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教學模式研究入手,闡述多媒體輔助教學、案例分析教學、實地學習教學、合作—探究教學和網絡博客教學等不同教學模式在《旅游概論》課程教學實踐中的運用,從而探討專業理論課教學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旅游概論》;教學模式
《旅游概論》是中等職業學校旅游類專業的一門基礎理論課程。由于理論課程具有抽象性、邏輯性、概括性等特點,在教學實踐中往往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如何優化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已成為當前專業理論教學的一個熱點問題和重要課題。筆者針對《旅游概論》課程的特點以及各章節的具體內容,靈活運用了多種教學模式,以求揚長避短、優勢互補,從而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多媒體輔助教學模式
多媒體輔助教學模式,就是將多媒體教學課件直接應用于課堂教學中,以優化教學過程,幫助教師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旅游概論》理論教學中,根據學科特點和中職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和藝術性等特點,設計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通過課件演示將微觀變宏觀,化抽象為形象,改變信息轉換方式,化繁為簡,從而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凸顯教學重點,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如在進行“旅游的特點”教學時,教師可以收集我國旅游黃金周的相關信息資料,包括圖片、新聞錄像等直觀性素材,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從旅游熱點現象切入,多角度剖析旅游現象背后的本質特征,以直觀化的形式詮釋旅游的特點,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教學模式對教學過程的優化作用,主要表現在:
通過多種媒體的有效組合提高學習效率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授課教師應在自己的電子教案中注重多種媒體(圖片、聲音、動畫和視頻)的組合,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利用多感官進行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如在“主題公園”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影視作品中的主題公園背景、廣告宣傳片等視聽材料講授教材內容,增強講授內容的直觀性、趣味性,使學生樂學、愛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效利用課堂時間,擴充學生知識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以縮短知識傳授時間,加大課容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介紹旅游學科的前沿知識,以彌補旅游學科發展帶來的教材內容編寫滯后的問題,并拓展學生的視野,加大知識容量,適應時代發展對專業理論知識的要求。如在教學“新型旅游”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對我國工業旅游產品做一些介紹,使學生對工業旅游的發展有現實的認識。
案例分析教學模式
案例分析教學模式,就是以對具體事實的觀察和分析為前提,透徹地觀察個別事物,深入剖析它的方方面面,注意研究教育事實與外部環境的關系。從廣義上講,案例教學可界定為通過對一個含有問題在內的具體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境進行分析討論的一種教學模式。
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案例分析教學模式強調師生共同參與對實際案例的討論和分析。在案例教學中,案例構成課堂討論的基礎,通常課前教師把書面形式的案例報告交給學生自行閱讀、研究,然后在課堂上引導全班展開討論。從角色扮演上講,教師的角色是指導者和推動者,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去思考、爭辯、抉擇,解決案例中的特定問題,進而從案例中獲得某種經歷和感悟,而且要引導學生探尋特定案例情境復雜性的過程及其背后隱含的各種因素和發展變化的多種可能性。而學生的角色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課前必須仔細閱讀教師編寫的案例材料,進行認真分析和思考,據此對真實生活做出決策和選擇,并得出現實而有用的結論;課堂上必須積極發言,講出自己的思考和結論,并與其他同學展開爭辯。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一方面可以從教師的引導中增進對問題的認識及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從同學間的交流、討論中增長對問題的洞察力。
如在進行“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旅游可持續發展”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對典型案例材料的分析講解,組織案例討論,引導學生理解教材有關旅游資源開發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和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措施?,F以“景區輪休宜推廣”為例:
自1989年起,黃山景區管理局為了保護森林植被和生態環境,確保旅游資源可持續利用,對“第一險峰”和“第一高峰”持續16年的“輪休”,第一險峰天都峰景區自2000年實行封閉,2005年實行對外開放。與此同時,第一高峰蓮花峰自2005年12月1日起,實施封閉輪休,輪休期暫定3年。
近年來,一些景區管理部門過分追求接待人數的上升和門票收入的增長,對景區實行了“竭澤而漁”式的開發,致使一些景區遭受破壞,特別是一些自然生態景觀受到很大損害。如果人們再采用那種“短視”的開發模式來開發景區,必然使一處處令人神往的秀色離我們遠去,讓后人來懷念那些已逝去的風景必定是痛苦的!與其讓人去體味失去美景的凄涼,不如現在就懂得珍愛并加以保護。
讓學生閱讀案例材料,就黃山景區輪休一事及旅游資源的開發進行認真分析與思考,講出自己的看法,并與其他同學展開爭辯,教師引導學生探尋案例背后隱含的基本理論。
這種教學模式對教學過程的優化作用,主要表現在:
通過案例教學,可以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在案例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做的不是匆匆忙忙地去選擇若干案例,而是要確定讓學生掌握哪些基本理論,然后,再選擇能夠說明這些原理、理論的典型案例。如在“生態旅游的意義”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生態旅游發展比較成功的國內外典型案例,讓學生從案例分析中體會其意義。
通過案例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從教學成效看,案例教學的著眼點在于學生創造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發展,而不僅僅是獲得那些固定的原理、規則。如在進行“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措施”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我國在世界遺產保護方面的典型案例,引導學生參與關于措施的討論,讓學生評價現有保護措施的有效性與不足,提出自己的一些合理化建議,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實地學習教學模式
