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促使整個人類的學習意識不斷增強。職業女性作為社會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學習動機也隨著社會的變革和進步不斷發生變化。尤其是在社會轉型、男女平等意識不斷增強、職業女性角色轉變意識不斷提升的今天,職業女性的學習動機不斷被激發。本文從這三個方面出發,分析了當代職業女性學習動機的激發因素。
關鍵詞:職業女性;學習動機;社會轉型;男女平等;角色轉變
社會轉型直接激發了女性的學習動機
需要是動機的基礎,動機是需要的反映和表現形式。對于學習的需要是學習動機的源泉。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需要是人的行為的動力,促使人們產生各種的行為動機,其中就包括人的學習動機。社會轉型指社會結構從一種形式向另一種形式轉化運動的過程。社會轉型帶來社會結構中各平行子結構分化程度的提高、所有制類型的增多、行業和職業的種類日趨增長、職業流動更為頻繁。人們在這一時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變換工作環境、改變生活條件、轉變身份的機會。
在這些機會的“誘惑”下,人們的學習動機被不同層次的需要激發出來,這一現象在職業女性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職業女性在這一時期有了更多改變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身份、地位的機會,她們面臨對自己的重新定位,這種重新定位要求將個人的需要與其所接受的教育程度緊密地聯系起來。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是維持人生命的最基本需要,當人們的這兩種需要受到威脅時,就會采取各種積極的方式保證它們的實現。市場經濟的發展使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知識和智力資源的占有、分配、生產和運用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依托。在這種經濟變革中,最先受到沖擊和最直接感受到壓力的就是職業女性,她們的職業生存和職業安全受到了巨大威脅。盡管國家通過各種途徑提升女性的文化素質,但是女性整體的文化素質仍然與我國經濟發展的要求不相稱。最新的數據顯示,在即將到來的第三次失業高峰中,最先受到沖擊的依然是女性。可見,職業女性如果不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不掌握最新的知識和技能,很可能被時代淘汰和拋棄。這種無情的事實喚醒并增強了職業女性的憂患意識,為了改變這種生存和工作的狀況,許多職業女性選擇了繼續學習。
與此同時,市場經濟機會平等、優勝劣汰的方式,為職業女性在職業領域中提供了同男性一樣的獲得自我實現的機會。由于歷史和現實的種種原因,女性群體參與社會競爭的起點比男性低,擁有的社會資源較少,取得成就的機會更是微乎其微。知識經濟和市場經濟的發展為她們提供了更多的與男性站在同一個平臺上的機會,但與此同時,也要求女性必須憑借自己的實力參與競爭。職業女性今天所面對的一方面是相對于過去更加平等的就業機會;另一方面是優勝劣汰的殘酷現實。在抉擇面前,很多職業女性為了把握機會、避免遭到淘汰,選擇了繼續學習深造、發展自我、完善自我,通過不斷的知識積累與更新以及技能的提升和能力的拓展實現自身價值,以適應這種競爭機制。
追求男女平等刺激了女性的學習動機
社會公平理論認為,個體的投入、付出和所得應當與他人的投入、付出和所得保持平衡。根據社會公平理論,男性的投入、付出和所得應當與女性的投入、付出和所得保持平衡,但是,不能不承認男女兩性的確存在著生理上的差異,這種差異直接給女性參與社會競爭帶來不利的影響。我們應該看到,在生產力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如果再用先天的體力強弱分配男性和女性的社會角色,對女性而言是極不公平的。在現代社會,男女不平等的現象有了新的特征,市場經濟的確立,為個人才干的發揮和價值的實現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但是重性別輕才干的現象依然存在;女性的就業率雖然不斷提高,但是收入在社會經濟總量中所占的比例卻在下降。要打破這種不公平,繼續接受教育,獲得更高的學歷、更先進的技能就成為女性獲得公平的一種最有效方法。機會均等是男女平等的核心,但是受男權文化和生理條件的雙重影響,相當一部分女性還沒有達到與男性同等的競爭條件。從女性自身角度來講,獲得和男性同等的競爭力是獲得平等的最重要砝碼。女性首先要有一個與男性平等的起點才能獲得競爭力,這種起點表現在男女受教育、職業培訓實習、社會鍛煉等方面。同時,“社會性別意識”認為:面對不平等,女性不應當無原則、無條件、任意地妥協和犧牲,不能消極地接受、被動地適應,應當主動、積極地參與社會、適應環境,維護自己的尊嚴和權利。正是從這個角度出發,越來越多的職業女性選擇了通過繼續學習獲得真正的平等。
重塑職業女性角色激發了女性的學習動機
美國心理學家奧圖認為:“只要人受某種角色的束縛,就會降低其潛能角色,使人僵化,限制人的活動和創造力”。我國傳統的女性文化將女性禁錮在封閉的家庭中,許多女性的才能、智力都被淹沒在家庭的瑣事當中。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帶來了人們觀念的轉變,職業女性的隊伍也不斷壯大起來。但是這種社會結構和經濟體制的轉軌,一方面要求職業女性廣泛參與社會生活,協調和兼顧社會角色和家庭角色的關系;另一方面,傳統的社會道德和家庭倫理又習慣性地將女性囿于“生育共同體”之中。一方面給予女性和男性同等的競爭機會,另一方面又用傳統的規范要求女性,這些現象造成了職業女性的角色沖突和角色心理障礙。
職業女性要獲得獨立、自尊的地位,就必須沖破這種角色的束縛,重塑職業女性的角色。一方面,應該糾正人們對職業女性的偏見,正確認識在特殊的社會氛圍和生存理念中職業女性存在的必要性和積極性;另一方面,職業女性要積極處理好工作和家庭的關系,正確定位自己在工作和家庭中的位置,注意與同事和家人溝通,獲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不斷地學習可以使職業女性提升自己的認識能力、理解能力、溝通能力、協調能力,從而使她們更加正確地認識自己,同時,獲得他人、社會對職業女性的肯定態度。
職業女性與男性一樣都具有創新意識和創造才能,同樣可以肩負起推動社會進步發展的歷史使命,關鍵在于社會如何認識女性的社會價值,女性如何確立自己的人生坐標。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文明理念日益為人們所接受的今天,女性應該建立起現代意識,提高文化素質。我們高興地看到,越來越多的女性,尤其是知識女性已經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她們開始擺脫對傳統角色的追求,不斷提升自身的智力和文化素質。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她們能夠正確地對自己進行人生定位,為沖破傳統角色的束縛、真正融入社會做好了準備。
參考文獻:
[1]葉浩生.西方心理學的歷史與體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張宇.社會轉型對中國女性價值觀的影響[J].內蒙古社會科學,2002,(4).
[3]柏萍.男女平等及其實現方式芻議[J].廣東社會科學,2004,(1).
[4]王愛蓮.走出性別誤區,體現女性價值[J].心理世界,1999,(4).
[5]劉動發.淺析“社會性別意識觀”與“男女平等”[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3,(3).
[6]戴鈺瑤.淺析女性的價值標準[J].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學報,2003,(4).
作者簡介:
朱曉華(1982—),山東泰安人,現為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成人教育學方向05級碩士研究生。
(本文責任編輯:郝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