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談及美軍的時候,往往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它所擁有的先進武器上,對構成軍隊戰斗力的另—個重要組成部分——戰斗精神,卻少有人問津。事實上,美軍在戰斗精神的養成方面所投入的精力絕不遜于其他軍隊,并形成了一套富有“美國特色”的戰斗精神培養體系。
責任是勇氣之源
“守在你自己的位置上,直到死亡或者勝利!”
這是美國“國父”華盛頓在擔任“大陸軍”總司令時教給那些來自北美十三州的民兵們的第—句話。在交戰雙方彼此排成陣列,使用滑膛槍互相射擊的十八世紀,陣列內的任何一名士兵擅離職守,都可能導致整個戰線的崩潰。在整個獨立戰爭期間,華盛頓給麾下這群烏合之眾反復灌輸的就是“恪盡職守”的觀念。到戰爭結束時,美利堅合眾國的開國總統已經成功地把“責任”二字刻入了美國軍隊的骨髓。
爆發于1944年lO月25日的海戰,可以看做是“軍人當恪盡職守”的集中體現。此役,為了掩護所在編隊的六艘護航航母,美軍第93驅逐分隊的九百名官兵在分隊司令托馬斯上校的指揮下,毅然向實力數十倍于己的日軍栗田艦隊發起了有去無回的死亡沖鋒。
托馬斯上校清楚,他們面對的將是一場絕望的戰斗——日軍艦隊中僅排水量在30000噸以上的戰列艦就有四艘,擁有口徑在200毫米以上的重炮九十門,而托馬斯上校只有三艘排水量2000噸的驅逐艦,三十枚魚雷和十五門127毫米艦炮。分隊下轄的“約翰斯頓”號驅逐艦艦長愛瓦斯中校在進攻前激勵部下說:“我們是在同絕對優勢的敵人作戰,不要抱活下來的希望!”
在戰斗中,“約翰斯頓”號一馬當先,一面施放煙霧掩護后續艦,一面發射了艦上全部的十枚魚雷,其中—枚魚雷擊中日軍“熊野”號巡洋艦,使其減速退出戰斗。打完魚雷的“約翰斯頓”號,隨即用127毫米主炮同日艦的450毫米、356毫米重炮對射。七時三十分,該艦被日軍“金剛”號戰列艦的356毫米主炮和152毫米副炮齊射擊中,上層建筑被炸得面目全非,機艙被毀,航速減為十七節。隨后,“約翰斯頓”號發現日軍“矢矧”號巡洋艦和四艘驅逐艦正準備對護航航母進行魚雷攻擊。已經失去大半動力的“約翰斯頓”號立即沖過去以炮火攔阻,一連十二發炮彈擊中“矢矧”號,迫使日艦提前發射魚雷,致使發射的魚雷無一命中,美軍航母編隊成功逃過一劫。“約翰斯頓”號隨即遭到日艦圍攻,紛飛而至的炮彈幾乎把艦上的上層建筑和煙囪夷為平地,愛瓦斯中校陣亡。失去了統—指揮的美軍水兵仍堅守炮位,以唯一未被摧毀的前主炮向日艦射擊。該艦一直戰斗到海水淹沒炮口,最后于十時十分沉沒。托馬斯上校坐鎮指揮的“霍埃爾”號驅逐艦緊隨在“約翰斯頓”號之后向日軍艦隊發起沖鋒。激戰中,該艦的主炮擊中了日軍“金剛”號戰列艦的艦橋,使其退出戰斗。“霍埃爾”號隨即遭到日軍多艘戰艦的圍攻。在日艦的集中攻擊下中彈四十余發,包括分隊司令官托馬斯上校在內的二百五十三名官兵戰至最后,與艦同沉!
第93驅逐艦分隊的官兵的殊死戰斗使得他們護航的航母編隊得以保存,同時他們也用這樣慘烈的犧牲為“恪盡職守”這個詞作出了詮釋。
為榮譽赴湯蹈火
如果說“責任”構成了美軍的精神內核的話,強烈的榮譽感和對榮譽的追逐則是支撐美軍戰斗精神的又一支柱。為培養軍人的榮譽感,美軍建立了—套幾乎是世界上最復雜的勛章體系,并在多年的實踐中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榮譽感培養機制。
對美軍稍了解的人都會知道,美軍有用人名命名武器裝備的傳統,其中又尤以美國海軍為甚。從尼米茲級航母到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再到最新的阿利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幾乎收列了二戰以來所有的優秀海軍將領。這一傳統在戰時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1943年年初,美軍發起瓜達爾卡納爾戰役,在搶占瓜島日軍機場后,美軍立刻將其命名為“亨德森機場”,以紀念在不久前發生的中途島戰役中英勇犧牲的海軍陸戰隊航空兵中隊長亨德森少校。
鼓勵競爭,甚至是近乎“惡性”的競爭,則是美軍培養集體榮譽感的一大特色。號稱“全美第一師”的第82空降師和因一部《兄弟連》電視劇而名揚天下的“呼嘯之鷹”——第101空降師則是美軍中另一對著名的冤家。自101師正式成立之日起,兩支部隊之間關于究竟誰才是“最頂呱呱的空降兵”的爭論就從未停歇,其激烈程度后來竟發展到了美軍總部公開命令“嚴禁82師和101師在同一時間駐扎在同一地點”的地步。正是這些在常人看來甚至頗為“過火”的內部競爭,成功地塑造了美軍官兵的集體榮譽感,并使得他們在戰爭中甘愿為維護國家和軍隊的榮譽而赴湯蹈火。
國家與你同在
讓很多人意外的是,美軍在部隊的戰斗精神培養過程中把樹立官兵的國家觀念擺在了—個相當重要的位置上。和習慣了集體主義的東方國家不同,個人主義盛行的美軍在官兵的國家觀念養成中采用了一種相當務實的態度。
從二戰開始,美軍便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備的戰時搜救體系,用來營救落入敵后官兵和搜尋失蹤將士。在日軍偷襲珍珠港的空戰中,少尉斯特林的遺體和座機殘骸一起落入大海,美軍相關部門進行了長達八年的遺體搜尋工作,一直到1949年才宣布放棄。“美國不會拋棄任何—個士兵,因為這些孩子們正在為他們的祖國戰斗!”馬歇爾將軍在二戰期間所說的這句話,可以看做是對于美軍國家觀念的深刻定義。只要你在為國家戰斗,那你將永遠不會獨行!如果一支軍隊沒有堅韌的神經,那它將永遠不可能成為一支真正的勁旅。然而,軍隊的戰斗精神絕不僅僅產生于日常的培養,更重要的是每—個士兵對自己所承擔的戰斗任務的理解。只有士兵認同他所進行的戰爭是—場正義的戰爭,軍隊的戰斗精神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
(摘自《世界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