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律師的社會責任感,范圍到底有多大?一個特殊的律師群體做出了他們的回答——最大化。2006 年,這群律師中的十位代表人物被全國總工會、司法部和全國律協共同授予“全國維護職工權益十大杰出律師”的稱號。
這個群體,就是為處于弱勢的勞動者提供專業法律幫助的維權律師,本期《職業》特別
邀請到了此次獲獎的兩位律師,講述他們游走在理想與現實間、痛并充實著的職業人生。
1999 年,第一家面向全國專門從事未成年人法律援助與研究的公益性民間組織——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成立;2005 年,中國第一家專門為農民工提供法律援助的公益機構——北京市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成立……
在這兩個被弱勢群體用“家”來溫暖形容的維權機構背后,都能看到一個堅毅的身影,他就是“全國維護職工權益十大杰出律師”佟麗華。
俠義情懷
小時候的佟麗華酷愛武俠小說,書里行俠仗義、扶危濟困的英雄令他十分神往。當他跨進中國政法大學的校門,發現法治的理念與俠義竟然如此相似,只是刀劍變成了法律,卻能幫助更多的人。
懷著這樣的情懷,佟麗華創辦了學生社團“準律師協會”。“當時整個人都洋溢著理想的光芒,功課之余,上街頭下農村搞普法宣傳,答復咨詢求助,從不缺席。”回憶起少年時的意氣風發,佟麗華至今難忘。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懷下,1995 年大學畢業后,佟麗華頂住父母的壓力,放棄了擔任公職的機會,開始了自己的律師生涯,并在1999 年正式成為了一名為弱勢群體奔走呼號的公益律師。
佟麗華的弱勢群體維權之路是從未成年人維權開始的。剛剛35 歲的他,已經在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研究領域有了極高的聲譽。他全程參與了《北京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的調研、起草、論證和匯報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在團中央階段的立法調研和起草工作中,他是修訂草案第一稿的執筆人。在他的發起下,遍布全國志愿為未成年人服務的律師已經超過6500 人,未成年人維權已從個人公益事業變成了行業公益事業。
佟麗華是一個天生具有極強社會責任感的人,在未成年人維權領域取得的成績沒有牽絆住他的腳步。出生于農村,佟麗華對農民群體一直懷有深厚的感情,2003 年幫助自己的兩個發小維權的經歷讓他開始關注農民工維權問題。2005 年,經北京市司法局批準,北京市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正式成立,佟麗華帶著自己多年積累的公益律師經驗,又積極投身到了農民工法律援助事業中。
苦心經營
公益律師生涯剛剛開始時,方向未明,啟動資金是佟麗華前3 年做商業律師的個人積蓄。但做公益需要持續的投入,更何況日常繁忙的工作讓他無暇接手商業委托。到2001 年時他已欠下幾十萬元外債,最后不得已賣掉自己的房子來還債,以維持生活和繼續開展法律援助。
這段時間是佟麗華記憶中最黑暗的歲月。但即使在這個時候,他依然沒有想過要放棄。清貧,冒著危險為農民工討要工資,收到過威脅血書,聽到過惡狠狠的恐嚇和謾罵,壓力甚至改變了佟麗華的講話風格,曾經的慷慨激昂,如今變成了透著壓抑的平和、低沉。公益維權的種種艱辛,被佟麗華幾句話淡淡化解:“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困難的,但不要夸大困難。針砭時弊的人太多,有實際行動的卻太少。我們做的是雪中送炭的工作,看到自己的工作能對他人產生如此大的價值,這一點就已經足以使我一直堅持下去。”如今,北京市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每年提供的法律咨詢數以千計,并為童工于浩受傷案、工傷待遇數額達到113 多萬元的胡維剛案以及肯德基勞務派遣案等重要案件提供了直接法律援助。
八年苦心經營、踏實做事,佟麗華不相信有任何捷徑。他的努力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盡管“找錢”依然是佟麗華肩上一項很重的壓力和職責,但法律援助工作已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有了三個資金來源——政府補貼、國內其他知名律師事務所的捐助以及向國際組織申請的基金。而專職公益維權群體的日益壯大,也給予了佟麗華更多的信心。
維權從尊重開始
一天,佟麗華的辦公室來了兩位年過60 的農民工。招待他們坐下后,佟麗華又為他們倒上了兩杯水。沒想到,小小的兩杯水竟讓兩位老人熱淚盈眶,哽咽失聲,因為這是他們在維權路上第一次受到如此“禮遇”。
做公益律師,佟麗華總是強調一個觀點:幫助要從尊重開始。而要做好公益律師,首先要勤奮,因為案件繁雜,在農民工領域,有的案子一辦就是3 年,工作強度超乎一般人的想象;其次是責任感,為弱勢群體維權會面臨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律師月薪最高的也不過4000 元,強烈的責任感將是不可或缺的動力;第三就是不能搞個人英雄主義,團隊的力量在公益事業中尤其重要。
現在,佟麗華帶領的團隊中,專職公益律師的數量在不斷增加。面對他們,佟麗華說:“一方面我期望有更多的人投入專職公益律師職業,另一方面一兩年也好,一生也好都叫奉獻,即使離開了,在這個期間所經受的人品、能力的歷練,一生都將受益。”面對自己,盡管“中國保護未成年人十大杰出公民”“第五屆中國優秀青年衛士”“年度十大法治人物”“全國維護職工權益十大杰出律師”等眾多榮譽加身,佟麗華依然是那句話:“我和大多數人一樣,最大的幸福就是感受到正義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