實地學習教學模式,就是教師把課堂教學的場地安排在旅行社、旅游飯店、旅游景區等教學見習企業,通過實地考察學習實施現場教學,使學生從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如在“旅行社”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實地參觀旅行社,學生在參觀前事先預習教材中“旅行社”的相關內容,通過參觀學習以及與旅行社從業人員交談,學生從感性上了解旅行社的類型、業務和組織結構。參觀結束后,每一位學生都要談談自己的實地學習感受,并聯系教材內容理解旅行社的概念和作用,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這種教學模式對教學過程的優化作用主要表現在:
實地學習有利于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在實踐教學中,一些中職學生往往對選擇旅游專業信心不足,學習專業理論的積極性不高。通過實地學習,改變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走進旅游行業,了解職業特點和要求,明確學習目標,增強自信,從而增加學習動力。如在進行“旅游飯店”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星級飯店,聽飯店工作人員的介紹,與一線飯店員工進行面對面交談,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真實感觸。通過實地學習,學生開闊視野,樹立信念,從而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重視專業基礎理論的應用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實地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理性認識理論教學往往陷入紙上談兵的怪圈。實地學習可以擺脫這種怪圈,回歸理論聯系實踐的原則,讓學生從實地學習中感知理論的科學性,提高理性認識水平。如在“旅游區(點)”教學中,對“旅游區(點)游覽服務質量的要求”的理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旅游者的身份參觀旅游景區,感受各個崗位的服務質量,參觀結束后,讓學生聯系教材內容討論景區服務質量的優劣,對不足之處提出自己的觀點,加深學生對服務質量要求的認識。
合作—探究教學模式
合作—探究教學模式是從尊重學生的需要、關注學生的發展出發,基于價值引導與自主建構相統一的教育理念,從學生的成長過程來說是潛能的開發、精神的喚醒、內心的開放、獨特性的彰顯與主體性的弘揚;從師生共同活動的角度來說,是經驗的共享、視界的融合與靈魂的感召。
合作學習是指為完成共同的任務學生在小組或團體中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探究學習是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于學術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調查、搜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尤其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
如在“旅游組織”教學中,教師可以預先把學生分成兩組,一組收集國際性旅游組織的相關資料,另一組收集國內旅游組織的相關資料,兩組學生必須使用互聯網收集資料,尋找旅游組織的網址并在其網站上下載有關旅游組織的性質、成立時間、宗旨、成員組成、組織機構、發展歷史等素材資料,聯系教材內容制作教學課件。在課堂上,兩組學生分別推薦代表到講臺上演示課件。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并歸納總結,落實課堂教學目標。
在合作—探究教學模式中,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動地根據先前認識結構有選擇地知覺外在信息,建構當前事物的意義。一方面,學生通過活動和自主建構,個體的創造力、潛能、天賦、審美鑒賞力、個性等得以表現;另一方面,又豐富、發展著學生個體的個性潛能、資質和素養。教師在活動中起主導作用,引發、幫助、促進學生學習,在方法和技能上輔導學生,幫助學生獲得成功。開展合作—探究教學,學生的認知思維和創新思維得到了有效的激發,有利于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
網絡博客教學模式
網絡博客教學模式,就是指教師利用新興的互聯網博客(BLOG)技術,以文字、圖片、多媒體等方式,即時把教學內容傳送給學生,學生也能把自己對授課內容的理解和相關問題即時反饋到教師那里,是一種雙向互動的符合現代教育發展潮流的教學模式。
利用網絡博客進行教學,教師首先應該在網站上建立屬于自己的個人教學博客,根據教學需要設計自己的模版與模塊,分類管理欄目,上傳自己的教案設計、課堂實錄、教學課件等教學資料,豐富博客內容。網絡博客的基本框架建好后,教師就可以利用自己的網絡博客上傳教學內容來進行教學。
基于網絡的博客教學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的自主閱讀與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利”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學生與教師間的交流更為頻繁與密切,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在線交談(ICQ)的方式與教師進行實時交流,還可以在博客上閱讀教師提供的參考資料。同時,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所缺乏的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在網絡博客教學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開發。學生與學生之間信息的互通,兩者或多者之間意見的交流討論更為直接,情感火花的碰撞與靈感觸發的機會變得更多。因此,利用網絡博客進行教學,可以促進師與生、生與生情感互動,溝通渠道變得更為暢通。如在進行“中國旅游簡史”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自己的教學博客上傳三個歷史時期的知識結構綱要,以超鏈接的形式展示每個知識點,一個知識點就是一個網頁,網頁上有文字介紹、圖片說明等。在課堂上,教師把這些信息展示出來讓學生共享,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可以即時溝通互動。但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要求較高,學生在使用博客的時候,需要教師引導,否則大部分博客可能記錄的都是與學習無關的信息。教師在使用博客教學時,一定要對網絡上的內容進行嚴格的篩選、過濾,這就需要教師有較高的信息素養。此外,教師必須建立一個與教材緊密配合的圖、文、聲并茂的信息資料庫,以實施有效的教學。
綜上所述,不同的教學理論、教學目標、教學策略及對師生活動的不同安排,就構成不同的教學模式。研究和探討《旅游概論》理論教學的不同教學模式,可以豐富和發展教學理論,指導教學改革實踐,優化課堂教學,有利于提高專業理論課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邱才訓.教學模式的研究[N].中國教育報,2002-12-23.
[2]鄭金洲.案例教學:教師專業發展的新途徑[N].2003-12-08.
作者簡介:
蔡正敏(1973—),男,浙江樂清人,浙江樂清市雁蕩山旅游學校講師,主要從事旅游專業理論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