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金融審計開始圍繞“風險、效益、管理”展開,效益審計雖有探索,但到目前還不夠完善,效果也不夠明顯,尤其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還存在一些技術指標的難點。所以要對商業銀行經濟效益審計評價指標體系進行探討,以期對商業銀行經濟效益審計實務提供可供參考的依據。
關鍵詞:商業銀行;經濟效益;審計;效益;指標
中圖分類號:F239.65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07-04-10
作者簡介:崔瀾(1968-),女,經濟學碩士,哈爾濱金融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研究方向:會計學、審計學和銀行學。
銀行經營對社會經濟活動的影響,從宏觀上講,主要是通過控制社會貨幣總量和控制信貸總規模實現的;從微觀上講,則主要是通過對生產和流通企業以及其它經濟組織的貸款來實現的。后者更具直觀性。因此,銀行經營活動的社會效益指標可分為宏觀指標和微觀指標。
一、微觀社會經濟效益指標
微觀指標主要反映銀行貸款使生產和流通企業以及其它經濟組織所取得效益的狀況。因此,必須首先考核的指標是貸款收益率,因為只有這項指標是最直觀反映銀行的社會經濟效益的。
貸款收益(或貸款積累率)。反映銀行貸款在企業里運用,為企業實現收益的狀況,既包括短期貸款又包括長期貸款,短期貸款主要指流動資金貸款,長期貸款主要指固定資金貸款。
通常公式有:
貸款收益率=企業報告期收益總額×資金貸款率[]企業貸款平均占用余額×100%
報告期收益總額是指稅利總額,首先要預付貸款,投入生產,然后才能創造稅利,貸款自身并不創造稅利,但是,作為貸款占用所代表的那一部分物資,是企業再生產不可缺少的條件,只有活勞動和物化勞動相結合,才能產生增值,在相同的時間、條件下,物化勞動被利用得愈充分、愈有效,就愈能創造出更多的稅利。占用同額的貸款,使用合理,周轉加快,節約消耗,降低成本,就可取得更多的增值。
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稅利的多少,取決于產品或商品的成本和銷售額兩個因素,成本費用降低,直接表現為稅利增加。企業只有以銷定產、質量好、產品多、銷路暢、消耗少、資金周轉快,成本低,才能提高利潤率。由此可見,貸款收益率是既反映消耗,又反映占用的綜合效益指標。銀行通過貸款經濟效果指標的比較,有利于評價發放貸款的情況。但為進一步考核貸款給社會帶來的經濟效益,審查其運用效果,還需設置以下幾項指標。
(一)貸款銷售率
即每一元貸款所實現的銷售額,考核貸款在流通企業的使用狀況的指標,它通過貸款量與銷售額之間的比例關系,反映貸款在企業經營中的周轉速度。企業以銷定產,銀行以銷定貸,企業獲得較多的銷售收入,反映產品價值已實現,銀行貸款的使用效率高,社會效益良好;反之則說明貸款效益低或沒有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貸款銷售率=企業銷售總額×資金貸款率[]企業貸款平均占用余額[SX)]×100%
在一定時期內,貸款銷售率越高,反映銀行貫徹“以銷定貸”信貸原則的效果良好,反之,則說明貫徹這一原則還存在著一定問題。對于固定資金貸款效益指標又可分為兩大類,即技術改造貸款效益指標和基本建設貸款效益指標。
1.技改貸款項目收益率=(貸款后新增年利稅額∕技改貸款本息和)×100%
比率越大,說明貸款的社會效益越好。
2.技改貸款項目利潤率=技改后的利潤總額-技改前的利潤總額[]技改貸款本息和[SX)]×100%
比率越高,說明貸款直接效益越好。
3.技改貸款利用率=本期全部建成投產項目貸款數[]上年結轉貸款數+本年貸款數[SX)]×100%
利用率越高,說明銀行貸款時間短、見效快,基本建設貸款方面的指標和技改的有關指標大致相同,不再贅述。
