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擒放孟獲,政治斗爭的最大原則是適時妥協
三國典故:諸葛亮對孟獲的七擒七縱
劉備死后沒多久,蜀漢南中公司鬧獨立,要求脫離出蜀漢集團自立門戶。南中公司一直以來都是管理本地化,當地干部在那里負責,公司采取自負盈虧的模式。諸葛亮初步穩定蜀漢公司后,立刻率領大隊人馬開赴南中,希望南中公司能夠回歸蜀漢公司。諸葛亮手下有個干部叫馬謖,他對諸葛亮說,南中公司一直以來用的都是本地人,要想讓南中公司回到蜀漢的大旗下,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南中公司的CEO 孟獲心服口服。
諸葛亮接受了馬謖的建議,把南中公司的CEO 孟獲請到蜀漢公司,并帶著孟獲在公司里到處參觀,希望孟獲能夠理解公司的一片苦心。
孟獲參觀完后說:“不過如此而已,我們較量較量,市場上面見高低。這個社會拼的就是能力,賺不了錢,什么都別說。”諸葛亮笑嘻嘻地跟孟獲擊掌,表示接受孟獲的挑戰。
諸葛亮的蜀漢公司和孟獲的南中公司,在南中地區開始了殘酷的市場競爭。孟獲一次次地被諸葛亮給兜了家當,最后輸得連買燒餅的錢都沒有了。孟獲在第七次被諸葛亮兜了家當后,終于忍不住跑進諸葛亮的辦公室:“老大,我服你了,我不是你對手。”
諸葛亮還是笑嘻嘻地說:“孟老大,我們市場上是對手,私底下是朋友,只要你認我做你的朋友,什么都好說。以前賺你的錢全部還給你。”
孟獲自然高興得很,于是把南中公司各部門安排妥當后,讓南中公司重新加入了蜀漢公司旗下,接受蜀漢公司的統一管理。孟獲本人則跟著諸葛亮,到蜀漢公司總部成都上班了。
諸葛亮對孟獲的策略
諸葛亮在南中地區的營銷策略核心點是“攻心為上”。這個地區一直以來,都是蜀漢公司的大后方,對蜀漢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諸葛亮在第七次抓住孟獲之后,徹底地從心理上打敗了孟獲,孟獲心服口服地加入蜀漢公司,徹底穩定了蜀漢公司的大后方,為蜀漢公司以后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南中公司雖然一直是蜀漢集團的公司,但因南中地區沒有完全開放,對外一直是半封閉狀態。蜀漢集團為了當地的自然發展,沒有過多地介入當地事務,采取了管理當地化的策略,事實上,在已經形成了完全當地化格局的南中地區,外人也不適合到該地區推廣經驗。
諸葛亮的目的,是希望南中公司回歸,以后不鬧獨立,不在背后給蜀漢公司形成制脅。諸葛亮接受馬謖的意見,就是希望讓南中地區的干部徹底心服口服,而南中公司的最高執行官孟獲,就是諸葛亮最需要爭取的干部。
諸葛亮認為集團公司總部的干部與孟獲集團分公司的干部,兩者之間不存在直接的對抗,但諸葛亮要想讓南中公司接受蜀漢集團的統一管理,就不得不采取對南中干部妥協的策略,讓南中的干部自己來選擇。
而事實上,當諸葛亮成功地讓孟獲完全接受蜀漢公司的統一管理后,南中公司一直沒有再鬧過獨立。這說明諸葛亮的“胡蘿卜妥協策略”是合適的。
現代職場啟示:很多職業人總覺得辦公室斗爭就是你死我活,一定要有一個人出局,另外一個人才能夠安身。從諸葛亮七擒孟獲及對南中獨立的處理上可以看出,辦公室斗爭存在回旋余地,攻心為上,讓對方心悅誠服,自己也讓一點,才可以獲得辦公室斗爭的最大利益。
公司始終是要發展的。辦公室純粹的內斗,對誰都沒有好處。即使暫時打敗了對方,對方依然不服氣,只要有機會,還是會開始新一輪辦公室斗爭。與其把精力消耗在辦公室斗爭上,沒有辦法工作,不如一開始就設法攻心,徹底瓦解對方的內斗念頭,專心致志共同闖事業。
向對方妥協,獲得對方的認可,甚至加入己方一起協作,才是辦公室斗爭的最大優勝原則。
【2】
空城計,保存對手是政治斗爭的最高境界
三國典故:空城計,諸葛琴音退司馬
馬謖丟失街亭后,諸葛亮吃了重用理論型經理人的苦頭。當時諸葛亮正在一個辦事處辦公,等各部經理的資料匯總,好做大局調控,聽說馬謖丟了最重要的街亭,整個市場已經崩潰了,需要馬上撤退。此時有人跑來稟報諸葛亮,說司馬懿已經來了,而且就快到達辦事處了。
此時此刻,沒有辦法向司馬懿叫板,諸葛亮口袋里沒有多少本錢,司馬懿卻滿口袋都是存折。問題是,這個時候逃也來不及,諸葛亮想了半天,在辦事處門口放上一個桌子,擺上一張琴,在那里彈曲子。
職員們目瞪口呆,一起勸諸葛亮離開,司馬懿的人一到,只需要派幾個人就能抓住諸葛亮。諸葛亮笑嘻嘻地說,司馬懿不會這樣做。沒有人相信,但諸葛亮不理他們,依然在那里很認真地彈琴。
司馬懿很快來了,卻看見諸葛亮在那里彈琴,司馬懿疑惑得不得了。他站在那里聽了一會兒,諸葛亮琴彈得很好,一點雜音都沒有。司馬懿想,諸葛亮一生謹慎,彈琴這樣鎮定,可能是諸葛亮下的一個套子。因此司馬懿立刻讓人離這個小城遠一點,等等再說。
等司馬懿問清楚,才知道諸葛亮在那里擺譜。司馬懿對下面那些百思不得其解的干部說:“嘿嘿,我不如諸葛亮,我怕上當啊!”
