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現代經濟是知識經濟,知識經濟需要知識型人才,知識型人才如果僅僅依靠為數有限的專家作支撐那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培養與造就起千百萬專家式的員工。中國中鐵一局電務公司竇鐵成,就是這樣一位員工。從普通工人成長為高級技師,竇鐵成在企業28年的奮斗史,是一部勤奮學習、自學成才的成長史,是無難不克、無堅不摧的攀登史,是無私奉獻、嚴師育徒的傳幫帶史。在竇鐵成身上,既表現了新時代員工蓬勃向上的求知精神,折射出了當今時代新知識發展的潮流與趨勢,也反映出了當今社會乃至企業需要千千萬萬個知識型人才為其發展一展身手的呼喚。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黨委與行政,為了鼓勵更多專家型人才迅速成長,最近已決定授予竇鐵成為總公司“勞動模范”,并向全公司發出向竇鐵成學習的號召。
竇鐵成是中國中鐵工程系統的一個典型代表,但同時他也是中國工人階級的一個典型代表。但愿更多的“竇鐵成式”的知識工人,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如雨后春筍般蓬勃成長起來。社會期待他們,企業期待他們!
他是一個僅有初中學歷的普通電力工,憑借豐富的實踐經驗和高超技能,28年間,負責安裝的鐵路變配電所38個,全部一次性驗收通過,一次性送電成功,全部獲得優質工程。他對進口設備設計合理性大膽提出質疑,成功排除了變壓器故障,讓法國專家驚嘆不已:“中國工人了不起!”他先后提出實施設計變更6次,解決技術難題52個,排除送電運行故障310次,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及節約成本1 380萬元,被工友們稱為“電力專家”。28年間,他靠自學掌握了大量電力學知識,記下了60余本、百萬余字工作學習日記,使他不但成為陜西省電力工技能大賽狀元,并且帶出的高徒包攬了全省前三名,榮獲團體冠軍。他累計為企業培訓青工、大中專生180人,將知識與技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300多名工友;培養的徒弟中35人成為技師、5人成為高級技師,被大家尊稱為“工人教授”。
他,就是中鐵一局電務公司高級技師竇鐵成。
堅韌不拔的學習力
“竇鐵成的學習毅力令我們驚嘆不已!”這既是員工們對他的稱贊,也是竇鐵成執著學習的真實寫照。
追尋竇鐵成的成長軌跡,在28年工作高度流動分散、生活條件異常艱苦的環境中,他從未放松過對電力新知識的追求。在知識的海洋中,他孜孜以求地完成了由實干型、技能型向知識性工人的跨越。
竇鐵成生于陜西渭河的一個農家。未成年時,在繁忙的農閑之余他便萌生了對無線電的興趣。生活的貧瘠,并未阻隔他對知識的渴望,借書、買書、看書,成了他當時最大的嗜好。漸漸地,他成了所在鄉村遠近聞名的裝燈接線維修電器的一個能人。
1979年,23歲的竇鐵成終于圓了一個美夢,步入中鐵一局電務公司電力工人的行列。他暗暗發誓:一定要當一名好電工。
1980年9月,竇鐵成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局電力技術培訓班。他興奮地寫信告訴妻子,讓妻子承擔起一切家務,自己要專心學習。培訓班與他家相隔幾十公里,而7個月培訓下來,除春節之外,即便是秋收農忙時節,竇鐵成也沒有回過家一次。星期天,其他學員都出去探親訪友,唯獨竇鐵成一個人悶在教室里默默苦讀。結業時,竇鐵成脫穎而出,拿到了電力單科考試的最高分。僅僅用了一年時間,竇鐵成就成了一名熟練的電力工人。
1983年,竇鐵成和他的工友們承擔了國家重點工程京秦鐵路沱子頭變電所的施工,這是他所接觸的第一個大型變配電所,各類技術圖紙加起來足有一寸半厚。在沒有配備工程技術人員的情況下,竇鐵成主動挑起了大梁。他買來了專業參考書,沉下心來刻苦鉆研。工作間歇,當工友們坐下來休息時,他卻一手端著水杯,一手查閱資料,不停地寫寫畫畫,反復演算琢磨。深更半夜,他仍不休息地將自己關在備用調壓器室里,一張張圖紙、一條條線、一個個節點地分析解讀,餓了嘴里咬著干饃,手上仍捧著技術書,時常通宵達旦,但第二天仍然以旺盛的精力奮戰在工作現場。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的帶領下,這項工程不但圓滿完成,而且還獲得了國家優質工程銀質獎。
