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評價體系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分析、成果鑒定和工作流程的檢驗體系,是企業文化建設系統的策略和方法。
企業文化評價體系的建立與實踐,在整個企業文化建設中是一項舉足輕重的工作。這個體系沒有建立和實踐,就不能保證企業文化建設沿著健康向上的方向發展。因此,企業文化評價體系必須成為企業文化建設的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企業文化評價體系的建立與實踐。從哲學意義上來講,也是一個從實踐、認識,到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不斷提高的一個過程。這是因為,企業文化建設就像蓋一座大廈一樣,我們首先要知道大廈的建設進展如何,主體澆灌到幾層了。質量上有什么問題沒有,了解了這些情況后,才能及時深化、診斷、保證工程的優質完美。搞企業文化評價,其實也是這個道理。目的就是找準企業文化建設的立足點和落腳點,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設計和實施企業文化建設。
企業文化評價體系的建立與實踐,有它自己的規律,這就是:以物化的裝備、發展能力為基礎;以非物化的規章制度為依據,以精神層面的理念價值為保障;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去展開評價工作。它所遵循的基本原則是——
動態性原則:
尤其是老國有企業,有著較長的歷史,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積淀了自身獨有的企業文化。而企業文化建設又是隨時代發展而與時俱進。因此,評價體系的建立要注意時效,要考慮企業的歷史和現實,追蹤和預測企業發展。
系統性原則:
企業文化評價體系是一個由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的部分和層次構成的有機整體。它的設立要涉及到企業的各個方面,因此在這一體系的構建中要保持其完整性和協調性。從企業文化的功能、內部結構及相互關聯的方面綜合評價和分析。
實用性原則:
企業文化建設評價體系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實用,使其必須與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融合起來,不要脫離企業實際、脫離企業管理的全過程、脫離職工的實際思維方式等。
企業文化評價體系的指標結構,也是一個動態的結構,是隨著企業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它是由“標尺”、“效應”、“信度”和“常模”四個基本架構組成的。這里的“標尺”講的是測評的準則和依據,采用什么工具去評價。“效應”講的是測評的有用程度。“信度”講的是評價的可靠性怎么樣。“常模”指的是通過分析解剖一個單位的企業文化參數,來解釋整體的企業文化發展態勢。
企業文化評價體系的具體建立,一般是由四個模塊組成的——
●人氣指數模塊
它是由三個維度組成,主要包括:職工對領導班子的信任度和滿意度(領導班子考評在本單位中的情況、單位年度經營業績情況、領導班子廉政建設情況);職工需求滿意度(職工對收入的滿意度、職工對住房、物業、醫療、子女上學、就業、信息傳媒等方面的滿意度);職工信仰和價值取向(職工維護公司穩定發展情況、職工對公司發展的信心情況)等。
●素質指數模塊
它是由六個維度組成,主要包括:各級領導班子“四好”程度(創建四好班子評比結果);黨員隊伍素質(黨員在企業各類先進中所占比例);職工隊伍素質(職工遵紀守法,做文明職工的情況);職工的執行力(干部職工對規章制度及各項規范的落實情況);創建學習型組織(領導及職工學習力執行情況);市級以上先進比率(集體或個人獲得市級以上先進比率)等。
●環境指數模塊
它是由四個維度組成,主要包括:企業形象建設(執行企業文化CI標準情況);企業內外環境建設(本單位環境治理情況);現場管理(遵照現場管理標準達標情況);治安環境(綜合治理情況)等。
●發展指數模塊
它是由五個維度組成,主要包括:產品生命周期(產品在市場上的生命循環情況、產品研發情況);技術創新(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情況);用戶滿意度(產品返修率、顧客評價、品牌知名度);經營業績同比度(年度銷售收入同期比、年度成本控制同期比);職工收入同比度(比上年度增長率)等。
企業文化評價工作可分為自我評價和相對評價兩種方式。其操作方法為:
