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提高模具專業的專業性和突出職業技能培養,就要對模具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進行改革,把PDCA系統的四個階段:(計劃P、執行D、檢查C、總結處理A)應用到實踐教學中,以充分提高實踐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教學質量;PDCA系統;實踐教學
模具專業是我校的重點骨干專業之一,如何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強化和突出職業技能培養,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使他們實現“零距離”上崗,成為生產、管理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應用型”技術人才,是我們在實踐教學中一直探索的一個問題。PDCA質量管理系統是一套廣泛用于質量管理的標準化、科學化循環體系。PDCA質量管理系統由美國著名統計質量管理專家戴明提出,因此又稱戴明循環,可分為四個階段:計劃—實施—檢查—總結處理。PDCA是英語PI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ACTION(處理)的第一個字母,PDCA循環就是按照這樣的順序進行組織管理并且循環不止地進行下去的科學程序。為提高模具專業實踐教學質量,我院依據PDCA系統原理,結合模具專業實踐教學的特點和教學實際,將PDCA應用到實踐教學環節中,使教與學有程序,質與量可監控,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P(Plan)——計劃階段
制定教學計劃模具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較多,各個環節在技能訓練中起著不同的作用,相互之間具有密切關系。根據學校的教學大綱,結合模具專業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制定出詳細的教學計劃,對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根據教學大綱,結合用人單位的要求,我院對模具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能力一一分解,逐項落實到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并明確每一環節應達到的目標。經過反復調研,對各個環節進行正確定位,確立了實踐教學體系,實行分層次教學。按照教學計劃安排在第一學期進行專業認識實習,組織學生下廠,參觀生產現場,讓學生一開始就了解將來所從事的職業、工作崗位及崗位群的要求;在第二個學期安排學生進行鉗工實習和機械制造實習;第三個學期進行特種加工實習和模具拆裝實習;第四個學期進行數控實習和鉗工強化實訓、機械制造強化訓練;第五個學期進行模具制造實習;第六個學期進行畢業實習。把學生在實踐教學中學習的內容分為熟悉、了解、掌握、熟練等不同程度和要求分類,具體到在實踐中每天應完成的任務,到周目標,再到熟練掌握達到技能考試應達到的水平。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實習,增加感性認識,驗證基本理論,培養動手能力,提高學習興趣,為專業學習和專業技能訓練打下堅實的基礎。
合理安排實習教學指導教師在實習教學指導教師工作安排上,不再對理論教師與帶實習教師做明顯的分工,每位教師既是理論教師,又是實習指導教師。具體做法:一是理論教師帶實習。模具專業實踐教學,改單純由實習教師指導帶實習為理論教師與實習教師共同指導實習,增加了雙方的交流。實習教師在理論教師的指導下,進一步規范了實習指導的專業用語,提高了理論知識水平,強化了實習指導能力。理論教師通過指導實習,進一步明確了技能訓練對專業理論課程的要求,為專業理論課程主動服務于實踐課程提供了可能,專業理論課教學更為實在。通過帶實習,理論教師上課時案例、實例增多,內容更為生動,與生產實踐聯合得更密切,實現了理論知識與實踐訓練知識的有機結合,同時還激發了教師進行技能訓練的積極性。二是實習指導教師參與理論教學。學校一方面要求實習指導教師提高專業理論水平,另一方面在理論教學中讓實習指導教師參與進來,一起進行教學,這樣實習指導教師的理論水平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理論教師和實習教師相統一的方法,提高了教學質量,也提高了教師操作技能和專業水平,增強了實踐教學的教研力量,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
實踐教學前的準備包括實習指導教師的態度、理論、技能等方面的準備。由教研室組織,在每期實踐教學任務下達后準備好教學計劃、教學重點、教學目標、實習教案、實習課題,為實踐教學做好準備。
D(Do)——實施階段
