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教科版《語文》第五冊第9課。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奇異、神奇、呈現、漫山遍野、贊嘆”等詞的意思。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五彩池的形態美和色彩美,培養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借助重點詞句理解五彩池的形態美和色彩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預習回顧,引出新課
師: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請大家把書打開,誰能說說通過預習,你們都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這篇課文主要寫五彩池的特點和形成的原因。
生:我知道這篇課文分3段,第1段寫五彩池在四川松潘的藏龍山上。第2段寫五彩池的特點和形成的原因。第3段肯定了五彩池就在人間,不在天上。
生:通過初讀課文,我知道五彩池在四川松潘的藏龍山上。
生:我知道了五彩池是個神奇的地方。(師板書:神奇。)
師:同學們讀書真認真,能讀懂這么多內容。那么這節課你還想知道什么呢?或者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請你提出來?(師隨機板書。)
生:我想知道為什么說“五彩的瑤池就在人間,不在天上”?
生:我想知道課題為什么叫“五彩池”?
生:我想知道形成五彩池的原因?
生:我還想知道水池的樣子?
……
二、速讀課文,初步探究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2、3段,看看同學們能不能通過自學解決這些不懂的問題?
師: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的第2段,看看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寫五彩池的神奇的?(板書:樣子、顏色、原因。)
師: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這兩個自然段,選一段你喜歡的讀給大家聽。
生:我喜歡第2自然段,下面我給大家讀一讀。
三、詳讀課文,具體探究
師:(同學們邊聽邊想。)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五彩池的樣子的?一會請同學們結合句子說一說。
1.“只見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數量。)
師:“漫山遍野”是什么意思?還從哪個詞能看出水池很多?(大大小小。)怎么讀能突出水池的數量多?(生先討論怎樣讀,然后師指名讀。)還從哪些方面來寫的?
2.“無數的水池在燦爛的陽光下,閃耀著各種不同顏色的光輝,好像是鋪展著的巨幅地毯上的寶石。”(顏色。)
師:請你再讀讀這句話,看能讀出什么?
生:水池多、美麗、比喻句直接說出本體、喻體。(板書:美麗。)
師:同學們讀書真認真,你們說在巨幅地毯上鑲嵌著一顆顆寶石,這番景象美不美呀?
生:美。
師:現在老師來讀這句話,你們閉上眼睛想象這美麗的畫面。
師:(讀句子。)睜開眼睛,你看到了嗎?你們覺得老師讀得還可以嗎?想不想像老師這樣來讀一讀呀?(指名讀。)
師:下面讓我們一起用柔和的語調來試著背誦這句話,如果背不下來可以看看書。
師:真好,不但聲音響亮,還背出了感情,老師真高興。
過渡:接著匯報,還從哪些方面來寫水池?
3.“水池大的面積不足一畝……用小指就能觸到池底。”(大小、深淺。)“池邊是金黃色的石粉凝成的,……有像蓮花的……”(形狀。)
師:我們一起來輕聲讀讀這兩部分,看看你還能讀出什么?注意聽老師的引讀。(引讀。)
生:我還能讀出水池的數量非常多。
生:我還能讀出水池非常美。
師:正如第一句話說的那樣——只見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
師:下面我們放開聲音再來讀一遍好嗎?(生讀課文。)
師:你讀得非常好,注意到了結尾的省略號,這個省略號就說明水池的形狀還有很多。
師:同學們想象一下,水池的形狀還可能像什么呢?
(生想象各種形狀。)
師:你能不能用書上的句式來說一說?
生:我想象水池的形狀有像……有像……
師:這么多形態各異的水池,你們想欣賞一下嗎?(出示圖片。)
師:你們看大大小小的水池遍布山野,有像——(生齊說:鐮刀的、葫蘆的、菜碟的……)
師:同學們見過這么多形狀的水池嗎?從這里我們可以再次體會到水池的神奇。
師:能不能把這神奇的景色讀出來呀?(自由練讀、齊讀第2自然段。)
師:聽了你們的朗讀,我簡直被這美麗神奇的池水吸引住了。
師:接著匯報你還喜歡第幾段?讀給大家聽。
生:我最感興趣的是第3自然段。
師:請你讀給大家聽,同學們思考每句話的含義?(生讀。)
師:誰來讀一讀、說一說每句話的意思?