1.企業文化自我評判方式:
由企業企業文化建設辦公室,將《企業文化建設評價標準》印發企業各單位,再由各單位有關部門按照評價標準,采用調研和問卷的形式進行打分評判。把各部門評判的結果匯總,報企業文化建設辦公室。
(1)企業文化評價指標的評判:
企業文化評價可以通過調研和問卷的方式進行。采取有關部門對每一個隸屬維度的考核,建立各檔次與隸屬維度之間的對應關系。每個隸屬維度指標內容的趨向度對應平均遞減的分值;如領導班子考評在本單位中的情況,標定分值為4分,該維度由組織部考核。即第一檔(優秀單位)為3~4分,要求領導干部評議最高分與最低分差值為1~2分,第二檔(先進單位)為3分,要求領導干部評議最高分與最低分差值在2~5分,第三檔(合格單位)為2分,要求領導干部評議最高分與最低分差值在5~8分。
(2)企業文化綜合評價指標的評判:
主要通過企業各有關單位對企業的人氣指數、素質指數、環境指數、發展指數等四個基本模塊所包含的若干個維度指數的考核情況。由企業文化建設辦公室進行綜合匯總,按照分值標準評價依次排出檔次,評定企業文化建設優秀單位、先進單位及合格單位。
2.企業文化專家組評判方式:
由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委員會(或類似機構)選出1名代表,共同組成企業文化評價專家組,深入企業各單位調研,根據各單位的自我評價結果,綜合企業1~3年來的經營發展、人力資源開發、新產品研發、環境改造、職工素質情況等必要數據材料,綜合評定企業文化開展的情況,客觀公正地得出評價結果,反饋各單位。
3.企業文化評價結果認定:
評價總分為90分以上,稱為企業文化發展階段;評價總分為80~90分,稱為企業文化上升階段;評價總分為70~80分,稱為企業文化塑造階段;評價總分為70分以下,稱為企業文化認知階段。
綜上,企業文化建設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既包含物質也包含精神。企業文化評價體系的建立也是一種較復雜的思考過程,根據企業實際還有很大的探討空間。但是注重過程管理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基本要求,把企業文化傳播下去,又收集上來,定期或不定期地對企業文化建設進行監督、評價和診斷。熟知企業發展的“瓶頸”,制定有效的解決方法,用文化引導人,用文化激勵人,用文化凝聚人。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才能“凝萬眾和諧·人氣,聚人人智慧·力量”,提高競爭力,實現又快又好地發展。
4.企業文化評價的實踐效果:
自2007年初,我公司首先實施了企業文化考核評價體系,對全公司38家生產和輔助職能單位進行自評打分測試。各單位高度重視,抽調不同層次職工為單位統一打分,客觀工整地評價本單位企業文化的建設情況。
公司將各單位評價結果匯總,制作成曲線圖在集團網上公布,使各單位直觀地看到本單位的人氣、素質、環境、發展等方面的橫向狀態,同時將結果納入本季度精神文明建設考核之中。由于公司的企業文化建設無形地滲透到企業的方方面面,因此,機關部門的考核分值為全公司38家生產及輔助職能部門考核的平均分值。
企業文化評價考核結果公布后,各單位反響很大,有些單位總認為自己的經營好、人氣旺,但在企業文化評價中,卻遠不如其他單位;有些單位因長期虧損,近幾年迎頭趕上,出現了贏利的好勢頭,人氣不斷上升,考核分值也高;這就體現了企業文化建設評價體系的特征。
公司隨即派出調研組,對焦點問題突擊、考核分值較低的單位進行了走訪調研,征詢意見和建議。一些單位領導認為,企業文化體系是新生事物,就要有人理解、有人支持,打分是真實地反映了職工的心聲。我們班子成員認真分析了曲線圖,我們應該好好反思曲線圖中所反映出的問題,改變職工長期和短期對我單位的一些不好印象,改變職工的心智模式,讓大家共同參與到企業的改革發展之中;企業文化考核評價不同于其他考核,有它自己的特色,這就是人氣考核,由職工說話;企業在發展就有問題的存在,這也給我們單位提出挑戰,說明我們工作沒有到位,所以這項工作應該繼續下去,幫助我們搞好企業文化。
一些單位領導認為,你們把我們多年想了解職工的心里話說出來了,你們為我們做了一項重要工作,我們領導班子認為職工說了實話,下一步我們鼓勵職工繼續說實話,配合你們把工作做得更好。企業文化體系考核曲線圖,把企業發展的敏感問題都反映出來了,確實與其他考核不同,內容制定得很全面。
企業文化建設考核評價為一季度考核一次,我們總結兩個季度的考核認為,這一評價為企業領導戰略決策提供了人文參考,使成員單位領導認知自己單位的人文狀況,并制定針對性措施,同時激發各單位橫向比的競爭意識。
(責任編輯:羅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