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國防部長佩里曾經指出,美軍經歷了軍事革命,戰力劇增,同任何其他軍隊相比,就如同一支配備來福槍的軍隊同一支手持刀斧的軍隊對陣。
美軍戰力之所以舉世無雙,除了各軍兵種配備了先進的武器裝備和美軍戰法靈活多變以外,主要是基于下述原因:
第一,既然是打一場信息戰,美國必然占得先鞭。美國最早進入信息時代,又是全球研發信息技術和制造信息武器的原動力。過去,交戰的雙方在武器的致命性和戰爭主動權方面,還只是一個多與少的差別;進入信息時代,雙方處在高低不同的層次,往往呈現有與無的區別。
第二,高技術戰爭的特點是來勢猛、節奏快和時間短,一方如在首戰中喪失了主動權,往往再也無法奪回。首戰通常就是決戰。而美軍快速反應能力之強,在全球無出其右,可以在24小時內把一個師的軍隊、在10天內把10萬人的軍隊部署到世界上任何地點。
關于快速反應的能力,僅有硬件還不行,還要軟件過關,即必須有一批專家和一套約定俗成的特殊程序,結合本國在全球可以調動的運輸力量,分析敵軍和戰區的具體情況,擬訂方案,先運什么,再運什么。這是一項嚴謹的系統工程。美軍經驗豐富,早已過關。日本和歐洲國家缺乏在海外大規模投擲軍力的經驗,所以在快速反應能力上,根本無法同美國相比。
戰場在美軍眼里完全透明
第三,現代戰爭中,制海、制地必須制空,而制空必須制天。當前美國偵察衛星遍布太空,敵軍調動和物流趨勢,都在美軍眼皮底下進行,美軍情報搜集和處理迅速及時,戰場對美軍已經是透明化了。這是“知彼”。
美軍憑借全球定位衛星和通信衛星圖像顯示系統,對遍布全球各處的美軍作戰部隊的動態一清二楚,又憑借通信衛星不間斷地對各支部隊實施實時指揮。各支美軍小分隊也可以憑借全球定位衛星系統知道自己在戰場上的精確位置,便于軍種之間和友軍之間的配合作戰。這是“知己”。
孫子關于“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論斷,美軍已經做到了。
第四,美軍憑借全球定位衛星等手段,使用導彈和制導航彈等利器,能對敵軍實施無遠弗屆的遠程精確打擊。就打擊能力而言,美軍雖然拳頭不大,卻是“拳頭小,手臂長”,要戳敵軍眼睛就戳眼睛,要打敵軍鼻子就打鼻子,招招致敵死命,尤其擅長摧毀敵軍指揮中心。美國空軍能夠對敵軍實施全方位、遠航程的精確打擊,這是任何其他國家的軍隊難以望其項背的。
第五,美軍技術和后勤的保障能力特別強。這個特點既決定于美國高新技術開發能力強以及美國青年平均素質比較高,也同美國財力雄厚、運輸能力強、海外軍事基地眾多以及物資調動機制對戰場的適應性強等因素有關。這決定了美軍在一場現代戰爭中可以持續地進行高密度的空襲,自始至終剝奪敵軍的主動權,也為美軍打一場持久戰提供了可行性。
第六,在美軍作戰力諸要素構成方面,美軍的強項不但表現在硬件的武器裝備上,也體現在軟件的戰略、戰法上。美軍戰略戰法靈活多變,每隔七、八年就制定新戰略,每隔一、二年就修訂新戰法。在戰略、戰法上固步自封的其他軍隊,是無法同美軍相比的。
美軍能控制水域咽喉地帶
第七,世界各地重力異常,會影響遠程戰略導彈的精度;在全球不同地點,相同的地形也會出現不同的地波,影響戰術導彈攻擊機動目標時的精度。美國已經在全球范圍內收集了地球重力異常和地波異同的數據,在戰前輸入攻擊武器的電腦。即使歐盟、日本配備了與美軍相同的導彈,打擊機動目標時的精度卻遠不如美軍,原因即在于此。
第八,若論單個高技術武器的性能,日本和歐洲產品同美國產品相比,不遑多讓。然而,美國整合武器系統的能力特別強。就整個武器系統的綜合作戰性能而言,美國同歐洲、日本相比,相去不可以道里計?,F代戰爭是整個武器系統之間的對抗,相比之下,自然是美國占了上風。
第九,目前國際上有16條戰略性的海峽和水道。美軍擁有在戰時全部予以控制的能力。美軍控制了這些海洋通道,就等于控制了全球戰略資源,有能力剝奪敵國獲得戰略資源的能力。這樣,美國在與敵國進行的一場持久戰中,就能夠利用全球戰略資源。敵國同美國交戰,等于是在同全世界交戰,焉能取勝?
第十,美國國防動員機制完善,國家可供挖掘的潛力特別強大。美國人是在大工業環境下成長的,最早進入后工業時代,年輕人從應召入伍起以至投入戰場發揮戰斗力,訓練時間比其他國家縮短很多。在一場比較持久的聯合戰役中,無論是開戰時的爆發力還是持續作戰的后勁,美國是其他國家望塵莫及的。
第十一,美國實行前沿部署的軍事方針,早就在全球各處建立了軍事基地,或者扼制了戰略性的海洋通道,或者部署了海、空軍突襲部隊。在和平時期,駐海外美國海、空軍僅執行巡航和監視等職責,而在戰時就可以突襲敵國戰略縱深要害,同時嚴密封鎖敵國同世界各處的聯系,甚至達到畢其功于一役的戰略目的。
有一種形象化的譬喻:有兩支實力相仿的美軍,一支駐扎在日本擔任防守方,另一支駐扎在日本周圍擔任攻擊方,各由若干具有同樣軍事素質的美軍將領指揮。兩支美軍交戰后不久,還是擔任攻擊方的美軍獲勝,根本原因就是擔任攻擊方美軍的前沿部署所致。美軍處于前沿部署的態勢,是美軍與外國軍隊交戰時最直接的戰略優勢。
(摘自《海外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