1.所有的池水顏色不同。
2.一個水池有多種顏色。
3.沒有顏色。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這一段的3句話,作者從3個不同的方面寫出了池水的神奇,今后我們在寫作文時,表達同一個意思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達。
師:請同學們討論一下,這一段怎樣讀才能突出池水的神奇呢?(指名討論、對讀。)
師:這么神奇的池水想不想親眼看一看呀?(放錄像。)
師:你們說五彩池美嗎?以后有機會一定要去看一看呀?
師:請同學們接著匯報你還對哪一段感興趣?讀給大家聽。
生:我還對第4自然段感興趣。(生讀。)
師:誰能說說這一段主要寫什么?(形成五彩池的原因。)
師:這一段解決了誰提出的問題?
師:下面同學們就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讀一讀、畫一畫、議一議、看看形成五彩池有幾個原因?
(匯報時可能會出現2或3個原因,教師引導。雖然課文用了4句話來寫原因的,但1、2、3句話說的都是石筍這方面的原因,可以把這3句話歸結為1個原因。)
師:誰來讀讀第1個原因?(生讀。)
師:誰來讀讀第2個原因?(生讀。)
師:下面老師請同學們看一段錄像來幫助大家理解五彩池形成的原因。(放錄像。)
師:這回你們明白了嗎?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誰能說說五彩池和課文第一段提到的瑤池有什么不同呀?
生:1.一個是現實生活中沒有的,一個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
2.瑤池只有五種顏色,五彩池有很多種顏色。
師:課前誰提出課題為什么叫“五彩池”了?這回你明白了嗎?那你說說為什么?
(因為五彩池有很多種顏色,是五顏六色的池。)
師:瑤池雖然美麗,但它畢竟只有五種顏色,而人間的五彩池要比瑤池更加美麗、神奇。因此作者發出由衷的贊嘆,齊讀最后一段話——原來五彩的瑤池就在人間,不在天上。(再齊讀一遍。)
師:(所指“在人間”這個問題。)這回你們明白為什么說五彩的瑤池就在人間了嗎?(明白了。)
反思: 在教學中我不止一處安排了學生的自學,通過朗讀、默讀、小組讀、自由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如在五彩池池水顏色的形成這一環節就首先安排了學生自學,然后再集體交流。可是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我發現一些學生不知怎樣做,有的把書上的句子全部勾畫下來;有的雖用了不同的符號標在課文中,但卻不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有的學生表達的不全面。于是在教學后經過反思我發現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不是通過他們自己學就能形成的,而是要給予學生適時引導和一定的方法或途徑才行。在重新整理的教案中我就把這一環節變成了兩個環節。先讓學生劃分出幾個原因,然后集體交流,學生再討論形成的原因時,就有了依據。
《五彩池》這篇課文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語言優美流暢很適合朗讀訓練。因此我在每一環節的教學中都安排了不同的朗讀形式,自由讀、集體讀、默讀、師生接讀等,目的就是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在朗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在朗讀中培養學生的生活情趣。通過朗讀發現文章的優美,發現生活的樂趣。不足之處是應該設計一處配樂朗讀,《漁舟唱晚》中優美的樂曲很容易使人進入課文中所描畫的那種情境,我想如果這樣設計一定更能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
在教學中我不僅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還重視了語文基本素質的培養。如給課文分段是語文的基本能力,所以在課堂上我利用了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親自去分一分、試一試,即使出現問題也不可怕,大家討論使學生更容易學到知識和本領。再有對幾個詞語的理解,我采用了比較法、找近義詞法、字典理解法等,深入語言文字的含義去理解,挖掘課文中的語言精髓,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通過這次講課我深深地感受到我設計的這節課雖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但是在教學時卻遇到了不少麻煩,也就是時間的問題應省掉許多過于拖拉的環節。
(作者單位:望奎縣東郊前水五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