“我沒有文憑,但我不能沒有知識!”這是竇鐵成經常愛說的一句話。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為掌握多種技能,他開始向更多知識領域進軍。他先后學習了《高等數學》、《電磁學》、《電子技術》、《電機學》《鈑金工藝》、《鉗工技術》、《機械制圖》等電力相關專業書籍。
僅有初中文化功底的他,攻讀那些大部頭專業書籍其艱辛是令人難以想象的。為了讀懂弄通大學課程中某一個公式,他就把它寫在紙上,貼在床頭上,放在枕頭邊上,抄在筆記本上,整天著魔似的反復背誦,直到熟記于心。工友們經常發現,當別人在聊天時,竇鐵成卻躲在一邊看書。即便是坐在火車上、站在汽車上、行走在路上,竇鐵成手上拿著的總是書。有時為了理解一個公式,他竟去求教比他小二十多歲的大學生。身邊的大學生時常被他的精神所打動,也跟著竇鐵成一起學習起來。工友們說:“這么多年,老竇沒有看過一部完整的電視劇,他把時間視為知識,幾乎把晚上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p>

一天下午,竇鐵成在辦公室研究圖紙一直到了深夜,忽然覺得肚子餓了,便用電熱杯煮起方便面來,由于太專注,忘了電熱杯里正在煮著的面,直到杯里的水熬干、桌子被燒了個黑洞、冒起黑煙來他才警覺,幸虧未釀成大禍。
回家探親,本應與親友共敘親情友情、尋機休閑,但竇鐵成卻大門不出,自個兒坐在家里悶頭看書。來看望他的同學不解地問:“你回家是探親,還是學習的?”每當此時,竇鐵成總是啞然一笑。
竇鐵成成了一名買書、讀書、愛書的書迷。參加工作28年來,他累計買書就花了近萬元,積攢了3大箱子數千冊書。他把這些書籍當作生命的組成部分,工作流動到哪里,書就跟著搬到哪里。工友們打趣地說:“老竇對他那些書,比對老婆還親!”
1999年,單位財務部門配備了辦公電腦,一下引起了竇鐵成的好奇。他請求財務人員說:“你把鑰匙給我,晚上我給你看守辦公室,我要學電腦,一舉兩得。”就這樣,46歲的竇鐵成每晚都鉆到財務室里,從辨認一個個字母、掌握一個個功能開始,練打字、寫總結、鉆研CAD制圖。經過無數個不眠之夜的磨礪,竇鐵成終于練就了直接用電腦設計繪制各種電力技術圖紙的本領,成為中鐵一局3萬名工人中掌握電腦繪圖的第一人。
2001年,在西南鐵路電力施工時,遇到變壓器環流故障,同事從外地向竇鐵成求助。竇鐵成讓同事將數據傳給他,然后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輸入電腦分析,很快找出了問題癥結。設計院一位工程師面對這名相貌粗獷、手掌粗糙的工人,吃驚地問:“這個問題用電腦能分析出來?有這個軟件嗎?”
在竇鐵成的帶動下,全公司上至領導,下到普通工人,探索知識、錘煉技能已經成為一股風氣。
無峰不攀的攻堅力
“竇鐵成技壓群雄了不起,連法國專家都豎起大拇指!”這是竇鐵成所在的電務公司在承擔廣東境內一個標段的系統機電設備安裝工程中職工們對他的評價。
從電磁保護到晶體管保護,從微機聯鎖保護,再到四電集成保護,我國電力變配電所經歷的幾次升級換代全部讓竇鐵成趕上了。令人感嘆的是,每一次換代竇鐵成始終都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在迅速更新自己知識同時竟成為單位掌握新技術的引領者。
在西康鐵路施工時,秦嶺變電所有數百米規格不同的鋁板材要加工成長短不等、角度各異的連接導線,傳統做法工效很低,竇鐵成研制了一套窩彎器,提高工效近5倍。電力電纜接頭,他提出改用環氧樹脂封岔口、再用聚乙烯包纏的施工工藝,使封頭優質率由80%提高到90%,工效提高了10倍。

2005年,竇鐵成在烏鞘嶺檢查供電公司在為各個施工單位供電的情況時,發現電量有流失現象,為了查明原因,他每天上山下山,東跑西奔,在現場對電流電度表、互感器、變壓器各種設備儀器逐個檢測,與有關單位據理交涉,一個半月下來,他就為企業追回損失680多萬元。
2006年,電務公司購進了一臺30萬元的機電設備保護測試儀。為了盡快掌握使用技術,經過他反復調試,實現了電腦、儀器、設備的聯運,他成為公司完全掌握該設備測試技術的第一人。
