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流標準化可以加速我國物流與國際物流融合的步伐,能提高我國物流產業的競爭能力,意義非常重大。目前我國物流標準化應用推廣嚴重不足,現有的物流標準化管理體制落后,物流信息的標準化滯后,缺乏貨物運輸過程中的基本設備的統一規范。因此,必須制定發展物流標準化的對策,以與國際物流接軌。
關鍵詞:物流;標準化;建議
中圖分類號:F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100(2007)11-0143-02
Abstract: Logistics standardization can accelerate the pace of coordinating with the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and improve the competitive ability of China's enterprise. By far, the application of logistics standarlization in China has not been efficient yet. With the backward mechanism of logistics standarlization, there is a need to regulate the infrastructure in logistics. It is demanded to apply logistics standardization to match the international practices.
Key words: logistics; standardization; advice
當前,物流產業已被視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與支柱產業,受到政府部門、行業組織和企業的高度重視。隨著信息技術、電子商務、電子數據交換和供應鏈管理的快速發展,發達國家為了提高物流動作效率和效益,無不積極致力于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現代物流系統,并使該系統標準化和規范化。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和物流國際化的發展環境下,物流標準化和規范化的重要性日益突顯。
1我國物流標準化滯后的表現及原因探析
盡管我國物流標準化建設近幾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物流標準化還是相當落后。據聯合國發布的最新調查顯示:我國的物流過程所占的時間差不多是物流和生產全過程的90%左右。一項關于中國物流的調查顯示,我國每年在物流過程中產生的損耗大約是3 000億元人民幣;目前中國共有物流企業2 000多家,然而企業物流非標準化裝備、非標準化設施和非標準化行為卻相當普遍。在一連串嚴峻的數字下,中國物流標準化現狀令人擔憂。原本為了提高效率、優化資源的“第三利潤源”反而成為導致效率低下、資源浪費、成本節節攀升的根源。
具體來說,我國物流標準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已有的物流標準應用推廣嚴重不足。盡管我國已經建立了物流標識標準體系,并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國家標準,如《物流術語》、《商品條碼》、《儲運單元條碼》、《物流單元條碼》、《數碼倉庫應用系統規范》、《大宗商品電子交易規范》等,但這些標準的應用推廣仍存在著嚴重的問題。比如有關部門原指望著已陸續制定出臺的《商品條碼》、《儲運單元條碼》等國家標準能規范物流條碼應用,但一年下來,實際應用率不足15%。而且,我國已經出臺的這些標準都是推薦實行,不具備強制性。
1.2現有的物流標準化管理體制落后。根據GB/T18354
-2001的定義,現代物流是指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整合運輸、包裝、裝卸、搬運、倉儲、流通加工、配送、回收加工及物流信息處理等各種功能而形成的綜合性物流活動模式。它強調的是系統性、協調性。而我國在分部門、按地區的現行分別管理體制中,把物流包容的各環節分別管理,根本談不上系統管理,違背了“物流”的基本原則,在標準方面尤為明顯。
目前我國有70多萬個與物流有關的機構和企業,其中多數由傳統企業的流通部門轉換而來,分布于汽車、家電、醫藥、化工等不同行業企業,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等不同運輸部門,各有各的管理部門,如鐵路運輸由鐵道部管,公路運輸由交通部管,航空運輸由民航總局管等,物流企業的主管部門相互割裂,行政管理分散;盡管國家標準的行政主管部門是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但標準的歸口管理大多數設在各個部門的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因此現有的管理體制增加了標準協調的工作量和管理難度,阻礙了物流標準化的推進。
1.3物流信息的標準化工作滯后。我國物流企業大多停留在傳統經濟模式下,沒有物流信息、系統,缺乏面對新經濟模式的物質和技術基礎。為數不多的、較為先進的物流企業往往只擁有物流信息、系統之形,匱乏其實質,表現為物流模式的信息系統設計落后,不同信息缺乏相互鏈接和共享。現代物流非常依賴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在物流管理中,統一的數據信息對供應鏈成員信息的交換和共享非常重要。數據傳輸格式、接口、產品分類、編碼的標準化對數據交換速率具有關鍵作用。目前我國許多部門和單位都在建立自己的商品信息數據庫,但數據庫的字段、類型和長度都不一致,數據格式、接口的各自為政,形成了一個個“信息孤島”。據中國物品編碼中心所做的調查顯示:在被調查的234家工商企業中,僅有6 家與貿易伙伴的數據一致,占2.6%,不一致的數據無法實現交換和共享,嚴重地影響了物流管理和電子商務的運作。
