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現代社會對會計專業人員的需求標準發生了變化,職業院校應從企業對會計人員各方面的要求入手,對現代社會會計人員的需求標準進行深層次分析,并據此對在會計教學中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專業人才的問題進行思考。
關鍵詞:會計專業;人才;需求標準
隨著我國會計實踐的深入,會計內容、手段、方式、方法的變革,新興學科對會計的滲透與相互融合,傳統的會計理論已無法滿足現代企業對會計實踐的需求,會計理論面臨創新與發展的問題。
現代企業對會計人員的需求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會計由過去單一的“賬房先生”發展到現在的集會計、管理、預算、決算于一身,熟練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通曉國際化會計理念的綜合型人才。會計在企業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對企業的發展舉足輕重。筆者擬以當前社會中各企業在招聘會計人員時所提出的各方面要求為背景資料,結合會計專業的發展趨勢,就現代社會對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標準進行研究,旨在探討會計專業教學與現代社會對會計專業人才要求相結合的途徑,以達到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合格的、熟悉國際會計準則與市場經濟規律的、具有市場經濟知識的、全方位的應用型會計專業人才的目的。
現代社會對會計專業人員的需求標準
培養適合市場需求的會計人才,先要研究市場需求標準。筆者以2006年全國各地一百多家單位會計人員的網上招聘條件為研究資料,再從其中選取有代表性的9家企事業單位,綜合分析了這些單位對會計人員的需求標準。從總體上看,各單位要求招聘的會計專業人員具備的能力主要有:良好的溝通、表達與協調能力,預算、決策與財務管理能力,誠信、責任心等職業道德,創新能力與職業判斷能力等。選取的有代表性的9家企事業單位包括加工制造、批發和零售以及事業單位,都是經濟效益與管理基礎較好的單位,筆者以這9家單位對會計人員的招聘條件為底本資料(見下表),對現代社會會計專業人才的標準進行了具體研究。

對會計人員良好的溝通、表達與協調能力的需求各單位在招聘會計專業人才時,都要求會計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溝通、表達與協調能力,且這種需求帶有普遍性。溝通、表達與協調能力實際是指人的社會交際能力,在現代社會,良好的社交能力是一個人事業成功的重要條件,許多成功者都是借助于良好的人際關系促成了自己的事業發展。會計人員更不例外,對外,會計需要與稅務部門、證券監管部門、銀行部門等進行良好的溝通,要求必須具備協調與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具備主動聯絡與溝通相關部門的良好意識;對內,財務人員要將財務目標細化為各部門的目標,協調各部門主管完成各自的目標,當各部門目標有沖突時,必須擔當協調人的角色。這就要求會計人員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及時處理突發事件,有良好的工作適應能力與應變能力。此外,會計人員的工作涉及不同利益相關者,應具備從各方面吸收信息的能力,以溝通澄清不必要的誤會。財會人員還要熟悉企業全面的經營管理工作,需要與領導配合默契。作為管理型的會計人才,還要具備激勵成員的能力與組織管理能力,要協調好會計機構、會計人員與單位各職能部門之間的關系,使組織內部運行順利、高效、規范、統一。
對會計人員預算、決策與財務管理能力的需求會計人員的預算、決策與財務管理素質也是各單位招聘會計專業人才的重要標準。對于企業來說,這更是會計專業人才必備的能力。現代會計由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組成,企業一方面要通過財務會計向投資者充分披露企業資產經營狀況以及現金流量信息,以保護投資者的權益,提高生產效率;另一方面要通過管理會計對企業經營活動的控制達到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目的。財會人員的職能將從單純的記賬、算賬、報賬發展到成本控制、風險控制與核算、財務報表的分析與預測、前瞻性信息的主動提供等,這就要求財會人員具備較強的判斷與決策能力。在很多時候,財務人員不僅是企業重大投資項目與企業經營方向的參與決策者,而且是決策結果成功與失敗的最終裁判者。此外,在公司財務制度的指導下,按時完成公司財務預算的編制和調整,通過財務分析反映和揭示問題,根據過硬的專業知識深入分析問題,找到利益驅動線,研究失誤或成功的原因,為決策層提供獨到的、有價值的財務建議或提供具有前瞻性的分析結論,為企業發展獻計獻策,所有這些都對會計人員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標準和要求。
對會計人員誠信、責任心等職業道德的需求對會計人員誠信、責任心等職業道德的需求也是企業招聘時考慮的重要因素。由于會計在經濟工作中的特殊性,很多中小企業的會計人員都是由熟人推薦的,這是因為嚴重的會計失信將使企業陷入各種糾紛中,甚至面臨破產危機。會計是一種經濟語言,它所傳達的信息是投資者、債權人、政府等各種信息使用者進行決策的依據。如果會計信息的提供者出于各種目的而編制虛假的會計報告,不僅會造成個人或企業的財產損失,嚴重的甚至會危害國家經濟活動的正常進行,引發經濟危機,導致國家經濟癱瘓。目前,經濟法正在逐步完善,會計界的職業道德正走向法制化、規范化。會計人員應從內心熱愛這項職業,維護職業尊嚴,抵制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和誘惑,做真賬,樹立會計信譽,創建會計品牌,堅決不做假賬,提高會計公信力,將會計職業道德作為自己會計工作的底線。