同年7月,竇鐵成所在的電務公司承擔了浙贛鐵路板杉鋪牽引變電所的施工。這是國內鐵路規模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的一座變電所,并且業主將工期一再提前,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如此重大、復雜的牽引變電所,壓力可想而知。
極富挑戰性格的竇鐵成欣然領命。
施工現場環境異常惡劣,其間既有陰雨連綿,又有高溫熏烤,還有蚊蟲肆虐。在施工現場,大汗淋漓的竇鐵成不得不光著膀子,對照設備說明書和專業書仔細計算,認真鉆研,裸露的皮膚被蚊子叮得滿是疙瘩,但他卻全然不顧。他帶領工友們每晚加班到半夜,工友們一個個疲憊地都休息了,可他卻一頭又鉆進變電所去計劃第二天如何干的工作。徒弟心痛地說:“師傅,早點休息吧!看蚊子給您咬得?”竇鐵成笑著說:“沒事,蚊子在我這兒吃飽了,就不去騷擾你們了。你快去休息,明天還得工作?!?/p>
兩臺50噸重的變壓器在變電所安裝就位了,還沒等大家離開,竇鐵成卻發現機身離標準還差1厘米。項目經理說:“差不多了!”竇鐵成一聲不吭,又看領大家干了兩小時,直到機身在一條直線上分毫不差后才同意收工。前來驗收的人員被眼前的這一幕征服了,隨即走到竇鐵成面前說:“竇師傅,下次你能否給我們留下點瑕疵,讓我們驗收也有個交代,否則,一點毛病挑不出來,真讓我們難交差呀!”
在變電所施工,沒有導線煨彎工具,竇鐵成就在工地上用汽車千斤頂、角鋼、槽鋼加工了一個煨彎器,當下就解決了安裝難題。工友們跟他開玩笑說:“看來讓你造原子彈,你也不會畏縮!”
按照設計要求,變電所變壓器引入線為銅板雙導線,但國內買不到,到國外買不僅各種費用算下來要三四萬元,而且工期來不及。竇鐵成反復推敲,提出“簡化結構、保證功能”的加工方案,經過嚴格試驗和業主同意,竇鐵成就組織大家利用現場既有的銅排、銅螺栓等材料,加工制作了符合功能要求的全銅間隔棒,該技術在900多公里的浙贛線上迅速推廣,既保證了工期,又節約成本四倍多。設計院一位電氣化專業的領導當著建設單位領導評價:“中鐵一局的牽引變電所施工水平,已是行業一流!”
開通送電的那天,竇鐵成作為施工方的技術代表,以國家電力質檢員的身份,坐在廣鐵集團長沙電力調度中心。他胸有成竹地點擊鼠標,發出“遠程送電”的計算機命令。瞬間,強大的電流通過了沿線各變電所和接觸網導線,緊接著,電話筒里清楚地傳來業主興奮的聲音:“一次送電成功!”那一刻,竇鐵成激動的眼淚止不住地流了下來,70多位工友也跟著幸福地笑著,一個個眼睛濕潤了。
“在外施工,我們代表中鐵一局。在外國人面前,我們代表中國。一定要為局里爭光,為國爭氣!”這是竇鐵成在外地施工時常向徒弟們交代的一句話。
2002年,貫通我國南北大動脈的(北)京珠(海)高速公路開工。竇鐵成所在的電務公司承擔了廣東境內一個標段的收費、照明、通信、監控等五大系統機電設備安裝工程。全線系統設計配置起點高、技術新,所用設備60%從國外進口,施工難度很大,被國際上稱為“最具挑戰性的山區高速公路”項目。工程能否干好,事關電務公司在華南市場的聲譽,事關“中國制造”的水平。竇鐵成被點將前去增援。
時值冬季,粵北山區寒氣襲人。竇鐵成帶領大家住在了沒門沒窗、水泥地面尚未鋪好的變配電所里。
為了盡快掌握外國設備的性能和原理,竇鐵成及時和設備供應取得聯系,查閱資料,對照說明書邊學邊干,很快完成了安裝任務。就在交工送電前的空載實驗時,意想不到的故障忽然出現:一個變壓器開關不斷跳閘。在場的所有人員不知所措,將焦急的目光一齊投向了竇鐵成。
竇鐵成沉著冷靜,翻開圖紙,對照安裝圖,查故障、測電流,可一時間故障仍然排除不了。業主來人,一口咬定:設備是國際最先進的,可能是施工出了問題。
夜深人靜,竇鐵成一個人拿著工具爬上走下,測數據、翻圖紙,可那個隔離開關似乎故意在和他作對,總是一次次地跳閘,刺耳的聲音如同針刺扎在竇鐵成的心里。
晚飯送來了,竇鐵成沒有胃口吃,工友們勸他休息一下,他擺擺手,眼睛還是緊緊地盯著隔離開關。經過數小時檢測,竇鐵成突然大聲喊道:“找到了!就是隔離開關出了問題!”工友們齊刷刷地圍上來,興奮地看著他,那一刻,他想一躍而起,大聲歡呼,可此時的他嗓子啞了,勞累的腿像灌滿了鉛一樣的沉重。
業主邀請的法方專家乘飛機從外地趕來,急忙詢問原因,竇鐵成通過翻譯說明了情況,那位專家聽后直搖頭:“No!不可能,我們的產品很精密。有問題?不可能!”