1.4缺乏貨物運輸過程中的基本設備的統一規范。物流包裝標準與物流設施標準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降低了整個物流過程的通用性與連貫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貨物運輸、儲存、搬運等過程的機械化和自動化水平的提高。其中托盤標準存在的問題較為典型。我國目前托盤總數約為七千萬個,但規格、標準不統一,有的采用歐美標準,有的采用澳大利亞標準,有的采用日韓標準,還有的干脆自己定義,由于與產品包裝箱尺寸不匹配,嚴重影響了物流配送系統的運作效率;也難以與國際規格接軌,增加了企業出口成本,降低了企業國際競爭力。雖然目前我國對商品包裝已有初步的國家和行業標準,但在與各種運輸裝備、裝卸設施、倉儲設施相銜接的物流單元化包裝標準方面還比較欠缺,這對各種運輸工具的裝載率、裝卸設備的荷載率、倉儲設施空間利用率方面的影響較大。因此,只有實施物流標準化,才能達到物流現代化。
2發展中國物流標準化的對策與建議
2.1理順和協調物流系統內各分系統管理部門之間的關系。從對中國物流標準化的現狀分析中可以看出,體制障礙是制約我國物流標準化進程最大的絆腳石,部門分割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由于資源管理的體制性障礙,直接造成了物流標準化管理工作的落后。盡管國家標準的行政主管部門是國家質檢總局,但由于物流產業跨越了行業,標準的歸口管理大多數設在各個管理部門的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而這些標準要達成統一,需要進行很多協調工作,銜接難度非常大。據悉,我國的供應鏈過程管理與控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正在緊張籌備之中,秘書處設在中國物流編碼中心,主要職能之一就是開展物流標準化管理的協調工作,最大限度地實現技術標準的統一。
2.2進一步完善我國物流標準的制定工作。除了不同行業間標準化部門的統一協調之外,在標準規范的制定工作上也應有所改善。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制定物流系統標準化總體規范。我國缺乏對物流標準化進行系統研究,各級政府往往集中精力和資金發展園區,而在技術支撐方面投入不夠。因此,當務之急是對我國的物流標準化進行系統的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出物流系統標準化的總體規范。
(2)制定物流基礎設施設備標準規范。由于集裝形式是主導形式,因此要在包裝、運輸、裝卸、搬運、儲存等環節中,以集裝系統為基點建立標準。參照ISO600MM*400
MM的基礎模數尺寸,建立包括物流基礎模數尺寸在內的各包裝單元的尺寸標準、運輸工具的尺寸標準、倉儲設施的尺寸標準等。
(3)建立物流信息服務系統。“中國電子口岸”、港航EDI等網絡信息技術的投入應用,為物流信息標準化建設提供了一定的基礎平臺,應完善這個平臺,并以此為基礎,加緊擴大標準化數據在企業間信息交換中的應用。
(4)盡可能地以國際標準為基本參照系。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加入WTO的今天,我國的國際貿易必將日漸頻繁。中國物流融入國際物流大系統是大勢所趨,因此物流標準必須與國際標準接軌,才能掃清我國國際貿易上的一些技術上的障礙。
2.3加強物流市場的培育。標準化的普及有賴于產業自身的發育程度,沒有市場基礎的標準只能是空中閣樓,真正的動力必須來自市場本身。從這個意義來講,建設物流企業和建設物流標準具有共同的目標。
2.4加強監督和政策支持。對一些由傳統企業轉型過來的企業以及準備進入物流行業的其它企業,政府可以在推廣標準化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和制約。例如采取物流企業市場準入條件來制約物流企業必須貫徹物流標準化;貫徹物流標準化的企業,政府則給予政策上的扶持等。
2.5加大宣傳力度。目前,雖然我國已經加入了WTO, 國際交流、國際貿易日益頻繁,國際競爭日益激烈,但仍有一些傳統企業,對物流及物流管理理念意識淡薄。因此有關部門應擔當物流理念宣傳和推廣的吹號手,讓那些漠視物流和物流管理的企業盡快轉變觀念,這樣才能為物流標準化工作掃清思想上的障礙。
2.6重視物流標準化人才的培養。目前,我國的物流標準化人才奇缺,相關部門、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應大力加強物流標準化人才的培養和培訓工作。
2.7企業積極參與物流標準化的制訂與執行。企業積極參與是物流標準化的基礎。在物流標準制訂并不完備的現狀下,需要物流企業在自身的運作當中總結自己的經驗,提供企業自身運作的物流標準,這樣才能使我國制訂的物流標準體系真正符合我們自身的特點,使對今后需要制訂修改的物流標準有一個良好的依據。物流企業在積極參與物流標準制定的同時,更要嚴格地采用物流標準,從某種意義上講,標準意識是判斷一個企業優劣的重要指標。三流的企業重視產品,二流的企業重視技術,一流的企業更關注標準。未來的市場之爭就是標準之爭,無論是生產企業還是物流企業,產品生產只有嚴格采用國際國內標準,才可能提高其市場競爭力。
3結論
物流標準化和信息化是推進物流現代化的基礎,缺少必要的行業標準和行業規范,是導致我國物流效率普遍不高的主要原因。中國物流業要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必須從基礎工作做起,大力推進物流標準化,盡快與國際物流接軌。
參考文獻:
[1] 張鐸. 加快物流標準化建設[J]. 中國物質流通,2005(10):12.[2] 江宏. 物流標準化,一個不輕松的話題[J]. 物流技術與應用,2006(5):26.
[3] 駱溫平. 第三方物流[M]. 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
[4] 馬健平. 現代物流配送管理[M]. 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
[5] 王成. 現代物流管理實務與案例[M]. 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04.
[6] 王曉東. 現代物流管理[M]. 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6.
[7] 董千里. 高級物流學[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