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物流業在我國的興起和運輸行業競爭的加劇,必然要求鐵路企業物流化。為了適應這一發展趨勢鐵路企業必須建立自己完善的物流體系。針對此問題論文提出了構建鐵路物流園區、物流化貨運站的建議,以及與之相適應的一些管理方法。
關鍵詞:現代物流;物流園區;鐵路貨運站;流程;規劃
中圖分類號:F5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100(2007)11-0120-03
Abstract: With the springing up of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and the intension of transportation competition, the idea of logistics will be introduced into railway field. In order to meet this development, the railway field must design their own logistics system. To the problem, we work out the suggestion of constructing logistics park and logistics railway freight. Besides some management methods fitting to it also has been suggested.
Key words: modern logistics; logistics park; railway freight; procedure; planning
21世紀是通路的時代,誰控制了通路誰就占有了市場,這里的通路指的就是物流。物流是指為了符合顧客的必要條件,所發生的從生產地到銷售地的物質、服務以及信息的流動過程,以及與之相配套的計劃、實施和控制等行為。我國鐵路要打造一流的物流品牌,就應該集結更多的貨源,更好地組織運輸生產,采用先進的管理方法。因此不能像以前一樣等待“貨主找上門”,而應該把買方市場主動轉變為賣方市場,建立自己的物流園區,來獲得更多的貨源。為了使運輸成本最低同時方便顧客,還必須建立物流化貨運站。此外再采用先進的管理方法對其進行管理,就能使鐵路物流的發展符合未來的物流發展趨勢。下面將對以上內容詳細論述。
1鐵路物流園區規劃
1.1鐵路物流園區選址
鐵路物流園區選址的限制條件較多,不能像一般物流園區那樣建立一定的選址模型求解最優地點。基于鐵路站場建設的特殊性,鐵路物流園區在選址前要進行下列研究。
(1)經濟環境分析:對鐵路物流園區的地區進行經濟分析,分析現在經濟形勢、預測未來增長趨勢。鐵路物流園區的建設是為了滿足市場需求,推進物流產業和鐵路運輸業的發展。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物流市場的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巨大。
(2)城市規劃分析:鐵路物流園區的規劃和布局要考慮城市整體發展,結合城市用地條件來確定園區的位置。因此,物流園區的設置應與城市有關規劃相協調,符合城市物流用地空間的統一布局,滿足城市地域合理分工與協作的要求,與城市功能定位和遠景發展目標相一致。
(3)鐵路建設分析:由于鐵路物流園區的建設是依托在鐵路貨運站建設的基礎上,因此在滿足城市規劃建設需要的同時,還應考慮鐵路路網規劃的要求。總之,經濟環境分析對確定鐵路物流園區建設非常重要。經過城市規劃分析和鐵路建設分析后方確定鐵路物流園區的建設位置。
1.2鐵路物流園區貨物流量與結構預測
確定鐵路物流園區選址后,首先要對擬建園區的貨物流量與貨物結構進行預測,然后進行園區的具體規劃設計。貨物結構的預測將確定園區的功能及作業流程,貨物流量的預測是確定園區面積的關鍵,也是各功能區面積計算的依據。
(1)貨物流量預測:鐵路物流園區貨物流量的預測是對尚未發生或目前還不明確的貨物流量、來源、流向、流速等內容進行預先的估計和推測。預測方法總體上可以分為定性預測和定量預測。在鐵路物流園區的具體設計中,本文推薦使用一種新的預測方法——相關因素加權分析法預測貨物流量。計算公式如下:
(2)貨物結構預測:貨物結構預測主要是在調查鐵路物流園區所在城市現有經濟結構的基礎上,根據以往運輸貨物品類構成確定將來貨物的大致結構。同時要注意結合整個城市和周邊城市的經濟發展遠景規劃,因為這將導致運輸品類及運輸量的改變。
1.3鐵路物流園區作業流程設計
(1)成件包裝貨物作業流程。分析成件包裝貨物在物流園區內的各種作業,理順各作業的先后關系及關聯,畫出作業流程圖。在規劃園區處理成件貨物的物流設施和作業場所(如倉儲區、理貨區等)布局時應以此為據。
(2)集裝箱作業流程。集裝箱運輸應是鐵路向物流型企業轉型初期的重點發展方向,也是聯運的基礎。因此,在鐵路物流園區的規劃中應該重點加以分析。集裝箱在鐵路物流園區的作業可以分為集裝箱的到達作業、出發作業及中轉作業等。它們具有各自的作業特點及作業流程,分析后可以確定集裝箱堆場的分區原則和集裝箱堆場各分區的相互位置。
