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頁設計與制作專業是從計算機應用專業細分出來的一個熱門專業,是融美術設計知識、網絡知識、程序設計知識和網頁設計知識為一體的學科。文章在結合市場調查的基礎上,對高職網頁設計與制作專業進行了定位并提出該專業的課程應遵循的原則;在遵循課程設置的原則下,對該專業文化基礎層面、專業基礎層面、專業課層面課程設置進行了分析與闡述。
關鍵詞:網頁設計與制作;設置原則;課程設置
計算機技術及其應用正以極快的速度朝多元化、網絡化、行業化方向發展。通用計算機基礎應用人才的社會需求已趨于飽和,而行業性質或專業性較強的計算機應用人才明顯短缺,例如網絡維護、網頁設計、軟件開發等專門人才明顯不足。隨著Internet的迅猛發展,網頁設計與制作成為計算機專業領域發展最快和應用最廣泛的學科之一。近幾年來,中國各類網站建設已超過80萬個,全國網頁總數超過25億。但網站功能的發展遭到人才瓶頸的制約,技術型人才的不足大大延緩了國內網站技術轉型的進程。在強勁的需求下,網頁設計人才已經成為職業市場供不應求的專門人才。于是各類中、高職院校紛紛開設網頁設計與制作專業,以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筆者根據在大、中專學校講授《計算機網頁設計》課程和參與網頁設計與制作專業調研的切身體會,結合自身多年企業網站開發設計的實際經驗,僅就目前如何在高職學校開設網頁設計與制作專業課程進行探討。
網頁設計與制作專業市場需求的調查
筆者通過跟蹤調查多所學校網頁設計與制作專業分配單位的用人需求,人才市場發布的有關信息以及網上招聘情況,總結出各行各業的主要需求:
(一)基于公司內部網的操作,例如對等網的組建和維護、B/S企業MIS系統的操作與維護、OFFICE文檔的整理與保存、電腦各類軟件的安裝與使用等。
(二)公司網站管理,例如域名注冊、虛擬主機管理、企業網站文件管理、企業網站的建設、企業網站策劃等。
(三)公司電子商務活動,例如產品在互聯網的營銷宣傳、網上商務活動、在線信息處理等。
(四)有一定的電腦圖形設計、軟件設計能力,對B/S應用程序有一定的開發能力。
(五)精通Dreamweave/Flash/Fireworks等網頁設計工具,熟練掌握HTML/CSS等語言,熟悉CGI網頁交互語言。
(六)美術功底扎實,具有良好的領悟能力及溝通能力,動畫能力強,能夠制做有情節的作品。
在以上這些需求中,網頁設計公司或大型企業往往分工較細,比較注重一線員工在某方面的突出能力,如LOGO設計能力、版面創作能力、動畫創作能力等,而小企業則往往要求一線員工是多面手,希望員工能同時滿足幾方面的需要,如企業網站建設、辦公局域網組建等。
高職網頁設計與制作專業的定位
從近年來對網頁設計與制作專業畢業生的調查分析可以看出,該專業是一門實際操作能力很強的學科,必須附加在計算機領域的其他專業知識基礎上才有出路。基于高職學生的培養目標和社會對他們的認可度,筆者認為高職學生應定位在面向操作第一線,具備部門主管素質的層面上,這就要求課程設置應突出計算機網頁設計操作和應用能力以及和網頁設計緊密相關的其他專業知識如美術、網絡等。
網頁設計與制作專業課程的設置原則
網頁設計與制作專業課程設置是指在國家和地方主管部門的指導下,由學校自行決定專業課程設置。課程設置應考慮三方面的因素:(1)由勞動力市場決定的需求因素;(2)由教育市場決定的供給因素;(3)由學校辦學條件決定的教育資源因素。此外還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適應高職學生的智能特點
在高考成績中居于中下等的學生是高職學生的主體,他們一般具有思想活躍、參與熱情高、動手能力強的優勢,同時也存在文化基礎差,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穩定性差,自我調控能力弱等特點。對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更重視其他智能的開發,高職學生往往具有應用型人才的智能優勢,這與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十分吻合。因此我們在課程設置中要注重學生多元智能的開發,采用與學科教育不同的方式組織課程,使教學更適于開發智能,迎合學生好動、喜歡實際操作的特點,使課程在高職學生中富有生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突出職業技能教育的特點
高職專業課程的設置要以“能力為本位”為教學指導思想,根據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以及繼續學習的實際需要全面設置課程,以學生必需的文化知識與專業知識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遵循教育規律,突出職業技能特點,使高職教育更好地適應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勞動就業的需要。因此,在進行網頁設計與制作專業教學課程的設置時,應充分考慮網頁設計與制作的職業技能要求,從強化應用能力入手,突出主干課程,堅持“有用為本、會用為標、夠用為度”,按應用需要設置、整合課程。
(三)尊重專業特點,實施模塊化、鏈路化課程體系
網頁設計與制作專業課程的設置要圍繞職業專門技術能力設計系列模塊化、鏈路化課程。每條模塊、鏈路課程可以由一組內容相關和循序漸進的單元課程組成,目標是完成一項專門技術的學習和訓練。模塊、鏈路課程可以通過把職業專門技術的培養看成一項職業工作任務以及職業綜合性任務,并考慮勞動組織形式的時空特點,按照工作過程組織教學,即從整體上可以實施任務驅動、行動導向的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設計和課程教學原則。它是以學生為中心設計的,強調以學生直接體驗的形式掌握最新知識和技術。
