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就業立法
借鑒世界各國就業立法,結合我國國情,就業立法要堅持以下原則:一是擴大就業的原則,把擴大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和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目標,實現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二是市場就業的原則,深化勞動就業制度改革,完善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保證勞動者擇業的自主權和用人單位用人的自主權;三是平等就業的原則,禁止就業歧視,為勞動者提供公平的就業機會;四是統籌就業的原則,統籌做好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逐步形成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實現這些原則,要明確政府促進就業的職責,完善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形成促進就業的工作制度和體系。
摘自《職業技術教育》2007年第九期莫榮《就業促進立法是適合國情的應然選擇》
關于職業教育的概念
“職業教育”的概念,包含了技術教育、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三個層面的內容。一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技術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勞動力素質中的“技術”含量往往是職前培訓的重要內容,也是一個人就業的前提條件;二是教育過程與培訓過程又有區別:前者偏重于學習一般生產過程的原理,注重各行各業的原理講解和理論闡述,注重受教育者德智體的全面發展,后者要求受訓者掌握必要的謀生技能技巧,強調具體生產(服務)活動的實際體驗;三是用辯證唯物主義眼光看,技術教育、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呈現融合發展的趨勢,三者互相聯系、互相滲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奥殬I教育”的概念包括了“職業和技術教育”、“職業教育和培訓”、“技術和職業教育與培訓”等各種各樣術語的含義,特別是與目前大量使用的“職業技術教育”涵義基本一致。因此,建議今后在一切正式與非正式的文件、報告、新聞和學術論文中統一使用“職業教育”(TVET)一詞。
摘自《職教通訊》2007年第六期王川《職業教育的概念、學科及學科框架》
關于職業教育的目標
我國職業教育的教育目標,走過了一條從“求強”、“求富\"的社會本位目標到注重“個人生計”、“個性發展\"的個人目標,之后又不斷往復調適的變遷之路,我國職業教育教育目標的變遷之路實際上是我國現代化進程的一個縮影。我國職業教育教育目標變遷的特點是:(1)雖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我國職業教育的教育目標會或多或少增添個人需要的內容,但社會本位一直是教育目標的主要方面。(2)職業教育的教育目標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緊密相連,超越了發展階段的教育目標只能成為一種教育理想。(3)職業教育的教育目標與社會精英對教育本質的認知程度緊密相關。
摘自論文網2007-03-02趙成《淺析我國職業教育教育目標的變遷》
關于職教課程觀
現代職教課程觀的基本內涵:(1)能力觀——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比專業能力的培養重要。職業教育中的素質教育要追求生存和發展能力的教育。所以,參與意識、自信心、成功欲、心理承受力、社會責任感、全局與系統思維、聯想與創造力等等與純粹的、專門的職業技能和知識無直接聯系的能力,即關鍵能力的培養比專業能力的培養更重要。(2)基礎觀——職教的學生與普教的學生智能上的差異不是層次上的差異,而是類型上的差異。具有不同智能類型和不同智能結構的人,對知識的掌握也具有不同的指向性;具有不同智能類型和不同智能結構的人,應該接受不同的標準考核。所以,職業教育應給具有不同智力且準備從事不同職業的學生以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教育。(3)過程觀——職教的課程是學生參與知識、技能和行為方式形成的過程。課程不是結果,而是過程,是職業活動過程系統整體性的反映。職業教育課程要突出表現職業的工作過程導向性,要求以職業活動過程設計教學過程,在職業活動情境中開展教學活動。
摘自《職教通訊》2007年第六期周新源《現代職教課程觀與模塊化教學》
關于職業教育投資風險
職業教育人力資本投資的一個特性是比一般教育人力資本投資的風險大。職業教育個人性人力資本投資的風險可分為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系統性風險就是指一旦投資,若想再退出,就要付出很高成本的風險,如專業風險、就業風險等,會影響所有個人投資者;非系統性風險指不具有連鎖反應特征的風險,如預期收益風險等。具體存在的風險包括:(1)時間風險。職業教育具有投資周期相對較長的風險,自然機會成本也就更高。(2)直接成本風險。職業教育的學費偏高,使進行職業教育人力資本投資的學生家庭負擔過重,面臨著較大的直接成本風險。(3)預期收益風險。投資收益包括貨幣受益與非貨幣收益兩個方面,接受職業教育的非貨幣收益遠遠低于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非貨幣受益。(4)專業風險與要挾風險。職業教育投資形成的是專用性人力資本,具有要挾風險,雇主和雇員哪一方進行了專用性人力資本投資,另一方就會受到要挾。由于要挾風險的存在,使得雇主與雇員都不愿意承擔職業教育的成本,從而導致職業教育投資不足。
摘自《教育與職業》2007年第十七期涂云海《基于人力資本視角的職業教育投資風險及其防范》
關于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創設教學情境是教師的一項常規教學工作,創設有價值的教學情境則是教學改革的重要追求。有價值的教學情境具備以下幾個特性:(1)生活性。新課程呼喚科學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歸。強調情境創設的生活性,其實質是要解決生活世界與科學世界的關系。(2)形象性。強調情境創設的形象性,其實質是要解決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關系。(3)學科性。情境創設要體現學科特色,緊扣教學內容,凸現學習重點。教學情境應是能夠體現學科知識發現的過程、應用的條件以及學科知識在生活中的意義與價值的一個事物或場景。(4)問題性。有價值的教學情境一定是內含問題的情境,能有效地引發學生的思考。情境中的問題要具備目的性、適應性和新穎性。(5)情感性。情感性指教學情境應具有激發學生情感的功效。
摘自《中國教育報》2007-01-05余文森《有價值的教學情境什么樣》
關于“人才型”大學
為克服目前高等教育存在的缺陷,真正貫徹“大學為社會服務”的理念,有必要提出“人才型”大學的概念,并且應為此設計配套的各種措施。提出創建“人才型”大學是為了強調大學的首要使命是培養人才,強調培養的人才是為社會服務的人才,強調培養能迅速適應社會需要、并根據需要能進行自主學習與創新的新型人才,全面貫徹以人為本、以服務社會為宗旨的教育理念。
摘自《中國教育報》2007-02-14 宋永華《創建“人才型”大學 全面為社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