竇鐵成不急不躁,詳細解釋了檢查測試調整的全部經過。那位專家將信將疑,連拍帶照,接著親自檢查測試、反復核對,最后他由衷折服了,沖著竇鐵成豎起拇指:“Good(好)!你太偉大了!”
在場的工友們禁不住歡騰起來。

甘于奉獻的傳帶力
“竇鐵成工作認真起來像塊鐵,幫助別人熱心起來像團火!”在同事們的眼里,竇鐵成就是這樣一個人。
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而竇鐵成就最講認真。他工作起來對自己嚴,也對身邊的徒弟嚴,有時甚至嚴得近乎不近人情。他的口頭禪是:“看標準規范怎么說?拿規范說話!”而標準和規范時時刻刻在他的腦子里,工程一完結,他就會自覺按標準對照檢查,他說不行,誰說行也不行。
一次,竇鐵成到青岔變電所例行檢查,發現地溝里有一條施工時留下的草繩。按規定,地溝里不允許遺留雜物。年輕的所長馬上向他承認了錯誤,而心中卻暗存一絲僥幸,希望他能看在師徒面上網開一面。竇鐵成毫不客氣地說:“工程其他方面做得都挺好,可地溝里有雜物就是違犯了規定。你是我徒弟,執行制度就是要從你開始。我只能得罪你了!”結果,一條草繩,讓每個人當月被扣罰了幾百元錢。竇鐵成一下得罪了一幫人。然而就是這一罰,讓徒弟們人人警醒,再不敢有絲毫懈怠,從此再也沒有出過任何偏差。
由他主持制定的一個工作標準,開始執行時并沒有引起一些人的注意,以為標準只是一種形式,執行起來是另外一回事。第一次考試,一名工人考了58分,竇鐵成當即責成免發三個月獎金,急得這位工人幾次上門求情,并請來熟人、搬來領導說情,竇鐵成始終板著面孔一律拒絕通融。
有一次竇鐵成出差一個月后回到單位,看到值班記錄后知道了秦嶺青岔變電所曾出現故障發生斷電,盡管故障已經排除,但他仍不放心,決意要將故障原因查個水落石出。第二天,他帶車上山,用望遠鏡查看故障現場,馬上從技術角度分析判斷故障發生是因為違章操作,實際上是一起責任事故。為了加強管理,竇鐵成向領導作了匯報。經過查詢,原來,三個當事人當初私訂攻守同盟、想瞞天過海的情況,還是沒逃不過竇鐵成的火眼金睛。
與“嚴”形成的鮮明對比,竇鐵成幫助人卻像一團火,他將自己的知識、技能、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身邊人。
1992年,竇鐵成把一個初中未畢業就來接班上工的孫曉峰拉到身邊,從挖溝、排線、使用各種工具開始,手把手地傳授技能,不厭其煩地講授學技術、練本領的道理,引導他逐漸克服貪玩好動不思進取的惡習。在師傅的言傳身教下,孫曉峰逐漸對技術產生了興趣,見師傅稍有空閑就埋頭看電力方面的書,看完了還講給自己聽,也慢慢沉下心來跟著師傅一起學。1994年底,竇鐵成組建實驗班,又點名把小孫要到跟前。就這樣,小孫跟著師傅學會了敷設電纜、
一次,小孫彎制硬母線,誤差有1.2毫米,可竇鐵成硬是讓他返工重做。小孫欽佩地說:“所有的施工工藝,只有達到師傅的標準,才算過關。”如今,孫曉峰已經成長為電務公司年輕的高級電力技師,還擔任了供電維修隊隊長。電務公司人人都說竇鐵成把朽木雕成了作品,而竇鐵成卻認為,人人都有潛力,關鍵在引導。談起竇鐵成,孫曉峰總顯得內疚,他說:“跟師傅十幾年,從來沒給師傅買過一包煙,有時請師傅一起喝頓酒,結果還是師傅搶著付賬。我很幸運跟了這樣一個好師傅,沒有師傅就沒有我的今天。”
