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建設學習型機關來說,提升機關工作人員的創造性,推動其樹立并鞏固共同的組織理想,無疑十分重要。而如果沒有組織模式和管理方式上的革命性變革,學習型組織無疑是空中樓閣
10月7日起,《市級機關創建學習型機關評價指標體系》將在上海試行。今后,有關部門將為公務員提供一批學習“菜單”,而機關公務員也將完成每年6—12本書的閱讀。
學習型組織,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彼得·圣吉在其1990年出版的《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一書中首倡,并作為一種全新概念與重大趨勢在西方管理界引起強烈反響并被付諸實踐,也深刻地影響當今政府和各類教育組織。一段時間以來,建設學習型組織這一西方管理學界的新興理論成果,已成為我國包括政府機關、企業、社區等在內的全社會共同戰略目標。而“指標量化管理”,近年來也被視為一種先進的現代管理理念,以不可阻擋之勢普遍流行于我國政、商、學界。
上海用指標量化管理這一先進管理理念,推進另一新興管理理念——“學習型組織”建設的落實,而且其指標體系直接以發達國家主要城市為參照,其動機不能不說十分純正,目標不能不說十分宏大,思路不能不說十分新潮,但能否達到十分滿意的成效,恐怕需要深入分析。
作為一種新理論,學習型組織理念最初是著眼于企業組織變革的,決不僅僅局限于“學習”本身,而是針對知識經濟時代信息革命的新形勢,探求一種超越傳統的新型組織模式和管理理念。這種新型組織模式和管理理念不僅強調“善于不斷學習”、“兼學別樣”等“學習”方面要求,而且在組織構成上強調其成員由多個創造性個體組成且具有共同理想,在管理方式上強調“無邊界行為”、“自主管理”以及“領導者成為新角色”等,在員工關系上強調“員工家庭與事業平衡”。更為重要的是,它還在組織模式上強調“扁平式結構”。
由此看來,員工每年讀多少本書,花多少時間在學習上,雖然也是建設學習型組織的題中應有之義,但這些僅僅是其最一般、最表層也是最易實現的要求。對于建設學習型機關來說,提升機關工作人員的創造性,推動其樹立并鞏固共同的組織理想,無疑十分重要,而按照學習型組織理論的要求,在組織模式、管理方式以及員工關系等方面開展改革探索,則是更加重要的關鍵內容。
眾所周知,無論在縱向權力體制上,還是在單個組織的內部構成上,我國各級行政機關都還是典型的金字塔式垂直組織結構,而這恰恰是學習型組織要變革并超越的核心領域之一。以扁平式、網絡化的新型組織模式取而代之,從而減少信息損耗、降低信息傳遞成本并提升信息傳輸速度,是建設學習型組織的關鍵,也無疑是其難點。與此同時,在管理方式上,打破機關內部各部門、各成員之間在行為上的重重壁壘和邊界,推行“自主管理”等新型管理模式,也是建設學習型組織的重頭戲和硬骨頭。
可見,沒有組織模式和管理方式上的革命性變革,學習型組織無疑是空中樓閣。更為關鍵的是,行政組織體制和行政管理方式改革如果沒有得以持續深入地推進,對公務員學習指標的規定任是如何詳細、何等嚴格,終將是紙上談兵。試想,在現行金字塔式組織模式和指令型粗放管理模式下,公務員要么忙于瑣碎事務和日常應酬,要么重復“一杯茶水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的官場閑散生活,哪有時間和動力去讀書學習?
至于指標體系中“年人均學習性支出不低于300元”的規定,在其他重要方面沒有跟進的情況下,恐怕也有令難行,甚至可能成為少數機關借機謀取額外福利借口的命運。(作者系首都經貿大學公共管理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