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財務風險是指在各項財務活動過程中,由于各種難以預料或控制的因素影響,使企業不能實現預期財務收益,從而產生損失的可能性。財務風險的存在,無疑會對企業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對企業財務風險
的形成原因及防范措施進行探討,以期降低風險、提高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 企業財務風險形成的原因分析
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原因很多,既有企業外部的原因,也有企業自身的原因??傮w來看,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的原因。
1. 企業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復雜多變,而企業財務管理系統不能適應復雜多變的宏觀環境。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包括經濟環境、法律環境、市場環境。社會文化環境、資源環境等因素。這些因素存在于企業之外,但對企業財務管理產生重大的影響。宏觀環境具有復雜性和多變性,其變化對企業來說,是難以準確預見和無法改變的。外部環境變化可能為企業帶來某種機會,也可能使企業面臨某種威脅。財務管理系統如果不能適應復雜而多變的外部環境,必然會給企業理財帶來困難。
2. 企業的資產結構中債務比例過高。企業的資產結構中債務比例過高導致企業無法償還到期債務,從而使企業陷入財務困境之中。這種過高的負債比率不但使企業有利息負擔而且到期要償還高額債務本金,在企業經營狀況較差的情況下還會導致企業資不抵債,面臨破產清算的危險。
3. 企業的資產流動性弱。企業在債務融資后必須保證有足夠的現金以償還到期的債務和利息,如果企業的資金流動性較差,變現能力不強,無法保證足夠的現金,都會導致企業潛在的財務風險變成現實,使企業陷入財務危機,最終導致企業經營的失敗。
4. 企業的財務決策失誤。由于企業財務決策缺乏科學性,投資決策失誤導致企業投資收益率低于企業的籌資成本,使得企業的財務狀況惡化威脅到企業到期債務的償還,增大了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可能性,最終導致財務風險的產生。在對外投資上,很多企業投資決策者對投資風險的認識不足,盲目投資,導致企業投資損失巨大,從而財務風險不斷。在固定資產投資決策過程中,很多企業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統的分析和研究,加之決策所依據的經濟信息不全面、不真實以及決策者決策能力低下等原因,使得投資決策失誤頻繁發生,投資項目不能獲得預期的收益,投資無法按期收回,這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財務風險。
5. 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對財務風險的客觀性認識不足,風險意識淡薄。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只要有財務活動,就必然存在著財務風險。在現實工作中,我國許多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缺乏風險意識,認為只要管好用好資金,就不會產生財務風險。
二、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措施
如何防范企業財務風險,化解財務風險,實現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財務管理的工作重點。防范企業財務風險,主要應做好以下工作。
1. 認真分析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及其變化情況,提高企業對財務管理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雖然存在于企業以外,企業無法對其施加影響,但并不是說企業面對環境變化就無能為力。為防范財務風險,企業應對不斷變化的財務管理宏觀環境進行認真分析研究,把握其變化趨勢及規律,并制定多種應變措施,適時調整財務管理政策和改變管理方法,從而提高企業對財務管理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以降低因環境變化給企業帶來的財務風險。
2. 增強風險意識,強化風險管理,防范財務風險。企業財務風險的高效管理得益于企業上下一心的全員參與和制度支撐。只有加強企業員工的財務風險意識,打破傳統的風險與我無關的思想,建立起全面整體的風險觀。要使管理人員明白,財務風險存在于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任何環節的工作失誤都可能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必須將風險防范貫穿于財務管理工作的始終。在工作中處處時時評估和發現風險,自發的協調和實現團隊化風險控制,把風險管理的觀念和行動落實到每個人的身上。
3. 提高財務決策的科學化水平,防止因決策失誤而產生的財務風險。財務決策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財務管理工作的成敗,經驗決策和主觀決策會使決策失誤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為防范財務風險,企業必須采用科學的決策方法。在決策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影響決策的各種因素,盡量采用定量計算及分析方法并運用科學的決策模型進行決策。對各種可行方案要認真進行分析評價,從中選擇最優的決策方案,切忌主觀臆斷。例如,對固定資產投資,應采用科學方法計算各種投資方案的投資回收期、投資報酬率、凈現值及內含報酬率等指標,并對計算結果進行綜合評價,在考慮其他因素的基礎上選擇最佳的投資方案。又如,在籌資決策過程中,企業首先應根據生產經營情況合理預測資金需要量,然后通過對資金成本的計算分析及各種籌資方式的風險分析,選擇正確的籌資方式,確定合理的資金結構,在此基礎上作出正確的籌資決策,以降低成本,減少風險。按照以上方法作出的決策,產生失誤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從而可以避免因財務決策失誤而帶來的財務風險。
4. 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和完善企業的財務管理體系。在財務上,一是要設立專門的財務管理機構,統一負責企業的資金融通、現金出納、財會管理、工資核算、固定資產以及預算編制、決算實施工作。二是要制定相應的財務管理制度,如現金、采購、報銷、稽核等制度,實行財務管理的規范化和制度化。三是要完善財務處理流程,規范會計行為。企業任何重大的財務和經營活動決策,應當有科學的財務處理程序;賬、款、物應設專人分管;財務人員要參與制訂企業的生產經營計劃,把好資金支付審查關。四是要建立內部控制制度,加強企業的財務監督。在企業中推行“事前計劃、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財務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企業內部稽查制度。
(作者單位:陜西警官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