔文化改變了臺灣讀者的閱讀習慣,曾經是雜志龍頭的《時報周刊》,這幾年一直處于挨打地位。今年年初,《時報周刊》斥資千萬元改版,決定正式向《壹周刊》宣戰。
《時報周刊》采訪主任林朝鑫表示,《壹周刊》的黎智英曾經認為臺灣的媒體很好打,《時報周刊》這次的改變是想要讓他了解一下,臺灣的媒體不是這么好打的。
迎戰壹周刊,原本大八開的《時報周刊》也要改成小開本,不止書的大小跟《壹周刊》一樣,就連價格也一樣。為了拼場,《時報周刊》成立了狗仔隊,而且這群狗仔還是從同屬壹傳媒的《蘋果日報》挖來的。
面對來勢洶洶的對手,《壹周刊》不敢怠慢,一場港臺之間的狗仔大戰即將開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