對會計人員創新能力與其他能力的需求對會計專業人才的創新能力的要求也是企事業單位在招聘時考慮的因素。創新能力即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會計的生命力在于創新,現代社會是一個知識迅速發展的時代,我國現在還處于各種經濟法規逐步完善的過程中,經濟領域的各種政策變化頻繁,如果不及時更新觀念,就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所以要終身學習。知識經濟使會計人員實務操作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不斷有新的技術、金融工具和交易手段創造出來,會計人員必須學會運用新技術,及時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因此,會計人員應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創造欲和持續不斷的創造力。創新不僅表現在學習新知識和較高的自我學習技能上,還表現在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應變能力上。企業所處經濟環境的復雜性與不確定性增強,而會計準則有的規范不夠詳細,給會計人員留下了一定的職業判斷空間。關鍵時刻,會計人員要能運用扎實的理論知識和經驗做出合理判斷,保證會計信息可靠,維護企業利益。目前,在招聘會計人員的各種面試和筆試中,對應聘人員主觀能動性與創新能力的考核已成為權重較大的因素之一。
會計專業人才需求標準的變化發展趨勢
2007年,新的《企業會計準則》開始實施,這次會計制度改革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強調對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要求。會計職業判斷能力是會計基于專業基礎知識做出主觀判斷,即根據會計慣例,結合經濟事項的性質,運用自身的專業知識與經驗,對不確定事項進行斷定并做出相應的會計處理的能力。如在《企業會計準則第八號——資產減值》中,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如何計算資產減值并沒有具體的核算標準,要求會計人員根據當時的經濟狀況判斷資產是否存在減值跡象,如果發生減值,則以估計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或以該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作為可收回金額,確定減值準備。在《企業會計準則第八號——無形資產》中,企業內部研發項目開發階段的支出在符合一定條件時應資本化并計入無形資產,是否符合一定條件需要會計人員運用專業知識做出正確判斷。新的財會準則進一步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國際會計準則是世界各國制定本國會計準則的參考依據,留給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空間很大。此外,會計本身存在的不確定性也要求會計人員具有相當的職業判斷能力。因此,會計職業判斷能力是會計人員一項重要而富于挑戰性的能力,職業判斷能力的強弱是會計人員綜合素質的反映,需要會計人員對會計理論和會計方法的全面理解和準確把握,更需要會計人員對企業客觀經濟環境與經營管理目標的充分了解。目前,在高科技企業中,人力資源具有關鍵作用,但人力資源是否應納入計量范疇以及如何計量,在很大程度上就依賴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
從調查表中可以看出,有將近一半的單位要求會計人員具有較強的職業判斷能力,雖然還不具有普遍性,但筆者認為,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與會計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對會計專業人才綜合素質與職業判斷能力的要求將會進一步提高。
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
改進會計教學內容,提高對會計專業學生實務操作能力的培養社會對有經驗的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依然旺盛,針對目前會計專業畢業生實際操作技能不足的狀況,高等院校在培養會計專業人才的教學過程中,應結合會計模擬和實地實習等方式,使學生在畢業之前具備相關財務管理工作經驗,具備全盤賬務處理能力,具備實際的財務報表制作、成本核算、各類稅務處理等一般納稅人相關事務的工作經驗。
加強對會計專業學生社交與溝通能力、管理與創新能力的培養社會對會計專業人才的社交能力、溝通能力以及管理、創新、職業判斷的能力有強烈的需求,所以,會計教學應在課程設置上,在注重對會計基礎理論傳授的基礎上,加強對經濟理論、管理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知識的整合。在教學方法上,應運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大膽思考、科學探索;采用案例教學法,引導會計專業學生在財務分析、決策等方面提出獨到的見解和看法;此外,還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表現,實施不同的咨詢和輔導,幫助學生提高自學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效果上,可采用模擬真實經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每位學生扮演不同角色,經過互相溝通與發揮團體協作精神,共同完成任務,在活動中提高交際溝通能力和思想感情的表達能力。還要引導學生展開討論,進而達到提高學生職業判斷能力與處理問題能力的目的。
加強對會計專業學生職業道德的教育高校應有意識地加強人文知識教育,將會計職業道德列為主干課程,注重考核力度。同時,在實踐模擬過程中告誡學生在哪一環節出了差錯應受到怎樣的處罰,使學生的會計誠信成為下意識思維。同時,應不失時機地剖析媒體報道的會計人員違背職業道德給單位造成重大損失,受到法律制裁的例子,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堅守誠信底線、保持客觀立場、樹立公正意識、維護獨立人格的職業品質,確保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具備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與職業操守。
參考文獻:
[1]鄭明望.對我國會計工作如何適應WTO要求的思考[J].財會月刊,2004,(5).
[2]王遠利.會計國際化對會計人員職業素質的要求[J].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4,(4).
[3]靳玲,郝一潔.論會計教學過程中的誠信教育[J].高等教育,2003,(8).
[4]鄒敏.談有效實施高校會計教學活動[J].高等教育研究,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