(3)散堆裝及長大笨重貨物作業流程。在規劃散堆裝及長大笨重貨物的作業流程時,應充分考慮散堆裝貨物的性質及特殊的作業要求,在物流園區合適的位置劃分散堆裝及長大笨重貨物堆場。由于作業量大,如果交通規劃便利,應該設置進出物流園區的專用出入口。
1.4物流園區作業區面積的計算
(1)接貨發貨、分揀作業面積計算。在作業量一定的情況下,作業效率越高單位時間內需要的作業面積也就越少。接貨,發貨,分揀作業的面積S都可以采用下式計算:S=Q×TH×S'
式中,Q為一個工作日的平均作業量,T為完成一次作業的時間,H為一個工作日的時間,S'為貨物的平面單位面積。
(2)集裝箱堆場面積計算。集裝箱堆場(包括空、重箱堆放)的堆高可以根據箱型確定。集裝箱尺寸一定,預測集裝箱運輸量已知時,可按下式可計算堆場面積S:S=QH×L×B
式中,Q為集裝箱運輸量(個),L為集裝箱的箱長,B為集裝箱的箱寬。
2物流化鐵路貨運站的建設
2.1物流化鐵路貨運站的布局原則
現代物流理念的鐵路貨運站規劃布局,不僅要考慮全國各省市工農業發展的需要,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各省市和主要樞紐的地理位置。可以對其進行重新整合與設置,使其滿足現代物流發展的要求。建立物流化鐵路貨運站必須有利于發揮路網優勢,有利于充分利用新技術和裝備,有利于提高運輸效率和效益。鑒于此物流化鐵路貨運站的布局有以下原則。
(1)位于或接近貨物集散處。貨運量是設置貨運站的基本依據,為了便于貨物搬運,專門辦理某些品類貨運作業的專業性貨運站應設置在相應的工業區。而辦理多種品類貨運作業的綜合性貨運站,應在樞紐內均衡布置。
(2)與便利交通系統配合。貨運站的設置應考慮與周圍搬運工具的合理銜接,并盡量避免鐵路與城市主要干道的平面交叉。
(3)與城市現狀和發展規劃密切配合。貨運站的規劃,應根據工業區、居民區的分布狀況以及城市發展的遠景規劃,科學地確定貨運站的服務半徑,合理規劃其吸引范圍。同時還應符合安全和環境保護的要求,對辦理承運危險品貨物的車站,應按照安全防火的要求,其選址必須遠離市區,或設在城市常年下風方向的市郊。
(4)與編組站之間有便利聯系。貨運站與編組站之間應按貨物的主要流向順向配列,以減少車輛在樞紐內的迂回、折返運行,盡量縮短車輛行程。對規模較大的貨運站在組織整列直達列車和整列空車時,應鋪設聯絡線,使貨運站到達的直達列車和整列空車能越過編組站,以提高樞紐的綜合作業能力。同時應與綜合運輸網合理銜接。使貨運站與公路線、港口、航空港保持密切聯系、相互銜接協調發展,以便多形式聯運,發揮綜合運輸效益。
(5)調整樞紐內貨運站分工和布局。大城市樞紐內貨運站應結合集裝箱中心站、行包快運和物流發展規劃,在全面規劃的基礎上,積極創造條件推進專業化分工、規模化經營和物流化發展。同時注意鐵路樞紐的類型,布置和發展的主要條件。綜合考慮各種車站在樞紐內的布置,特別是編組站在樞紐內的布置,保持好車站與車站間,以及車站與城市、與樞紐銜接的鐵路方向之間的聯系。
2.2物流化鐵路貨運站的規劃設計
(1)新型貨運站的選址。選址問題是建立物流化貨運站首先應該考慮的。生產或服務系統所在的地區條件對系統的運營與發展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貨運這樣服務性的系統,它的存在幾乎完全決定于外界環境。因此,貨運站的選址需在充分考慮外界環境的基礎上,根據布局原則,慎重考慮其環境特點。
(2)新型貨運站功能的劃分。貨運站的貨場或臨近若干個貨運站應根據貨源地情況,進行主要功能的劃分。當貨源地的制造業比較發達時,將它們的原材料供應和產品銷售進行合理組織,形成生產資料的供應和配送基地;當周邊地區的商業系統比較發達時,將它們的貨物供應運輸合理組織,形成商業系統共同的貨品儲存基地和綜合配送中心;此外,在海—陸、公路—鐵路接口的地方建立物資轉運貨運站;在綜合性、地區性貨運站,為了增強服務性,可適當增加流通加工能力;在沿海物資進出口的地方建立國際貨物轉運貨運站。總之,貨運站功能的設定就是市場的定位問題,應根據周邊環境具體考慮。
(3)新型貨運站規模的確定。對以上貨運站的不同功能進行分析,根據市場總容量、發展趨勢確定目標份額,決定該部分的局部規模。規模設定中應該注意以下的問題:首先是要充分了解社會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地區、全國乃至世界經濟發展的預測,國際貿易發展狀況。因為我們所討論的項目不是短期行為,預測必須包含中、長期內容。其次是要充分了解公路、航空、水運等的狀況,了解它們目前的生產能力、占有市場份額、經營特點、發展規劃等。因為市場總容量是相對固定的,不能正確分析競爭形勢就不能正確估計自身能占有的市場份額。
