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學結合是目前職業教育改革的熱門話題。本文根據當前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實際要求,探討了企業中工作與學習相結合的四種學習模式,強調加強企業全方位學習,以提高和保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企業;工作與學習相結合;學習模式
隨著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企業在國內外市場中的競爭愈來愈激烈,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多。如何更快地適應這種快速變化,保持企業健康持續地發展?彼得·圣吉提出:“應變的根本之道是學習”,“21世紀企業間的競爭,實質上是企業學習能力的競爭,而競爭唯一的優勢是來自比競爭對手更快的學習能力”。由此可見,研究企業中的高效學習,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已經成為世界各國企業發展的共識。
我國政府提出了建立創新型國家,并力爭在2020年完成建立創新型國家的目標,這是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科學選擇。因此,我國企業必須根據自身所處的具體行業、社會環境和文化特點,以工作與學習相結合的視角為突破口,提高企業的學習效率和自主創新能力,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貢獻力量。具體來說,中國企業的學習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種。
與員工崗位職責同步
企業靠產品發展,產品靠品質取勝。企業中的學習應當借鑒陶行知先生“做中學”的思想,提倡工作與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模式。
第一,要求員工立足于工作實際,發現自己的觀念、知識和能力等方面與工作崗位、市場需求和形勢發展的差距,根據工作要求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充分利用企業為員工提供的學習條件,在工作中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在學習中更出色地完成本職工作,實現工作和學習的有機融合,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例如上海阿爾卡特企業對新招聘的員工進行為期兩周至一個月的入職培訓,讓他們很快融入到工作當中;根據技術開發、營銷和管理等崗位的不同要求,使員工接受各種相關的在職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技能、方法、工作態度和心理輔導;為即將受到提拔的管理人員創造各種輪崗的機會,布置相應的任務和要求,讓他們面對新的上司和下屬,學習溝通的技能和分析解決問題的技能,實際體會溝通的技巧和問題解決的過程,然后進行展示,最終由高層管理人員從知識、能力、行為、效益四個方面進行點評,使這些管理者能夠通過工作快速地學到實用的知識和技能,并且知道學習效果如何、還存在哪些問題、需要從哪些方面加以改進。與此同時,這種展示對高層管理人員和下屬也是一種考驗和學習的過程,實現了知識共享。
第二,在日常工作中,傳遞企業內外改革的信息,幫助他們牢固樹立與企業和工作環境相融合的市場意識、創新意識、憂患意識、競爭意識、不斷超越自我的可持續發展意識,讓每個員工確立“學習、學習、再學習”、“終身學習”、“全員學習”、“全過程學習”、“團體學習”的先進理念,并為其提供各種便利條件。同時,還要結合工作中的學習,提高員工的素質,幫助他們勝任各種工作,積極推動企業員工在工作中學習并且保證學有成效。
與解決企業發展難題相關
企業所倡導的學習,要求員工能夠通過不斷學習,汲取更多、更先進的知識,并通過系統的思考和敏銳的觀察,尋求解決企業與環境之間的問題的方法。
企業可以開展各種學習和深度會談活動,要求廣大員工找到企業的特點與市場需求情況,準確定位本企業的發展前景,并提出企業所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與步驟。例如上海阿爾卡特企業在對專業技術員工的培訓中,把一些長期困擾企業的實際問題(如零庫存)交給他們,要求他們成立不同的項目小組,研究如何解決這些難題。培訓者的本意是通過訓練讓員工提高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水平,并沒要求一定解決這些問題,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有些項目負責人充分發揮了團隊成員的積極性和聰明才智,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案,成功地解決了企業的難題。
與企業文化的培育并行
隨著知識經濟的興起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快,經濟與文化的融合已經成為世界性潮流。這就要求企業通過學習活動,提高員工的素質,規范員工的行為,激勵員工的精神,增強組織的凝聚力,把企業學習變成一種企業文化和傳統,不斷為企業管理和經營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第一,在建立企業文化的過程中,使全體員工充分認識到創新對企業發展的推動作用。增強他們的創新意識,建立暢通的信息渠道和人際關系氛圍,形成一種提倡自主創新的企業文化環境,從思想上培育全體員工的學習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使創新成為企業的自覺行動,并不斷探索獨特的創新發展道路。
第二,在企業中樹立“雙贏”的價值觀念,塑造員工的奉獻精神。發展企業的創新文化,構建與企業核心價值觀相一致的學習型企業框架,使每一個員工努力學習、勇于創新的行為成為企業的一種“習慣”和企業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保證企業中的每一個員工在為企業做出貢獻的同時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
第三,大力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同時充分吸收國外文化的有益成果。要進一步發揚光大我國傳統文化中有利于創新的那部分內容,同時,還要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擴大多種形式的國際和地區科技交流合作,有效利用全球的科技資源。
e-Learning的運用
e-Learning是由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的一種學習模式的革命,它運用因特網和局域網技術進行網絡培訓,依托網絡多媒體技術及網絡硬件平臺,將專業知識、技術經驗等通過網絡傳送到員工面前,使員工可以隨時隨地利用網絡進行學習或接受培訓。
e-Learning中值得一提的是基于網絡環境的協作式研究性學習模式。這種模式根據企業地域分散、業務面廣和技術知識密集等特點,可以使具有不同知識背景的員工對較復雜的案例進行充分的討論與研究,發揮協作優勢,集思廣益,共同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和問題。這種學習模式使學習者個體的職責明確,小組成員協同工作,有利于提高個體之間的溝通能力、團隊的合作能力,將分散在企業各部位的零星知識資源整合為強有力的知識力量,實現知識成果的最大化,同時,還有利于研究課題的深入進行和持續完善以及學習者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該模式中,分布在企業之中屬于小組成員個人的隱性知識,通過協作與交流,上升為企業的顯性知識,進入企業的知識庫,可以實現知識共享,提高員工知識水平和企業工作效率。
正是由于e-Learning的諸多優點,這種學習模式目前被廣泛運用于世界各地的現代知名企業,而它的有效推廣使用,又促進了企業員工個體和團隊多方面綜合素質的發展。e-Learning“學無止境、無限改進”的學習特征,也給企業的未來成長注入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總而言之,企業學習是企業為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和全球競爭需要而進行的一種管理創新行為。在新形勢下,作為國家科技創新主體的中國企業,必須結合我國國情和各企業自身的具體情況,把學習與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推動中國早日步入創新型國家的行列。
參考文獻:
[1]彼得·圣吉.第五項修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2]梁杰.上海貝爾阿爾卡特的人才觀[OL].www.fyrc.net/old/news/shownews.
作者簡介:
董振華(1965—),女,碩士,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現為上海市行政管理學校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心理學、管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