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子線路》課程是職業學校電類各專業的一門技術基礎課。文章從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學方法以及師資配備等方面對職業學?!峨娮泳€路》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電子線路;教學改革
根據職業學校的培養目標,職業學校的教學內容應適應職業崗位的需求,課程設置應緊緊圍繞培養職業能力的要求?!峨娮泳€路》是職業學校的一門技術基礎課,是為學生學習專業課打基礎的,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如何使《電子線路》課程教學加強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針對性,是該課程教學改革所需研究和討論的問題。為此,我們進行了深入的教學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電子線路》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職業學?!峨娮泳€路》課程教學普遍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1)現行《電子線路》教材內容落后,以分離元件電路分析為主、集成電路介紹為輔的課程體系,遠不能適應目前電子設備中集成電路大量推廣應用的客觀現實。(2)職業學?!峨娮泳€路》教材理論水準定位偏高,很多教材可以說是大學教材的縮影,脫離了職業學校的教學實際,給自學能力、理解能力和知識接受能力不強的職校生帶來了學習困難。(3)教學過程中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的系統性、輕專業需要和知識應用,這一問題表現得十分突出。因此,我們要從教學思想、教材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進行課程改革,以建設《電子線路》的新課程體系,更好地服務于職業學校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電子線路》課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適當降低教材的理論深度職業教育培養的是懂技術、會管理、能操作的應用型、工藝型人才,在知識結構方面基礎知識要少而精。但目前職業學校采用全國統編的《電子線路》教材,其內容和結構沒有擺脫大學教材的框架,是大學教材的濃縮,內容偏深,理論水準偏高,很多學生難以理解,加之學生第一次碰到工程估算的概念很不適應。因此,必須降低教材理論深度,突出物理概念,在講清物理意義后對復雜公式可不做推導。對傳統的教學內容和分析方法要有取舍,像三極管內部載流子的運動過程分析、放大器的圖解分析法、放大器的頻率特性分析等許多內容都可舍去不講。
緊跟電子技術發展,改革課程內容和體系從教學法的觀點來看,課程體系恰當與否直接決定教學質量的高低。我們認為,一個好的課程體系,不僅要符合學習者的認識規律,而且應當注意經典理論與先進科技的適當結合。隨著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模擬集成電路塊的種類愈來愈多,功能愈來愈強,在許多電子設備中已大量采用集成電路,這就給電子技術的培訓方法及要求帶來了新課題。過去技術人員根據輸入、輸出條件逐級分配指標、逐級設計的傳統方法,已代之以正確選擇和使用集成電路塊及其附加電路、接口電路等。因此,《電子線路》課程應建立以集成電路為主干的新課程體系。諸多內容如多級放大器的分析與設計、放大器微變等效電路等都可壓縮;而像負反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等內容可用集成電路進行討論。
根據專業教學需要、專業工作需要和崗位職業能力培養需要確定課程教學內容傳統教學模式是先有教材,任課教師根據教材編寫授課計劃,然后講授學科內容。編寫出版教材,一方面要兼顧學科的系統性、完整性,又必須考慮發行后教材使用的廣泛性。這樣一來,教材的針對性自然不強。另一方面,各專業對《電子線路》課程內容及深淺程度要求不盡相同,使授課內容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專業需要。所以,在《電子線路》教學中,我們應瞄準崗位目標,實施能力教學,以學生學習專業課和畢業后直接從事崗位的需求為準講授課程內容。(1)建立以職業能力為中心的課程體系,針對培養職業能力的目標設定教學內容和教學大綱,以此確定《電子線路》課程針對不同專業所需掌握的內容以及每一章、每一節培養學生能力的目標,積極創造條件,爭取按專業(崗位)編寫教材。(2)在給各專業班級配備任課教師時,一定要考慮教師所學和所從事過的專業。(3)爭取三四年內讓每位任課教師到生產現場參加一定的專項生產實踐,熟悉專業設備及其發展方向。(4)《電子線路》課程各任課教師要經常和專業課教師座談,及時掌握專業課教學對《電子線路》課程的要求,并結合專業課的實例充實豐富講課內容。
加強工程實踐訓練,實行三層次實踐教學
《電子線路》是實踐性很強的技術基礎課,對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突出職業院校的辦學特點具有顯著作用,因此必須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長期以來,電子線路實驗依附于理論教學,分離元件的實驗和驗證性實驗多,實驗課時少,占課程成績比例小,多數學生是一看(指導書)、二抄(實驗數據)、三完成(實驗),處于被動地位。這幾年各學校都進行了實驗改革,實行實驗單獨設課,適度增加了實驗課時,增加集成電路實驗次數,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實驗質量,加強了能力培養。但要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還是要從實驗內容和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其立足點在“學”不在“教”。要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實驗,激勵學生進行自主實驗學習,讓他們在實驗中提高興趣。
