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舟山來說,縈繞心間的半島夢如何實現?正在建設中的大陸連島工程,將散落在東海之中的舟山諸島串成一串,并最終與陸路相連,這副“橋牌”無疑成為舟山下一步與上海、寧波談判的最大籌碼。
6月26日,杭州灣跨海大橋正式貫通,寧波成功跨海拉近了與上海的距離。上海則在5年前就邁開南下腳步,東海大橋與洋山港建設讓國際航運中心的輪廓越來越清晰;而浙江舟山群島正在啟動的大陸連島工程,也將通過一座座橋的建設,讓舟山這個海中孤島變為半島。
上海、寧波、舟山,這三個長三角地區體量完全不同的城市,因為這些“橋”勾畫出了一個特殊的區域,而這個區域或許就是未來長三角最富活力的地區。
對于杭州灣南岸的寧波來說,跨海是多年夙愿。因為在長三角大的交通格局中,滬寧、滬杭、杭甬三條交通主干構成了“Z”字形結構,寧波就處于這個交通系統的末梢。從寧波北望,上海看起來并不遙遠,但是因為杭州灣天塹阻隔,寧波必須借道杭州輾轉北上才能夠到達上海。2003年,杭州灣地區三個城市掀起聲勢浩大的“路橋運動”,紹興、寧波、杭州蕭山三地同時醞釀修建跨海大橋。一灣三橋目的都是對接上海,選址相距不過幾十公里。今天看來,寧波無疑是這場競爭的贏家,因為杭州灣跨海大橋的思路暗合了中國沿海大通道建設的戰略構想,寧波勝出的必然結果,是紹興通道和蕭山通道構想擱淺。
2003年6月,寧波杭州灣跨海大橋動工伊始,上海人還只當是隔壁鄰居家的“室內裝修”,等到大量上海企業將生產、倉儲轉移到杭州灣地區時,凸現的大橋經濟效應讓上海人意識到,寧波因為從交通末梢變為節點城市,從此在長三角南翼擁有了話語權。更讓上海擔心的是,因為通達能力的提升,蘇南地區的生產要素會與上海擦肩而過,流向同樣擁有深水大港的寧波。
就在寧波“北望”的時候,上海已經邁開了南下的腳步。為了實現國際航運中心夢想,上海一直努力為自己的港口選址,但無論是“北上羅涇”、“東進外高橋”還是“南下金山咀”都無法滿足建設深水大港的要求,站在上海南端的蘆潮港遠眺,茫茫東海中的幾個島嶼進入了上海人的視野,那是隸屬于浙江舟山嵊泗縣的大小洋山島。2002年6月,東海大橋作為大小洋山港的一期工程如期開工,目前,這座長達32公里的海上長龍一頭連著上海一頭連著浙江。東海大橋的符號意義在于,這一跨海行動突破了行政阻隔的體制障礙,標志著長三角地區經濟一體化進入新的時代。盡管人們認為東海大橋以及大小洋山港的建設僅僅是特事特辦,但是上海走出的這一步卻讓浙江的小城市舟山底氣大增,舟山再清楚不過,僅僅依靠上海自身的力量,國際航運中心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這個曾經落寞的海中孤島開始“攤牌”:無論是接軌上海,還是與寧波一體化,只要有合理的利益分成,舟山都愿意談。
舟山左右逢源,但是它的交通條件卻是先天缺陷,甬舟一體化盡管喊了許多年,舟山與寧波之間的交通長期以來只有汽渡。對舟山來說,縈繞心間的半島夢如何實現?正在建設中的大陸連島工程,將散落在東海之中的舟山諸島串成一串并最終與陸路相連,這副“橋牌”無疑成為舟山下一步與上海、寧波談判的最大籌碼。
當上海、寧波、舟山這三個港口城市因為共同的利益越走越近的時候,他們就有足夠的動力突破經濟一體化的體制性障礙,在區域競合中去謀求最大利益。毫無疑問,由杭州灣跨海大橋、東海大橋、舟山大陸連島工程畫出的這個“圈”,將成為長三角地區新的發動機。不僅如此,這三副“橋牌”也讓長三角“杭州灣化”趨勢越來越明朗,可以預見的是,當浙江與上海越來越近的時候,意味著江蘇離上海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