(二)貸款產值率
即每元貸款平均余額增加產值數,它是貸款占用量和工業產值之間的比例關系,反映企業使用貸款占用的那部分物化勞動與產品生產值的關系。考核銀行貸款在生產企業創造物質財富的狀況。產值只是物質生產發展狀況的一個方面,必須摒棄重產值輕效益的舊觀念。但是作為一個量度指標,考核貸款產值率仍有其重要意義。
其公式是:
貸款產值率=報告期總產值×報告期貸款平均占用余額[]報告期生產投入總額[]報告期貸款平均占用余額[SX)]×100%
在正常情況下,貸款產值率是逐步提高的,因為由于勞動生產率提高和工藝改進,生產所需用的輔助材料,工具不需要按比例增加,因此資金占用比例也就不需要按比例增加,社會經濟活動中出現的多增產、少增貸,或增產減貸情況,就是經濟效益提高的表現。
貸款產值率和貸款銷售率是兩個互相制約和互相補充的指標。這兩個指標的綜合使用,可綜合反映產銷的協調情況。但是由于工業產值是按不變價格計算的,而銷售收入是按現行價格計算的,因此,貸款產值率比貸款銷售率更具有可比性;貸款產值率提高表明貸款所實現的產值增加,但產品是否符合社會需要,還要看能否銷售出去,這就需要由貸款銷售率加以補充。企業只有實行以銷定產,達到產銷平衡,才能使貸款銷售率與貸款產值率同步提高,其效益就好,如果只是貸款產值率提高,而貸款銷售率降低,反映為產銷不平衡,表明經濟效益不好。這就說明為什么要用貸款銷售率而不用貸款產值率,做為經濟效益的主要指標,就是因為產品在出售以前,并不能證明是社會所需要的,因此,也不能算作最終的經濟成果。
(三)資金貸款率
是銀行貸款在流動資金總額中所占的比重,是考核企業合理使用銀行貸款的指標,也可以反映銀行貸款的安全程度。因此,貸款在企業資金中的比重越低越安全,反映企業流動資金運用良好;反之,則反映企業流動資金運用存在問題或企業流動資金不足,用銀行貸款彌補其缺額。
通常考核流動資金貸款率的公式:
流動資金貸款率=(銀行貸款平均占用余額∕企業流動資金平均占用余額)×100%
二、宏觀社會經濟效益的指標
考核銀行宏觀社會效益的指標,只是對象的擴大,可以參照上述方法進行考核。此外,在銀行的社會效益中,必須考慮到信貸資金的增大對國民收入增長的作用,同時考慮到利用上述指標對銀行的宏觀效益進行考核,盡管能說明一定的問題,但銀行的信貸資金畢竟只是各種生產要素中的其中一個要素,不能單純地把這些指標等同于銀行的社會效益。因此,要增加一個指標,即信貸資金效益系數。其公式為:
信貸資金效益系數=國民收入增長率∕信貸資金增長率
這項指標可以就全國的情況進行考核,也可以用于一個省、一個縣,甚至可以做為一個單項產業的考核指標。由于經濟環境的不同,不同地區的生產和流通企業的效益不會一致,因而相互間進行效益比較將缺乏說服力,信貸資金效益系數可以彌補這一不足,從而做不同時期或不同地區相互比較銀行社會效益的參數。
參考文獻:
[1] 刑俊芳.最新國外效益審計[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4.
[2] 王福義,夏彥,崔瀾.現代商業銀行學[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5.
[3] 理查德上,L.萊特里夫,溫特,A.華里絲,格蘭恩,E.薩穆那,威廉,G.麥克弗蘭特,吉姆斯,K.羅貝克.內部審計原理和技術(第二版)[M].北京:中國審計出版社,1999.
[4] 趙開元,徐雛鳳,楊海群.現代金融稽核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9.
[5] 于亞利,周曉,舒新國.西方銀行業績考評[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1999.
[6] 劉力云.關于績效審計的幾點思考[D],2004.
(責任編輯:孫桂珍)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