大學生趙亞平談起竇鐵成對他的幫助感觸頗深:“師傅教我更多的是一種工作的態度?!眲倕⒓庸ぷ鞑痪茫w亞平第一次獨立進行開關柜二次配線,接完線頭,自感良好??筛]鐵成看后,把線全都拽掉了,讓他重接:“活兒要內實外美,不但要接上,還要接漂亮!外觀美不美,質量好不好,反映的是人的素質?!?/p>
趙亞平起初頗不理解,背地里沒少埋怨。此后,在竇鐵成的帶動下不得不認真起來,每當一個個工程交工驗收通過時,漸漸地理解了師傅,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竇鐵成教大家學技術,但從不直接教結果,非要讓你弄通原理才行。所里有個繼電器接點在動作時經常燒損,竇鐵成被請上山來,飯顧不上吃就急忙仔細地看圖紙、查故障,經過審慎判斷后,他胸有成竹地說:“你們走回路看看,按圖紙設計分析電路,想想動作過程?!睅讉€年輕人看了半天仍摸不著頭緒。他繼續點撥大家:“按思路走!”讓大家談自己的想法,之后,他娓娓道出其中奧妙。當大家豁然明白后,最后終于理解了竇鐵成的良苦用心。
徒弟李洪江對竇鐵成有特別的感慨,他說:“兩顆生銹螺絲釘,折射一顆愛企心。”有一天,他看見師傅在變電所的院里揀起兩顆生銹的螺絲,很不理解。竇鐵成神秘地說:“這可是個寶貝!”竇鐵成認真地把生銹的螺絲用油浸泡去銹,然后細心地用塑料袋包好。一次測試線路時,需要更換銹斷的螺絲,怎么都找不到合適的,大家都很著急。這時,竇鐵成從身上掏出個小包,打開一看,里面是各種各樣型號規格的螺絲,上次他在院里揀的那兩顆也在其中。竇鐵成樂呵呵地說:“你看,派上用場了吧!這些都是我平時收集的!”小李動情地說:“現在這個社會,愛企如家對很多人來說只是口號,我師傅可真的是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家了!”
在電務公司,竇鐵成的手機號碼成了公開的辦公電話。許多人遇到難以處理的技術難題時就撥打竇鐵成的手機求教,被大家公認為技術上的“120”。
一次,竇鐵成在廣東施工,有個自稱是他徒弟的人從內蒙古撥通他的手機,說工程遇到了難題,怎么也找不到原因。竇鐵成詳細詢問了工作程序、當地環境氣候等后,然后告訴他,采用幾種排除法。幾小時之后,對方又打來電話,說按照他指點的方法操作,故障已經排除。可直到現在竇鐵成也不知道這個徒弟到底是誰,而類似這樣的經歷到底有多少,連竇鐵成本人也說不清。
竇鐵成授徒育人,真可謂“桃李滿天下”。電務公司電力專業共有員工460人,其中,自認為是竇鐵成徒弟的就有308人。電務公司共有電力工技師42人,其中,竇鐵成的徒弟就占了35人。電務公司有7名電力工高級技師,而竇鐵成的徒弟就占了5人。參加工作28年來,竇鐵成為電務公司青工、新畢業的大中專生授課260余課時,培訓180人。徒弟們都親切地稱呼他為“竇教授”。
2006年11月18日,是竇鐵成最得意的日子。他親率兩名徒弟參加陜西省電力線路工職業技能競賽,結果,贏得團體第一,并包攬了個人前三名。而他本人,被大賽組委會授予“狀元”稱號。
竇鐵成,這個專家型的新時代工人,既是中國中鐵一局電務公司的驕傲,更是新時期中國工人階級的驕傲!
(責任編輯: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