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懇地囑咐:“我的退休方式要簡化,死后喪事也要簡化,拜托你們了。”
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在京召開。
9月4日,一個極為平常的日子。幾輛小轎車駛進景山后街鄧小平的住處。江澤民等幾位中央領導走進了寬敞明亮、陳設簡樸的屋子里。鄧小平和他們一一握手后,面對大家開門見山地說:“今天主要是商量我退休的時間和方式。”“退休是定了,退了很有益處。”“如果(我)不退休,在工作崗位上去世,世界會引起什么反響很難講。如果我退休了,確實不做事,人又還在,就還能起一點作用。”
鄧小平在作政治交代時講了一番話。他說:“我過去多次講,可能我最后的作用是帶頭建立退休制度。我已經慢慢練習如何過退休生活。工作了幾十年,完全脫離總有個過程。下次黨的代表大會不搞顧問委員會了,還是搞退休制度。我退休的時間是不是就確定在五中全會。猶豫了這么幾年了,已經耽誤了。人老有老的長處,也有老的弱點。人一老,不知哪一天腦筋就不行了,體力到一定程度也要衰退。自然規律是不可改變的,領導層更新也是不斷的。退休成為一種制度,領導層變更、調動也就比較容易。”
鄧小平還真誠地表示,“我不希望在新的政治局、新的常委會產生以后再宣布我起一個什么樣的作用。現在看來,我的分量太重,對黨和國家不利。我多年來就意識到這個問題。一個國家的命運建立在一兩個人的聲望上面,是很不健康的,是很危險的”。鄧小平認為,實行退休的時機已經成熟,他堅定地表示:退休這件事就這樣定下來吧。
屋里已經彌漫著香煙的味道,未等前一支香煙的霧團散去,鄧小平又點燃第二支煙。他伸出兩個指頭說:“第二個問題,退的方式。”對這個問題,鄧小平反復考慮,并且事前也同楊尚昆同志商談過,就是越簡單越好。鄧小平認為,簡化比較有利,特別是從自己簡化更為有利。而利用退休又來歌功頌德一番,實在沒有必要,也沒有什么好處。鄧小平說:“來個干凈、利落、樸素的方式,就是中央批準我的請求,說幾句話。”他一一地看著幾位中央負責同志,誠懇地囑咐:“我的退休方式要簡化,死后喪事也要簡化,拜托你們了。”
他激動地說:“感謝同志們對我的理解和支持”
11月9日上午9點多鐘,鄧小平辦公室主任王瑞林來到鄧小平身邊,向他進述了正在召開的中共十三屆五中全會的情況,重點匯報了全會關于他退休問題的討論情況。通過匯報,鄧小平得知許多同志對自己懇求退休表示理解,這使他很高興,如釋重負地說:“總之,這件事情可以完成了!”
下午三時,十三屆五中全會通過表決,接受了鄧小平辭去中央軍委主席職務的請求。消息傳來,一直在家等候的鄧小平如釋重負,即刻驅車前往會場。在休息廳,江澤民趨前一步,激動地握住鄧小平的手,建議在場的第三代領導人和鄧小平、楊尚昆等老一輩革命家一起合影留念。在會議大廳,鄧小平同中央三個委員會的委員以及列席會議的代表親切會見。掌聲中,鄧小平激動地說:“感謝同志們對我的理解和支持,全會接受我的退休請求。衷心感謝全會,衷心感謝同志們。”
正式會見最后一批外賓,正式接待最后一批記者,向世界宣布:正式向政治生涯告別
1989年11月13日,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正式會見了最后一批外賓。站在屏風旁邊的鄧小平,容光煥發,同來訪的日中經濟協會訪華團的日本客人一一握手。當著幾十位日本客人和幾十位中外記者,鄧小平向他們、也向全中國、向全世界宣布:“日中經濟協會代表團將是我會見的最后一個正式代表團,我想利用這個機會,正式向政治生涯告別。”
鄧小平說:“退就要真退,這次就要百分之百地退下來。我今后不再代表集體、黨和國家領導人見客人,要體現真正退休。”他又說:“今后有些朋友來中國,可能不見不禮貌。我可以去客人住地拜訪,談友誼,談非政治性的事情。要讓黨、政、軍領導放手工作,我不插手。這對他們的成長和工作很有必要。”
會見結束后,日本客人握著鄧小平的手充滿感情地說:“為了中國的繁榮、亞洲的繁榮和日中友好,希望您健康長壽!”鄧小平用力地握了一下手,含笑點點頭表示感激。日本客人剛一離去,記者們就圍了上來要求合影。鄧小平欣然同意,并幽默地說:“好,這比會見外賓要輕松得多了。”大廳內一片歡笑聲。就這樣,鄧小平告別了領導工作崗位,正式退休了。
“過去忙,很難得見次面,現在退休了,有這個條件了。”
退休后,鄧小平參加的第一次活動是同年11月20日,與戰爭年代共同馳騁疆場的老同志歡聚一堂,回憶戰爭年代的戰斗生活。這次活動的組織者是秦基偉,他是鄧小平的老部下,又是《二野戰史》編委會的負責人。他借修訂戰爭史的機會請鄧小平和二野的一些老同志見見面,鄧小平爽快地答應了。
10時,鄧小平高興地來到大家面前。他身著中山裝,親切地和大家一一握手、問好,并激動地說:“過去忙,很難得見次面,現在退休了,有這個條件了。”鄧小平看到戰爭年代的老部下,就像回到了當年指揮他們作戰的時代,那樣親切。秦基偉向鄧小平簡要匯報了《二野戰史》的修訂情況,聽完后鄧小平環視大家說:“見面不容易,一些戰爭年代老同志多年沒機會見個面,今天在一起隨便聊聊天。”
早在1980年8月,鄧小平在北京接受意大利著名女記者法拉奇采訪時,就被問道:“你對自己怎么評價?”那個時候鄧小平就說:“我對自己能夠對半開就不錯了。但有一點可以講,我一生問心無愧。”
“問心無愧”,這是世紀偉人鄧小平對自己一生的評價。他把自己的一生都貢獻給了黨、國家和人民,正是他對祖國的忠誠和對人民的熱愛,使他無私無畏,無愧無悔。
“功高身退”的鄧小平,雖然告別了他那充滿傳奇色彩且輝煌的政治生涯,但共和國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
(摘自《黨史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