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運用模糊圖論的基本理論,建立了企業物流績效評價評價耗時模型,包括評價過程的多重有向模糊圖和廣義模糊矩陣。模型首先對企業物流績效評價評價各環節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直觀的描述,接著對評價各環節耗費的時間進行了定量的描述。通過該模型,可以定量計算評價工作總的耗費時間,為控制評價工作的時間提供了依據。
關鍵詞:耗時;模型;企業物流;評價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100(2007)11-0099-03
Abstract: A consuming-time model for enterprise logistics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s put forward with fuzzy graph theory. The model consists of multi-directioned fuzzy graph and the generalized fuzzy matrix. The consuming-time relation among all the steps of enterprise logistics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s described by the model clearly and quantitatively. The model is also helpful for controlling the time of enterprise logistics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Key words: consuming-time; model; enterprise logistics; measurement
0引言
企業物流績效評價工作必須控制在一定的時間之內,這樣才能保證評價結果的時效性。然而,評價各環節之間具有可逆性、交叉性和反復性,通過一般方法,難以計算評價耗費的時間。鑒于此,本文運用模糊圖論的基本理論,建立了企業物流績效評價耗時模型,該模型包括評價過程的多重有向模糊圖和廣義模糊矩陣。多重有向模糊圖對評價各環節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直觀的描述,廣義模糊矩陣對評價各環節耗費的時間進行了定量的描述。通過該模型,可以定量計算評價工作總的耗費時間,為控制評價實施工作的時間提供了依據。
1企業物流績效評價過程分析
1.1企業物流績效評價過程。企業物流績效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企業物流的績效水平,使企業物流獲得持續改進,而不僅僅是監測企業物流的變化。企業物流所處的環境是動態變化的,企業物流的成功與否取決于其能否滿足各物流相關部門的需要。因此,企業物流績效評價不能以自我為中心,還需要考慮顧客、供應商和其他股東的利益和意見。在評價時,要注重持續改進企業物流的競爭能力。因此,企業物流績效評價的評價實施過程應遵循以下原則:評價指標應與企業物流戰略直接相聯系[1];評價指標要反映企業物流客觀形勢的變化[2];評價應是一個閉環反饋系統[3];評價不僅能監測企業物流績效,而且能促進企業物流績效持續改進[4]。
企業物流績效評價過程可分為以下九個步驟:
步驟1:成立評價工作組織機構。企業物流績效評價組織機構由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各職能部門負責人和若干評價咨詢專家組成。
步驟2:收集與核實評價資料。評價資料包括企業內部與物流相關的資料。
步驟3:確定企業物流戰略目標。在充分調查的基礎上,確定企業物流戰略目標。
步驟4:分解企業物流戰略目標。將企業物流戰略目標分解成企業物流業務流程目標。
步驟5:建立企業物流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根據企業物流戰略目標及其業務流程目標和企業物流績效評價模型建立企業物流戰略級績效評價指標,再將戰略級績效評價指標分解成戰術級評價指標。
步驟6:測量評價指標值。對戰術級評價指標值進行測量。
步驟7:評價計算。通過一定的評價方法對測量結果進行評價。
步驟8:撰寫評價報告。將評價結果與企業物流戰略目標和評價標準進行比較,產生績效評價報告。
步驟9:確定企業物流績效改進措施。企業物流管理者根據績效評價報告,提出績效改進措施。
企業物流績效評價過程見圖1。
需要說明的是,企業物流績效評價是一個不斷調整的動態反饋過程,隨著獲取的績效信息越來越全面,該過程應作相應的調整和完善。另外,應定期地檢查評價方法和評價模型是否適用企業物流新的環境和新的評價目標,從而對評價過程進行適當的調整。通過企業物流績效進行評價,可以及時掌握企業物流績效的全面狀況,從而提高企業物流的績效水平,使企業物流得到可持續發展。
1.2企業物流績效評價過程分析。企業物流績效評價過程各環節之間具有可逆性、交叉性和反復性。可逆性是指評價過程的某個環節不能正常進行時,應該對該環節的上一個環節進行修改完善。評價過程的可逆性體現在以下方面:(1)“收集與核實評價資料”環節不能有效地進行時,則必須重新確定“評價工作組織機構”,將對企業物流業務熟悉的人員充實到評價工作組織機構中去。(2)“分解企業物流戰略目標”環節不能有效地進行時,則“確定企業物流戰略目標”環節有誤,必須重新分析企業物流狀況,正確界定企業物流戰略目標。(3)當某個評價指標值不易測量時,則應修改完善企業物流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使評價指標體系中每個指標值都能被有效地測量到。(4)當評價結果與企業物流戰略目標相比較,存在較大出入時,則可能選用了不合適的評價計算方法,因此,必須重新確定評價計算方法,再進行評價計算。(5)如果不能根據評價報告提出企業物流績效改進措施時,則必須重新撰寫評價報告。
評價實施過程的交叉性指的是評價過程的某個環節的耗時是受若干個相關環節的影響,而該若干個相關環節又可能影響其它某個環節的耗時。評價過程的交叉性體現在以下方面:(1)企業物流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是根據企業物流戰略目標、企業物流戰略目標業務流程目標和企業物流績效評價模型等三者建立的。(2)評價指標值是根據評價指標體系所列出的評價指標從收集到的企業物流績效評價相關資料中獲取的。(3)評價計算是根據收集到的評價指標值,結合評價指標體系的層次結構,選擇合適的評價計算方法進行的。(4)評價報告是根據評價資料、企業物流戰略目標、企業物流業務流程目標和評價計算結果等撰寫的。(5)企業物流績效改進的依據是企業物流戰略目標、企業物流業務流程目標、企業物流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報告。
評價過程的反復性是指評價過程是一個不斷調整的動態反饋過程。
2企業物流績效評價耗時模型
2.1理論依據[5]
圖2通過二重有向模糊圖直觀地描述了評價過程各環節之間的關系;公式(7)通過廣義模糊矩陣定量地描述評價過程各個環節的耗時,評價過程總的耗費時間是廣義模糊矩陣中各個時間的累加值,對評價實施時間的控制必須從評價實施各個環節所耗用的時間入手。
3結論
運用模糊圖論的基本理論,建立了評價耗時模型,該模型首先對企業物流績效評價評價各環節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直觀的描述,接著對評價各環節耗費的時間進行了定量的描述。通過該模型,可以定量計算評價工作總的耗費時間,為控制評價實施工作的時間提供了依據。
參考文獻:
[1] M. Bourne, J. Mills, M. Wilcox, A. Neely, K. Platts. Designing, implementing and updating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Production Management, 2000,20(7):754-771.
[2] G. B. Davies. Strategies for information requirements determination[J]. IBM Systems Journal, 1982,21(1):4-30.
[3] B. M. Beamon, T.M.Ware. A process quality model for the analysis, improvement and control of supply chain systems[J].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1998,11(2):105-113.
[4] M. Bourne, J. Mills, M. Wilcox, A. Neely, K. Platts. Designing, implementing and updating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Production Management, 2000,20(7):754-771.
[5] 何新貴. 模糊知識處理的理論與技術[M]. 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8:98-10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