三層次實踐教學就是把實驗內容分為基礎實驗、提高性實驗和綜合練習三個層次?;A實驗是對學生實驗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等“三基”進行初步訓練,可安排在儀表聯系和基本放大器等幾個實驗中。這時,實驗講義在實驗方法和實驗步驟等方面可以編寫得詳細一些。提高性實驗安排在基本實驗之后,目的在于進一步加強和提高學生實驗的“三基”。這時,實驗講義可寫得簡明扼要。有些內容,如焊接實驗電路、擬定實驗步驟、設計實驗記錄表格等,可選擇安排在不同的實驗中讓學生完成其中的一項或兩項。對于個別提高性實驗,可以只提出要求,讓學生自己設計電路、選配儀表、自己焊接、自己調試。綜合練習時教師只給出一些課題和技術指標,其他如查找資料、擬定方案、調試儀表、組合電路、排除電路故障、寫出實驗報告等由學生獨立完成。各層次的實驗內容、要求及指導方法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以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對基本技能、基本方法進行反復練習,做到熟能生巧。
開設探究性電子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所謂探究性電子線路實驗,就是在現有電子線路實驗的基礎上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探索問題所在,并通過實驗解決問題。實驗涉及的情境(問題、現象)對學生來說并不是全新的,學生可以根據現有的知識和經驗對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實驗背景還要盡可能聯系電路實際和生產實踐。其教學結構如下圖所示。

設置問題就是設置探究性實驗的課題。如課題A:LC振蕩器沒有輸出信號,原因何在?課題B:在基本放大實驗中:(1)測得集電極電位等于電源電壓,原因何在?(2)在輸入信號不變時,要提高放大器的輸出電壓,如何實現?探究性實驗課題一定要融電子理論與電路實際于一體,突出“探索性”,其結論最好具有多樣性。如課題A就融靜態與動態、理論與實際于一體,其結論既有靜態方面的原因(如靜態工作點偏低等),也有動態方面的原因(如電路中的反饋是負反饋,反饋信號太弱等),還有電路方面的原因(如電路中有虛焊、三極管損壞、線圈短路等)。課題B也是如此。
探究問題就是思考問題的癥結何在。這個過程可讓學生以實驗小組為單位在課外進行。通常是甲同學提出自己的見解,乙同學提出不同看法,他們通過互相質疑和討論,在“究竟是什么”、“究竟為什么”的思考中,誘發探索心理,從而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最后找出產生問題的各種可能性和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教師在這一環節中要善于點撥、誘導,運用各種方法進行啟發、激勵,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養成敢于質疑、勇于探索的好習慣。
解決問題就是讓學生通過實驗對他們所得出的結論進行驗證或修正。這一環節的關鍵是實驗室要根據課題需要準備好各種元器件以保證實驗的順利開展。在實驗過程中,學生一旦發現自己的結論與實驗結果不符,可以馬上改變思路而再設想、再實驗。這實際上就是“設想——實踐——再設想——再實踐”的過程,是不斷思考、拓寬思路、探索創新的過程。
《電子線路》課程改革所需的技術和設備條件
要保證《電子線路》課程改革順利實現,僅有正確的改革思路還不夠,還需要一定的技術和設備條件做保證。主要有:(1)課時分配。目前,高職院校《電子線路》的理論課時與實驗課時比基本為6∶1,實驗課時相對較少。在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本位的新體系中,我們要在“必需、夠用”的前提下精講理論,以拿出更多的時間加強實踐教學。(2)提高教師業務能力?,F任《電子線路》課程教學的教師大都是大學或研究生畢業后直接分配到高職院校的,他們理論水平較高,但實踐動手能力較差,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需要學校積極創造條件,逐步提高這些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使他們盡快成為“雙師型”教師。(3)加大資金投入,改善實驗條件。受過去“實驗教學為理論教學服務”思想的影響,再加上各學校教育經費不夠,許多學校的電子實驗設備是分批逐步配置的,普遍存在“雜”(同一設備不同牌子)、“少”(實驗設備組數少、不夠用)、“差”(設備性能差),需要學校加大經費投入力度,改善和增加設備。(4)課程改革與專業改革的相容性。要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滿足工作崗位需求,單靠《電子線路》一門課程是不可能實現的。只有把《電子線路》課程改革與專業結構及專業課程改革結合起來同時進行,學生的專業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才能實現教學改革目標。
參考文獻:
[1]葛道凱.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4,(17).
[2]吳國禎.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難點思考[J].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999,(4).
作者簡介:
鄭昊祖(1962—),男,甘肅人,蘭州交通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電子技術及其應用。
趙晶(1962—),女,甘肅人,蘭州交通大學實驗師,研究方向為電子技術及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