(四)專業技能鑒定與職業資格考證相統一
課程實施雙證書考核標準,即學生需要取得反映學歷的畢業證書,同時還要取得反映職業能力的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術等級證書。當前,在我國職業證書體系尚不完備的情況下,專業應根據職業能力的要求選擇適宜的證書,并開設相應的培訓課程。同時比證書更為重要的是證書體現的職業能力,課程實質是要保證職業能力的質量標準。因此,課程設置要充分考慮雙證書制,把職業資格考證納入課程體系,使課程設置與職業資格考證相統一,建立以檢測對“職業能力”的掌握為目標的職業資格考證體系。網頁設計與制作專業可以選定信息產業部的網頁設計師初、中、高級認證,或者勞動部的網頁設計師初、中、高級認證,學生還可以選報平面設計師、動畫設計師、網絡程序員等與網頁設計專業相關的考證。
網頁設計與制作專業的課程設置
根據以上分析,高職學校網頁設計與制作專業的課程開設采用模塊化知識結構,應包括文化基礎課層面、專業基礎課層面和專業課層面三個部分。
(一)文化基礎課層面
文化基礎課是提高學生素質、奠定專業基礎、培養基本技能的基礎課程。教學任務一是傳授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二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學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三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政治思想品質。主要課程為:語文、數學、英語、思想道德、體育等。
(二)專業基礎課層面
專業基礎課是培養學習專業基礎性理論、技能知識,為學生將來學習專業核心課程打下基礎。它的教學任務一是傳授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知識,為專業技能的學習和訓練作好準備;二是承擔發展學生智力、提高專業技能的教學任務;三是為培養學生的良好職業素質打下基礎。主要課程為:辦公自動化模塊(包括文字錄入、文檔編輯、文圖混排)、網絡組建模塊(包括微機操作與維護、網絡基礎、INTERNET技術)、程序設計模塊(包括QBASIC、HTML)、美學模塊(素描、色彩)。
(三)專業課層面
專業課是培養學生操作技能、理論聯系實際、掌握職業技能的主打核心課程,是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主要途徑。突出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系統性與銜接性相結合,實用性與適應性相結合的特點。主要課程為:美術設計模塊(包括PHOTOSHOP、CORELDRAW)、網頁設計模塊(包括FRONTPAGE、DREAMWEAVER、FIREWORKS、FLASH)、網站建設模塊(包括網站建設與管理、服務器系統的安裝與調試)、應用程序模塊(包括ASP技術、ACCESS數據庫、VISUAL BASIC編程技術)。
在課程設置上,首先,考慮各類課程的難易度和教學周期安排課程,比如美學類課程,素描、色彩,可安排兩年半的時間學習,強化學生的美感,增強學生的美術設計能力。再如,FRONTPAGE課程應開設在DREAMWEAVER課程之前,主要因為前者比后者容易學習。其次,根據各類專業課需要的配備知識來開設專業基礎課程,既要注意知識的銜接,同時也要避免知識的重復。再次,在安排職業資格考證時需要考慮課程的設置要求,比如在學生學完“網頁三劍客”課程后,可以組織學生報考網頁設計師的考證。最后,實行學分制學校的課程設置還必須與學分掛鉤,充分考慮各課程的權重和各專業知識之間的關系,確定必修、選修和必選課程。
計算機應用專業應打破單一的、籠統的格局,按照社會需求進行專業劃分,設置相關的、實用的、更為細致的專業方向。網頁設計與制作專業是從計算機專業中分離出來的細化專業,專業的設置適應社會對該專業人才的需求。專業課程設置遵循多個原則,力求使課程既適合市場需要,又充分考慮高職學生的特點,使課程設置有較強的生命力。當然,高職學校為了使自己培養的學生能適應社會需求的變化,必須經常性地進行社會調查并定期做好畢業生的跟蹤工作,根據社會需求的變化作出相應的調整和設置。只有這樣,學校培養的專業人才才會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從而真正做到在激烈的競爭中長盛不衰。
參考文獻:
[1]潘靜,祁利平.中職計算機專業課程設置的探討[J].計算機教育,2004,(11).
[2]騰永晨,廖成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探討[J].甘肅科技縱橫,2006,(3).
作者簡介:
肖離離(1974—),女,湖南人,中山大學碩士,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教師。
任國慶(1973—),男,江西人,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碩士,廣州金橋管理干部學院天河校區校長,廣東省職業鑒定網絡管理專家,主要研究方向ASP、PHP、JSP,CGI接口技術,網絡信息系統,MIS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