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鉗工操作技能直接影響到產品質量的好壞。學生鉗工操作技能的獲得,是通過端正學習態度,明確鉗工操作技能的目的和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訓練獲得的,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鉗工操作技能,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關鍵。
關鍵詞:鉗工;技能;培養;創新發展
鉗工是使用鉗工工具或設備,主要從事工件的劃線與加工、機器的裝配與調試、設備的安裝與維修及工具的制造與修理等工作的工種,應用在以機械加工方法不方便或難以解決的場合。其特點是以手工為主,靈活性強、工作范圍廣、技術要求高,操作者的技能水平直接影響產品質量。按工作性質可分為普通鉗工、裝配維修鉗工、工具鉗工等。將理論知識與技能訓練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鉗工技能,使鉗工生產實習教學走向科學化、規范化,是擺在每個鉗工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研究課題。
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
由于鉗工主要實習內容是傳統的簡單常規操作,與現代制造技術相差甚遠,加之實習條件艱苦,學生在學習過現代化制造課程后明顯表現出對鉗工實習的積極性不高,甚至出現抵觸情緒,在實習過程中完全處于被動狀態。學生普遍認為鉗工已經與目前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市場需求產生了極大的差距,應該取消這種落后的加工方式。這就從思想影響學生對機械制造的正確認識。因此,首先讓學生從思想上正確認識鉗工,提高學習興趣,并對課程的內容、要求和目標有一個初步認識。其次可組織到工廠(企業)參觀,了解鉗工的工作,讓工人師傅講述鉗工在機械制造和設備維修中的作用,使學生對實際場面的參觀,親身體驗機械設備在很多方面不能代替鉗工的操作,現代化離不開鉗工。在這樣的基礎上,轉變學生對實習的態度,并明確指出,鉗工的技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到的,而是要經過反復的練習、刻苦的學習才能掌握,讓學生建立自信心,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明確鉗工操作技能的目的和要求
任何技能訓練都有它特殊的目的和要求,要讓學生明確訓練的目的和要求,明確掌握該項技能的重要作用。這樣才能使學生對技能訓練產生高度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使技能訓練的過程經常處于意識的控制之下。要讓學生對他們應掌握的鉗工技能有個總體了解,使學生明白鉗工操作技能訓練的重要性及應達到的水平。在講每個課程時,對每個課題也要提出相應的要求和檢驗方式,了解目標落實情況,強化目標控制,學生練習時就會心中有數,有的放矢,才能使練習的效果提高。
鉗工技能訓練要有計劃、有步驟
技能的培養關鍵在于學生長期的練習,但這種練習絕不應是一種簡單的機械重復,而應當是在科學的指導下的最優練習法,教師應對整個練習過程進行有效的控制。
強化鉗工基本技能的訓練,扎實基本功鉗工的基本操作技能主要有劃線、鋸割、銼削、鏨切、鉆孔、擴孔鉸孔、攻絲等,這些動作相對比較簡單,容易掌握。通過教師的講解示范動作要領,使學生由簡單機械的模仿到逐漸地熟練掌握。對訓練中出現較多的錯誤要及時發現和糾正,否則,錯誤動作一旦形成,糾正起來就非常困難。同時基本技能訓練要做到循序漸進,先易后難,先簡單后復雜,這樣才有利于技能的掌握和提高。
加強鉗工綜合技能訓練,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熟練掌握基本技能后,就要有計劃地把各種基本技能有機的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訓練,培養學生的綜合操作技能。教師應根據綜合技能訓練的內容和要求,制定具有一定針對性的課題練習,這樣就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加深對知識、技能的了解與認識,促進學生迅速提高技能。
合理安排練習時間和多樣化的練習手段鉗工技能的形成要有足夠的練習時間和次數。在安排練習時間和次數時既要考慮到有利于技能的鞏固,又要避免由疲勞引起的厭倦情緒導致興趣下降,還要根據各種基本技能的性質和特點,合理地安排練習時間間隔及每次的練習時間長短,同時采取靈活多樣的練習方法。
對學生和成績及時作出評價無論是單項操作練習,還是綜合操作訓練,每次都要建立一個評分標準。學生對照這個標準可以了解訓練的要求,教師最好讓學生參與實習工件的批改,讓學生發現自己的錯誤,并指導學生改進訓練方法,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對于實習工件做得好的學生應及時給予表揚,激發學生的上進心。教師還應注意利用技能評價,引導學生進行相互比較,增加競爭意識,形成你爭我趕的局面,提高學生積極性。
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鉗工技能