(4)新型貨運站的設施規劃與設計。貨運站的主要活動是物資的集散和進出,在預定的區域內合理地布置好各功能塊相對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合理布置的目的是:有效地利用空間、設備、人員和能源,最大限度地減少物料搬運,簡化作業流程,縮短生產周期,力求投資最低,為職工提供方便、舒適、安全和衛生的工作環境。貨運站是大批物資集散的場所,物料搬運是最中心的作業活動,合理的設施規劃經濟效果將更為顯著。在進行設施規劃設計時,環境條件非常重要,相鄰的道路交通、站點設置、港口和機場的位置等因素,要與中心內的道路、物流路線相銜接,形成內外一體、圓滑通暢的物流通道。
(5)新型貨運站設備規劃與設計。傳統理念認為高配置的設備是企業先進性的標志,但為了追求先進性就要配備高度機械化、自動化的設備,會給投資方面帶來很大的負擔。這里我們借鑒歐洲物流界的觀點來配置。這種觀點認為“先進性”就是合理配備,能以較簡單的設備、較少的投資,實現預定的功能就是先進,即強調先進的思想和方法。
當前承運的貨物很難跟蹤查詢,貨主對此意見很大。因此,鐵路要向現代物流拓展,必須加大對現代管理技術的投入,引入或開發GPS技術在鐵路的應用。要建立現代物流信息系統,當務之急是引入GPS技術,開發基于GPS的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為貨主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實現與貨主共享信息,即建立網絡。近期可以考慮與貨主企業通過互聯網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滿足貨主企業查詢等需求。遠期可以考慮鐵路與貨主企業的局域網對接,真正共享信息資源,并開展電子商務。鐵路貨運企業必須充分利用現有的信息基礎設施,改變現有落后的工作流程和作業方式,加強建設適合鐵路貨運業務特點的現代物流信息處理平臺,實現現代化物流的電子商務網絡。在運輸、倉儲、裝卸、加工、整理、配送、車輛分配等方面,應廣泛地應用信息技術,開發各種相關資源,并在流通領域及其相關領域切實做到信息資源共享,提高客戶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同時利用信息系統技術對貨票系統、客戶系統、車輛管理系統、倉儲系統、收入成本等進行分析,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鐵路貨運站應像現代物流企業一樣建立起功能完善的、面向社會的電子商務網絡,實現各類信息的快速傳遞和情報活動的高效準確。
3改革鐵路運輸和管理方式
物流作業的核心要求是方便、快捷和準時。在次基礎上還要求服務優質,價格合理。針對這些我們提出了下列改革措施:(1)開行貨運五定班列,結合鐵路物流園區的貨源,組織運輸方式。打造“送達速度快捷、運到時限確定、途中信息可知、運輸價格透明、服務承諾保證、違約賠付損失”的品牌形象。(2)開行集裝箱專列,整個列車全部由集裝箱組成,按五定班列運行和管理。(3)開行大宗貨物直達列車,對發到站間年運量在407萬噸以上的煤炭、石油、礦石、糧食等大宗貨物,按照管理規范、定時發到、一站直達、承諾服務的原則,組織發貨人、收貨人和發、到鐵路局簽訂四方互保協議,納入跨局開行方案。(4)在鐵路難以到達和鐵路物流園區服務范圍之外的區域,要與海運,空運,公路等運輸方式相結合來擴大服務覆蓋面。建立多種運輸方式有機結合的運輸體系,實現多式聯運和門到門服務。
針對管理方面的不足我們提出了以下一些改革措施:(1)整頓規范貨運收費。鐵道部明確規定,取消一切未經國務院批準的代其他單位收費,延伸服務必須執行貨主自愿的原則,到站一律不準搞延伸服務收費,對大件運輸收費進行重點整頓等。(2)提高運價透明度。在全路推行集裝箱運輸“一口價”。所謂“一口價”,是指托運人從發站把空箱提走的那一刻起,回去裝貨、送來重箱、運達到站、取走重箱,到還回空箱的那一刻止,全部過程的所有費用以一個數字表示出來。客戶按此交費,提高了運價透明度,遏止了價外收費。(3)提高運價靈活性。允許各鐵路局根據市場變化、競爭需要和運輸成本,實行靈活的調價政策。(4)提高服務質量,尊重用戶意愿,用戶根據需要可以任意選擇專用線和貨場作業。如固材料只要符合鐵路安全標準,用戶可以自備自購。調整貨物辦理作業流程,實行一個窗口辦理、一次收取費用、一張支票結算,并開辦貨運信息服務項目,利用電傳、計算機等現代化手段,為用戶提供進貨、到貨、運費等信息服務。從保價理賠角度做出硬性規定,堅持“先賠付后劃分內部責任”的原則,從貨物交付之日起,車站和鐵路局要分別在規定的時間之內將貨運保價理賠辦理完畢。
參考文獻:
[1] 丁晨,周良,徐國華. 物流園區建設與規劃的研究[J]. 現代電子技術,2003(2):93-95.
[2] 買煥章. 一種新的兩步預測法[J]. 預測方法研究,1989(5):60-63.
[3] 孫宏嶺. 高效率配送中心的設計與經營[M]. 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2.
[4] 程計劃,路銀牛. 試析鐵路運輸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的戰略轉型[J]. 鐵道運輸與經濟,2003(5):6-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