實習動員學生實習的第一天,由實習指導教師進行實習動員,向學生介紹環境、制度、工作程序、物品設施,強調實習重點,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之前,較快熟悉環境及制度,明確實踐教學中應達到的目標。
技能知識訓練實踐操作過程中先由實習指導教師進行講解、示范,然后學生分組根據實習課題進行操作。在實施過程中,實習質量的控制尤為重要,我們根據模具專業實踐教學的特點,把實訓項目進行分解與細化,制作了《實習質量管理卡》。《實習質量管理卡》中包含了實習目的、實習項目、工件圖紙、技術要求、工量具清單、操作步驟、操作技術要領、技能訓練要求、實習注意點、相關理論知識提示等內容。采用《實習質量管理卡》能有效地控制實習過程,使學生實習有序化、標準化,讓學生對每項實習與要求一目了然,有利于學生靈活運用相關知識,便于學生自查和考核。
專人帶教學生的實習過程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及良好作風形成的過程,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實習指導教師在教學中操作示范要正規,教師示范操作完畢,立即要求學生根據實習課題進行練習,一方面鞏固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學生也學會了把所學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實踐中教師多提供操作的機會,但放手不放眼,防止在操作機床時出現差錯事故。在實踐過程中嚴格要求每一個學生,注重學生專業素質的培養,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
C(Check)——檢查階段
實踐教學過程中的檢查,是控制實踐教學質量關鍵的一步。為了檢查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學習效果,建立完善的實習檢查考核體系對提高學生實踐教學效果十分必要。實踐教學考核不僅起著監督作用,而且有積極引導作用,同時也是實習的重要管理手段。
日檢查主要是為了檢查學生當天訓練任務的完成情況和技能掌握情況。學生每天實習后填寫實習記錄,把當天所學的知識點和問題記錄下來,交指導教師檢查簽字,以便在當天及時地發現問題,并且快速反饋給學生,便于學生發現不足,以利改進。
工種考核工種考核是對學生在實習完一個工種后的一種檢查手段。每一個工種在實踐教學完成后,都要進行考核。考試不及格者及時進行補訓,確保學生能夠掌握應該掌握的基本技能。
技能鑒定當學生完成了鉗工實習、機械制造實習、數控實習后進行強化訓練,組織學生參加鉗工、車工、數控等工種的職業技能鑒定。技能鑒定是實踐教學后對學生技能的一種全面檢查。
實踐教學過程中的幾個檢查環節層層遞進,形成了一個完善的體系,是控制和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體現。
A(Action)——總結處理階段
總結處理是對以上三個階段進行總結,同時也貫穿于三個階段之中,以便及時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反饋處理,促進不斷完善。
每周小結要求學生在一周實習完成后寫出每周小結,記錄本周實踐學習的內容、收獲、不足和想法。實習指導教師每周檢查并有答復,便于師生相互了解、溝通,再對照教學大綱,彌補不足。
實習報告學生在實習結束后寫出實習報告。實習報告是學生進行實踐后一個全面總結。通過實習報告,學生總結出在實習中所學的知識、收獲、體會以及在實踐中不足的地方,以便在下一次實習中能夠彌補這些不足之處。通過實習報告中學生對實習指導教師和教學方法的意見和建議,了解學生對實習任務的完成程度和實習指導教師是否全面執行教學計劃的情況,使教與學之間互有評估,有利于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
實習鑒定實習鑒定由實習指導教師填寫,力求對學生在實踐期間的表現作出公正的評價,指出優缺點,以利于在下輪實習中揚長避短。
上述這四個過程不是運行一次就完成,而是要周而復始地進行。對總結檢查的結果進行處理,對于成功的經驗加以肯定,并予以標準化,制定作業指導書,便于以后教學時遵循。對于失敗的教訓要進行總結,以免重現。對于沒有解決的問題,在下一個PDCA循環中解決。完成一個循環,及時把信息反饋回去,使教與學有程序,質與量可監控。通過這幾年PDCA在實踐教學中的應用,學生、教師之間信息相互反饋,形成良性循環,學生在技能考核中都取得了優良的成績,實習指導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也得到明顯提高。
參考文獻:
[1]俞克新.高等職業教育的理論探索與教改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任長松.課程綜合化:概念、原則與多種設計模式[J].上饒師專學報,2002,(2).
[3]黃克孝.職業和技術教育課程概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呂永貴.職業教育現代教學方法體系的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