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一種新的重瞼方法。 方法:在術前設計的重瞼線外側部切開3~5mm皮膚,經切口剪除重瞼線下的瞼板前組織及部分眶隔脂肪等,如同縫線法重瞼一樣,將皮膚與瞼板直接縫合形成自然的重瞼。 結果:本組96例病例,隨訪3月-5年,術后反應輕,消腫快,重瞼外形自然,穩定持久,無明顯瘢痕,效果滿意。 結論:該方法切口小,瘢痕少,重瞼自然,易于操作,效果確切持久,是一種比較理想的重瞼方法,但不適合重度超力型和上瞼皮膚松弛者。
[關鍵詞]小切口;縫線法;重瞼成形術
[中圖分類號]R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07)11-1518-02
Double-fold eyelid operation with mini-incision combined pressing suture technique
ZHOU Yong-sheng,CHEN Bing,LIN Li-xin
(Department of Plastic Surgery,the First People' Hospital,Chenzhou 423000,Hunan,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a new method of doubling eyelid operation.MethodsDoubling eyelid lines had been designed before operation. A incision of 3~5mm was made on the lateral part of the upper eyelid. Partial orbicular muscle of eye, orbital fat and connective tissues were removed, and the eyelid skin was fixed to the tarsus.Results96 cases were operated with this method. All them get a good results. Postoperative eyelid swollen was slight and easy to recover. ConclusionsThe double eyelid anaplasty with mini-incision is a simple and effective method.
Key words:mini-incision;pressing suture technique; doubling eyelid operation
重瞼成形術是整形美容外科開展最多的手術,其方法有數十種,但歸納起來可分為三類:切開瞼板固定法、縫線法和埋線法[1],各有利弊,從2001年至2006年,我們采用小切口聯合壓線法為96例實施重瞼成形術,重瞼外形自然,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本組96例,女93例,男3例,年齡最小16歲,最大40歲,平均25歲。單瞼類型:正力型50例,中、輕度超力型36例,輕度無力型14例。
2手術方法
2.1 術前設計:根據受術者的臉形、氣質及要求設計合適的重瞼線,用美藍畫出標記,重瞼線寬度一般在6~8mm,外形呈廣尾形,或平行形,或新月形,在重瞼線外側部標出3~5mm的切口線(避開上瞼較粗的皮下靜脈),碘酊固定(圖1)。
2.2 麻醉:用2%利多卡因(含1/5~10萬腎上腺素)作標記重瞼線皮下浸潤麻醉,每側用量約1ml。
2.3 手術步驟:沿切口線以11號尖刀片切開皮膚、皮下組織,用眼科剪經切口向內做重瞼線皮下與眼輪匝肌的分離,掏剪瞼板前眼輪匝肌,然后用止血鉗反復鉗夾,達到止血和盡量破壞瞼板前組織目的。如果受術者眼瞼臃腫,中、輕度超力型,可在切口深處打開外側眶隔膜,將疝出的眶隔脂肪剪除,甚至可將外側眼輪匝肌下脂肪墊剪除。以5-0絲線距內眥約5mm處的重瞼線處皮膚進針,縫線穿過瞼板上緣提上瞼肌腱膜后從距進針約10~12mm外的重瞼線皮膚出針,間隔2~3mm縫針再從重瞼線處皮膚進針,縫線穿過瞼板上緣提上瞼肌腱膜后從切口出針(圖2),內眥側縫線穿針,縫針距內眥約7~8mm的重瞼線處皮膚進針,縫線穿過瞼板上緣提上瞼肌腱膜后從距進針約10~12mm外的重瞼線皮膚出針(圖3),縫線兩頭輕輕拉緊打結,必要時切口處皮膚掛瞼板上緣提上瞼肌腱膜縫合一針,使受術者睜眼時重瞼線的高度合適和弧度自然流暢。
2.4 術后處理:術后切口涂金霉素眼膏,小塊無菌紗布覆蓋上瞼,24h后去除紗布,暴露傷口。7天后拆線,囑兩周內避免用力揉上瞼。
3結果
手術后7天來院拆線時絕大部分受術者上瞼腫脹基本消退,4周后外形自然。經3個月~5年隨訪,全部重瞼線形成較為自然流暢,穩定持久,無明顯瘢痕,效果滿意。
4討論
4.1 重瞼形成的理論有兩種學說:一是上瞼提肌除止于瞼板上緣外,尚有部分纖維止于上瞼皮膚,肌纖維的收縮產生上瞼皺襞,該學說雖得到大多數教科書的認可,但在解剖組織學上找不到直接的證據;二是認為單瞼者的瞼板前軟組織增多,妨礙了重瞼的形成。目前重瞼成形術都是圍繞這兩種學說原理設計:①上瞼皮膚與瞼板縫合,由上瞼提肌的收縮,帶動瞼板和上瞼皮膚形成重瞼皺襞;②切除瞼板前部分眼輪匝肌和瞼板前軟組織,使上瞼皮膚與瞼板粘連[2]。
4.2 切開瞼板固定法形成的重瞼牢固可靠,不易消失,手術適應證廣;但手術創傷較大,術后消腫慢,外形恢復自然的時間長,上瞼遺留瘢痕跡長。縫線法和埋線法操作簡單,組織損傷小,術后眼瞼腫脹輕,恢復自然的時間短,受術者容易接受;但是適應證窄,主要適用于正力型單瞼,并且由于皮膚與提上瞼肌建立的聯系不夠,或因粘連不夠牢固隨瘢痕軟化,經過一段時間后,重瞼線容易變淺或消失,有時埋線法會出現埋線外露導致反復感染,皮下異物性結節,皮下囊腫等[3]。小切口聯合壓線法中,避開上瞼皮膚上較粗的靜脈作小切口,經切口能剪除重瞼線下的眼輪匝肌,減少皮膚與瞼板之間的組織,并用止血鉗在瞼板前鉗夾起到破壞瞼板前組織和止血作用,能使術后皮膚與瞼板產生比較牢固的粘連,有切開法的優點;其切口小,上瞼皮膚的靜脈損傷少,術后靜脈回流影響小,恢復快,上瞼遺留瘢痕跡小。術后將壓線的縫線拆除,避免了反復感染和形成皮下囊腫的風險。
4.3 本法中可以通過外側切口去除外側眶隔脂肪和眼輪匝肌下外側脂肪墊,可改善上瞼臃腫情況,避免外眥成形不理想[4-5],對于中、輕度超力型單瞼者也有好的效果,但不適合重度超力型和上瞼皮膚松弛單瞼者。另外本法不能處理內眥贅皮,故合并有內眥贅皮者仍選用切開法同時(或二期)行內眥贅皮矯正術。
4.4 此方法術中術者與受術者可互動,及時了解受術者的滿意度,可反復調整重瞼線的高度和弧度直至取得受術者的認同,減少術后醫療糾紛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林茂昌.現代眼部整形美容學〔M〕.西安:世界圖書出版社西安公司,1997,163-218.
[2]王 煒.整形外科學[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987-988.
[3]馬顯杰,艾玉峰,夏煒.埋線重瞼術的并發癥及治療[J].中國美容醫學雜志,2002,11(1):63-64.
[4]張樹功,歐陽天祥,薛志輝.三點小口法重瞼成形術的應用觀察[J]. 中國美容醫學雜志,2004,13(1):82-83.
[5]鄺 靖,周興亮.小切口重瞼術效果分析[J].中國美容醫學雜志,2004,13(6):703-704.
[收稿日期]2007-07-11[修回日期]2007-11-09
編輯/張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