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高職高專教育的特點,結合制冷與冷藏技術專業的教學改革實踐進行了探討,闡明教學改革有效提高了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和工程應用能力。
關鍵詞:高職高專;制冷與冷藏技術;教學改革
近年來,制冷與冷藏技術的應用十分廣泛,并處在不斷發展之中。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冷凍冷藏企業建設、冷庫建造、制冷系統設計、制冷設備改造更新等必將對制冷與冷藏技術人員的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滿足市場要求,在激烈的競爭中提高高職高專學生的競爭力,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高職高專教育是以面向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強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實施“注重基礎、結合工程、培養能力、拓寬口徑”的培養模式,增強學生的專業適應性和社會適應性。通過實踐性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工程應用的能力。
教學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近年來,我校制冷與冷藏技術專業始終以技術應用能力和基本素質培養為主線,有針對性地進行了教育教學改革,從而構建了制冷專業人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體系。
把轉變教育思想觀念貫徹于教學改革的全過程歷年來,在教改、教學計劃的修訂過程中,以轉變教育思想觀念為先導,廣泛開展了教育思想的大討論,逐步明確高職高專教育的基本特征,樹立具有高職高專特色的人才觀、質量觀和教學觀。堅持為地方或行業經濟發展服務的方向,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的,以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為主題,進一步明確專業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把終身教育思想體現在高職教學改革中,探索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相結合的方法。逐步淡化普通教育與成人教育、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全日制學習與非全日制學習之間的界限,把滿足多樣化社會需求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逐步實現全方位的開放式辦學模式。
專業培養目標的準確定位高職教育與傳統學科型教育是兩種不同類型的教育,在專業設置、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規格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點。學科型高等教育是以學科建設和發展作為專業改革和建設的出發點,培養目標突出學科本位的特征;而高職教育則應當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來設置專業,圍繞地方或行業經濟發展的需求開展專業教學改革,培養目標突出職業教育的特征,注重對專業的社會背景和行業背景的分析。高職教育的教學改革必須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直接為地方或行業經濟建設服務,緊密依托行業或企業,滿足社會對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這是專業教學改革的出發點。為此,我們組織力量,深入行業或企業一線,廣泛開展調查研究,對人才需求進行比較深入的預測分析,與用人單位共同尋求人才培養規格的準確定位。
積極探索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是高職專業教學改革的目標與核心問題。我校制冷專業在總結教學改革經驗的基礎上,發揮優勢,提出了具有創新精神和高職特色的專業教學改革基本思路:以主動適應社會需求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以職業技術領域和崗位群的實際需要為出發點,制定專業人才培養規格和培養方案,突出實踐教學環節,重新構建理論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與素質教學體系。我們在原有課程改革的基礎上整合重組課程結構,建立新的教學體系,增加了學生就業的適應性,建立了一個公共知識平臺。
加大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的力度制冷專業教學改革的核心是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這也是專業教學改革的難點和重點。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的力度,標明專業教學改革的深度,體現高職特色的教學質量。為了更好地體現高職教育的特點,在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方面,我們重點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1.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高職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旨構建新的課程體系。在構建新的課程體系時,一是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強調動手能力、實踐技能;二是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培養職業崗位所需的各種能力。為此,我們從實際出發,不斷探索知識、能力、素質三者之間的關系。在專業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突出以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的方針,著重建設以關鍵能力、創造性思維和創業能力為主的實踐教學體系,突出特點,抓住重點,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成為合格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型才。
