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那些比我們自己的痛苦更大的痛苦,會有鎮靜和止病的作用,看到別人的痛苦景象會使自己的痛苦減輕。——叔本華
久在一家老鄉開的小面館吃飯,和他們很熟了。聊起他們三人的月收入,居然過萬。
夫妻倆開了個門面不大的面館,找了自己不滿15歲的小外甥過來幫忙,三四張桌子,一個招牌,面館就算開起來了。起初,生意并不如意,但他們堅持下來了。
我一直想去他們住的閣樓上去看看,卻始終沒有勇氣提出來。我怕那個場景會讓我退縮,會讓我永遠地離開那家小面館。
在老家,一套樓房的價格也就10萬過一點,他們在深圳的年收入卻能達到15萬!這才是一個門面極小的普通面館。我時常在吃飯的時候想入非非,要死自己沒有出路了,是不是也搞個面館玩?這樣一家面館,投資也就是一萬左右,毫無成本可言。
我甚至想好了步驟:
先到舊貨市場買幾套像樣的桌子,現成的桌椅有的是,一千元能堆成山。然后再花兩千買個嶄新的冰柜。還缺什么呢?人手好辦,到老家拉幾個五官端正的后生就齊了……于是,我將想法告訴朋友。
朋友笑曰:“典型的白日夢!”
他說讓我去花一個完整的24小時去看看他們的生活方式。
關于面館,那只是一個想法,要是能干,早就干起來了,何必要等到人老珠黃的時候呢?我還是在幾個時間段里,接觸了他們的生活。
比如夜里兩三點,我偶爾經過他們的面館時,那三個人還在和面,洗菜……有次早晨六點,我心血來潮出去晨練,見到老板睡在一個殘破的臺球案子上,他一邊睡覺一邊還要守護門口的幾個大爐子。
前行幾步,我在路旁見到了各式各樣的睡覺姿勢,比如賣西瓜的老頭用一個很三角的姿勢將自己卷在一個長條椅里睡覺,他要守護西瓜;水果店的母女就那樣披頭散發地擠在臺面下面睡覺,有的水果七八元一斤,可丟不起呀;賣早點的人,早就開始熱情洋溢的吆喝了……
這幾個人,按平均收入來算,我一一交流過,保守也是月收入5000以上。可是,他們信奉“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道理,我卻習慣了所謂知識分子的清高,這苦能下嗎?
記得在上大學的時候,妹妹來北京一家飯店打工,門面要比現在的面館強多了。有次她夜班的時候,我和同學去喝酒,給她做伴。喝到中途,我和同學興致勃勃地鉆到后面去幫她們洗碗刷盤子,那場面,真叫一個壯觀,滿地滿池子的盤子,就跟流水線一樣。我折騰了不到半小時就腰酸腿疼了,同學早就溜之大吉。可是在那個店里,普通服務員一個月才七八百的收入呀!
再后來,也聯系了一些身邊的,書本上讀到的大老板的事例,他們年輕時,哪個不是風里來雨里去地打拚?我等閑人,吃不了那苦,當然也享不了那福,只能坐談云起,圖個精神快樂罷了。
在電腦前打字,椅子不舒服還要換;晚上睡覺,稍微有點噪音就開始煩;白天忙活,一有點不順就開始亂……不知不覺中,自己就成了溫室里的蒜,見不得陽光,有那么點風吹雨打就開始噴嚏連連。鉆進藥鋪,一看,全都是弱不禁風的一幫有為青年……
可是人家卻羨慕我仙風道骨的樣子,連跟我聊天的姿態都顯示出卑微。
我說,這是互粉,換個角度,就釋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