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實習指導教師的任務不光是提高學生簡單的基本操作,更應該注意學生創新思維與創新意識的能力。在實習教學中,在講零件加工步驟之前,可先讓學生自己制定加工步驟,然后針對幾個學生的加工步驟進行討論或分析,讓學生自己分析優點及不足之處,最后集合這個方案的優點,再提出一個合理的工藝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獨立思考,從而達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鉗工技能。
采用與生產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實習指導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基本技能,更應該讓學生掌握這些技能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根據以往的經驗,好多學生在進入工廠后,雖然也掌握基本技能,但不知道該怎么干,動手能力比較差,所以必須讓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就能夠接觸生產,在生產中鞏固和提高自己的基本技能。而且鉗工的許多技能要在生產中才能完成,如刀具的熱處理、工件的立體劃線、機床床身的刮削、零件的組裝與機器的總裝配、機床的維修與保養等。因此在保證實習教學質量的前提下,要強化生產與實習教學相結合,提高學生的適應生產的能力,為將來走向社會打下扎實的基礎。
采用因材施教和學生參與教學的方法在實踐過程,由于每位學生的身體素質好壞、動手能力的強弱、分析能力的高低都有不一樣,有些學生掌握技能又快又好,有些學生則差一些,這就需要因人施教,對技術好的學生增加課題難度,對技術差的學生要多指導、多鼓勵、多練習,還可以成立互助小組,讓技術好的學生幫助技術差的學生,給他們介紹實習的經驗,因為學生之間更容易交流,經驗更容易理解接受,這對技術好的學生來說也是一次學習的過程,能使雙方共同進步。
采用先進的電化教學方法電化教學比較直觀,不受時空限制且具有可重復性,還可以調節教師示范教學的單一狀態。可以使學生領會技能的基本要求,掌握技能的局部動作。把鉗工基本技能的分解動作與整體動作制成電教片,讓學生一目了然,在較短的時間內,熟悉鉗工基本技能的要領,達到提高效率,節約成本的效果。同時改變技能訓練臟、累、苦的模式,讓學生有較多的休息時間,以便更好地訓練,先進的教學手段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效果成尤佳。
創新發展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關鍵
隨著社會實踐范圍不斷擴大,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生產技術日新月異,需要學生掌握越來越多的知識和能力。在現代的教育和技能開發中,傳授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去教會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就是動手能力的體現。要求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一專多能,不僅要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還必須有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工藝分析、計算能力、識圖能力、技術技巧能力等等。尤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更需要提高學生的能力,才能適應復雜多變的市場要求。在生產實習教學活動中,要注意現代技術滲透、融合的發展趨勢,進行綜合技術技能訓練。在多種技能訓練中有主有次,一專多能,在加強基本功訓練的同時,注意技能訓練的廣泛性以及工藝、技術的先進性,并有計劃地實行操作技能訓練的多樣化。技工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是要面向未來的,是21世紀的新型的勞動者,操作技能必須注意基本功訓練,但又不能忽視技能的提高與發展,對本專業要專,對相近專業技能也要有所了解與掌握,還要跟蹤科技發展的新動向,及時向學生介紹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的“四新”知識,并加強新知識、新技能、新工藝等方面的培訓內容,達到以創新謀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趙新社.教學指導[M].北京:中國物質出版社,2004.
[2]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3]馬慶發.當代職業教育新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陳孝彬.教育學原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5]姜波.鉗工工藝學[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
李長銀(1964—),男,信陽高級技工學校一級實習教師,長期從事技工學校生產實習教學實踐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