2.正確把握基礎理論“必需、夠用”為度。在基礎課程設置中,我們注意了高等教育的基本規格,去掉沒有應用價值的部分,保留必需的基礎知識,加強外語和計算機的教學。大力調整了專業課程結構,注意拓寬專業知識領域。重組專業教改方案,整合課程結構,突出主干課程的建設和關鍵能力的培養。處理好教學內容針對性和適應性的關系,使專業教學改革更加突出高職教育的特色。
3.把素質教育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注意加強學生的專業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的結合,大力開展第二課堂或選修課,加大人文科學課程的分量。特別在基礎課、專業課教學和實踐教學環節中體現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業精神、創新精神、團隊協作精神,進行愛崗敬業、艱苦奮斗的教育。
4.緊密依托行業或企業建立產學研結合的有效運行機制。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必須堅持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除了重視校內實驗室、實訓基地的建設外,多年來與多個相關行業或企業簽訂了產學研合作的協議,企業不僅為學生提供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而且參與專業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支持學校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承擔專業課和實踐教學任務,全方位參與人才培養。教師到企業鍛煉并與企業合作開發科研項目,為學校“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和教師科研能力的提高創造了條件,也為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解決就業途徑提供了條件。
5.加大投入,加強教學基本建設。加大經費投入,加強教學基本建設,是保證專業教學改革順利進行、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條件。對此,學校和系部各級領導都有清醒的認識。近年來,多方籌措資金,加大對專業教改的資金投入力度,花大力氣加強教學基本建設,建設了制冷原理實驗室、壓縮機實驗室、中央空調實驗室、技能培訓室、金工、鉗工實驗室、變頻空調實驗室等一批科技含量較高、具有現代化手段的專業實驗室、實訓中心和校外實訓基地;同時培養了一批“雙師型”骨干教師和專業教學改革帶頭人;編寫了一批適合高職高專教育特點的專業教材。
6.強化實踐教學,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我校制冷專業自1998年以來率先實行了學生持“雙證”畢業,并把崗位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納入教學計劃規范管理。按照國家職業能力標準和職業資格制度的要求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使高職教育、勞動就業、職業資格培訓緊密結合,培養了一批適銷對路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根據培養目標和職業技能鑒定考核的要求,圍繞“一專多能、一生多證”,建立以基本技能、專業技能、綜合技能實訓三大模塊為主線的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每個模塊包括若干實訓課程,并配有實訓大綱,每門實訓課程由若干獨立的基本訓練單元組成。系列實訓課程主要包括:鉗工操作、CAD制圖、電工電子、壓縮機拆裝、制冷工藝課程設計、制冷電器維修、制冷裝置運行管理、食品冷凍冷藏、中級制冷工、運行工和冷藏工崗位技能培訓、現場綜合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做到三年不斷線,一年級主要進行基本技能訓練,使學生掌握本專業的基本操作技能;二年級主要進行專業技能訓練,使學生熟練掌握本專業要求的各項專業技能;三年級主要進行綜合技能實訓,讓學生參加勞動部門組織的職業技能鑒定考核,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并通過產學結合,讓學生參與生產及就業環節,具有第一崗位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實現從學生到職業人的過渡,畢業后就能頂崗工作,縮短了磨合期。
教學改革的成效
經過近幾年的教學改革實踐,我校的專業教學在以下幾個方面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提高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通過將課堂教學和推行職業資格證書相結合,學生在上學期間就能接觸到工程問題,并結合理論知識考慮解決措施,并通過模擬設障排故,提高了理論知識的應用性,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趣味性。
提高了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教學模式以課堂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環節為輔。改革以后,建立了一系列的專業實驗室,如制冷原理實驗室、壓縮機實驗室、中央空調實驗室、技能培訓室等,并對所有實驗室都實行開放管理。這樣,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入實驗室了解實際設備的構造、原理和運行情況及常見故障,工程應用能力因此得到較大的提高。
縮小了畢業生與企業在崗技術人員的差距畢業生到企業后不能馬上投入工作,還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煉和培養,已經成為普遍現象。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學內容與企業實際需要有較大距離,仍然停留在單純的理論教學上。進行改進后,在學校里學生已經接觸到了生產實際問題,有效縮短了由學生轉化為企業技術人員的時間,近幾屆畢業生大多能較快進入狀態,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
增強了畢業生的社會適應性教學改革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大大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持雙證畢業,適應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就業口徑更寬。
作者簡介:
賀小營(1967—),男,河南沁陽人,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講師,主要從事制冷空調方面的教學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