諸葛亮怎么敢擺空城計?
諸葛亮擺空城計不是沒有緣由的。諸葛亮在蜀漢公司,基本上已經把蜀漢公司擺平了,內內外外什么事情都是自己一把抓。但存在一些問題,這種表面上的集權,無法讓諸葛亮安心。劉禪隨時都會收回諸葛亮的權,如果自己繼續留在公司總部成都,沒有理由不把權力交給劉禪,一旦交權,自己的希望會完全落空,諸葛亮兵發祁山,根本就是不想交權給劉禪。但諸葛亮知道,劉禪對自己叫相父好像很親熱,實際上誰都明白那是怎么回事情,自己還是小心為上。
兵發祁山,如果曹魏公司沒有對手,公司對諸葛亮的猜忌會越來越大,尤其是老大劉禪對諸葛亮的猜忌,雖然劉禪裝得跟白癡一樣。
事實上諸葛亮死后,劉禪再也沒有設置過丞相一職,恐怕也是劉禪恨得不行的結果。
司馬懿所在的曹魏公司,內部辦公室斗爭更加劇烈。此次司馬懿能夠當經理,是因諸葛亮爭奪市場,從這個角度上說,司馬懿的經理位置是諸葛亮間接給的。不過,司馬懿的運氣并沒有諸葛亮好,司馬懿始終在曹魏公司核心權力圈的邊緣打轉。
如果諸葛亮逃跑,當然可以跑得掉,但諸葛亮會輸得更慘,回公司后更加沒有交代,甚至不得不引咎辭職。如果諸葛亮不逃,按司馬懿與諸葛亮的生存應對關系,按司馬懿對諸葛亮這位對手的理解,司馬懿不會讓諸葛亮下不了臺。
諸葛亮與司馬懿之間的關系是共生關系,今天抓了諸葛亮,明天司馬懿就會下崗。司馬懿天生聰明,知道蜀漢公司的諸葛亮,會對曹魏公司的高層構成外部壓力,這種公司外部的壓力,對自己的生存是絕對有利的。雖然司馬懿跟諸葛亮是兩家公司的死對手,但從某種角度上出發,有一個就有另一個,保存自己的直接對手,實際上是為了自己更好地生存。
司馬懿聽明白了諸葛亮的琴音,確實放了諸葛亮一馬。
現代職場啟示:現代職場里,很多人對自己的競爭對手恨之入骨,巴不得對方腳底生瘡,頭頂冒膿。實際上這些人沒有考慮到,正因為競爭對手的存在,才使得自己不斷地努力、不斷地實現自我突破。假如競爭對手沒有了,按照人的自然惰性,很快就會安于現狀。
辛苦地工作是被對手逼得沒辦法,大家都想升職,公司也想發展。沒有競爭對手,我們就會失去上升提高的動力;沒有競爭對手,我們就會失去存在的理由。在一定程度上,因為有對手,所以我們會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我們最后的理想人生,應該感謝我們的辦公室政治克星或公司的競爭對手。
競爭對手始終是存在的,少了一個競爭對手,會冒出另一個對手來。所以肯德基和麥當勞、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固守著彼此既是對手又是共存的關系。
找到一個好對手,一個能夠最大限度滿足自己的對手,保存這樣的競爭對手,與這樣的競爭對手一起成長,是辦公室頂級生存方略和公司持續發展的動力。
(連載六)
《三國職場人生》 購書電話:010-64919955-2151
電子郵箱:369@vip.163.com
舒乾,長三角經理人,工作十余年,曾服務于國營、臺資、美資企業,歷任工程師、經理、廠長等職崗,擅長企業管理、職業問題咨詢;在《演講與口才》《職業設計》《理財》《寧波人才周刊》等發表數十篇企管、職場作品;《三國職場人生》一書于近期出版熱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