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寫作文“言之無物”,是小學生寫作的一個重要因素。如何創(chuàng)設(shè)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引導學生做到言之有物呢?在這里我簡單淺談一下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觀察生活,培養(yǎng)寫作興趣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這就告訴我們作文素材問題。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自然界中,天地宇宙、山水、花木、飛禽走獸、生活中的人和事物都是寫作的題材。如果對這些寫作題材熟識無睹,那寫作文就如干涸的溪水。記得,冬天的一堂語文課上,外面下起了鵝毛般的大雪,霎時白茫茫一片。學生的注意力都往窗外去了,我索性就讓學生來觀察下雪的情境,期間讓學生隨意交流、議論,談不同的感受,隨后我又及時引導學生進行口頭作文。有的學生主動描述了下雪時的感人景象,有的學生形象地表達了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還有的學生發(fā)揮想象,述說自己心中的憧憬,我再適當點撥一下,這篇作文很容易完成了。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我盡量在班級組織一些活動,在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像“拔河比賽”、“特長表演”、“知識競賽”等。在寫《我愛我的學校》這篇作文時,為了加深學生既熟悉,又陌生的校園時,我在班級里開展了“校園的一角”繪畫比賽,參加比賽的學生還要在課堂上介紹自己畫出來的作品,使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校園的認識,為寫作積累了素材。因此教師應在平時就注重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注意觀察分析,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好習慣。
二、營造氛圍,激發(fā)寫作興趣
語文教材選入的文章,文質(zhì)兼類,典范性強,是我們用于指導學生寫作的最好范文。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課文的作用,引導學生學習觀察事物、分析事物、表達思想的方法。如教《翠鳥》一文時,我引導學生學習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即從靜態(tài)——動態(tài),靜態(tài)又從顏色--形狀等,使學生認識到作者是在抓住“翠鳥羽毛鮮艷及形體玲瓏”這兩個特點,細致觀察才能寫得具體形象,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教《春天來了》一文時,我先讓學生在美妙的音樂聲中朗讀課文,要邊讀邊體會“春天來了,柳樹發(fā)芽,桃樹開花”的美麗景色,然后啟發(fā)學生在這個意境中描寫(述)本地的春色。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活躍起來了,創(chuàng)作的熱情被激發(fā),紛紛暢所欲言,用自己簡單質(zhì)樸的語言描繪著春色。實踐證明,只有在學生對作文感興趣的前提下,他們才能有創(chuàng)作的欲望和靈感。
三、動筆勤寫,激發(fā)寫作興趣
學生素材豐富了,就要引導學生用好素材提高寫作水平。指導學生寫觀察日記是一種簡便有效的寫作訓練方法。它能促使學生隨時隨地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如讓學生觀察小鴨子、小狗,還有夏季園子里的蔬菜等,然后寫觀察日記。在學習了可聞《我愛家鄉(xiāng)的楊梅》一文后,為完成課后習作《寫自己喜歡的水果》,我把各種水果帶進課堂,讓他們摸摸、看看、嘗嘗,再說一說、寫一寫,通過實際觀察寫作的興趣被激發(fā)了,再指導作文就容易多了。培養(yǎng)學生習慣用多種感官去觀察事物,并能做到專心致志動腦筋,選擇有意義的、感受深刻的記下來,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這樣一來寫作素材也就豐富了,學生的寫作技巧也會逐漸提高起來。在寫作時無論寫人或記事的作文,都會有血有肉生動具體。另外,堅持寫日記也是有效提高作文能力的捷徑,教師還可以開設(shè)讓學生發(fā)表文章的園地,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能力。
(作者單位:賓縣賓安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