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中,龐統可算得上一個有才學之士。赤壁大戰中巧授連環計,未陽縣任上日斷百案,無不顯示出龐統過人的才學。不僅如此,司馬徽老先生還曾揚言,“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此“鳳雛”者便是龐統。然而這些都只是強調了龐統才學的一面,而仔細分析龐統的人品與德性,卻實在讓人不敢恭維。以在下愚見,龐統才有余而德不足,德性之不足是其一生致命的弱點,也是制約其事業成功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周瑜死后,魯肅說自己“碌碌庸才”而極力向吳主孫權推舉龐統。面試的時候,孫權問龐統“平生所學,以何為主?”龐統竟說:“不必拘執,隨機應變。”意即說他樣樣都精通。當孫權問及才學“比公瑾如何”時,龐統居然帶有嘲笑的口氣說他的才學“與公瑾大不相同,”言語中根本就沒把周瑜放在眼里。一個尚未出道之書生對于能夠以少勝多打敗曹操數十萬大軍的東吳大都督,不僅沒有謙恭的語氣,居然極含蔑視之意,可見其狂妄自大之一斑。有才而又謙虛是一個人的美德,我們不妨比較一下,看看人家諸葛孔明是怎樣的:孔明出訪回來,聽說劉備安排龐統做縣令后,向劉備進言說:“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之學,勝亮十倍……”聽聽,諸葛亮有沒有才學?可人家是何等的謙虛!這就是做人的差距。接下來,龐統在東吳落聘后,又到劉備處求職,可他見了劉備之后仍然傲慢無禮,“長揖不拜,”所幸劉備是個老好人,不跟龐統計較,還開恩給了他一個耒陽縣的縣令做。沒立寸功,又是初投,給個縣令可以說劉備很夠意思了。可龐統心里卻很不滿意,竟然想“玄德待我何薄。”無功受祿,本當心存感激,有真才實學也正好借這個平臺展示自己才是,怎么能埋怨老板對自己“薄”呢?你不做事誰知道你有多大本事?再說了,如果小事都做不了,誰敢給你大事做呢?正常人決不會有這種想法,而龐統之如此,正是其妄自尊大的心態使然。更有甚者,龐統到未陽縣上任后,一次張飛奉命前往視察,龐統因完成了一些被自己拖延的本職工作而驕傲無比,口出狂言說:“曹操、孫權,吾視之若掌上觀文,量此小縣,何足介意!”狂妄自大之品性在此暴露無遺。
其次是疏懶成性,瀆職失職。不論什么時代,只要你在官廳謀職,都要遵紀守法,勤于政事。可是龐統卻不然:“統到耒陽縣,不理政事,終日飲酒為樂,一應錢糧詞訟,并不理會。”而且這種局面還不是一天兩天,而是“百余日”之久。甚至在張飛親自視察耒陽縣時,龐統仍“宿酒未醒,猶臥不起。”當張飛“教縣令來見”時,“統衣冠不整,扶醉而出。”試想,這樣的縣令,能說不是瀆職?雖說是在張飛的現場督辦下,龐統完成了拖拉下的幾個月的工作,但瀆職不為之過無法推卸。以某之見,龐統之失職,起碼有二,其一是當官不做事,混官,連基本的職責也不履行,只顧自己吃喝玩樂,更談不上主動深入基層去調查研究,把耒陽縣工作朝前推進了;其二是心里沒有人民,“百余日”不理政事,沉迷酒氣之中,不顧人民死活,使“縣事盡廢。”重大瀆職不說,堆積幾個月的案子不理,不僅會造成冤情更冤,還會助長黑惡勢力抬頭,給社會帶來更大危害。試想,作為一縣之父母官,要是心里裝著人民,他能放任自流不理不問政事嗎?如此置人民群眾生死于不顧的“父母官,”能說是個好官?
再次是心懷私欲,急功近利。卻說益州劉璋為拒張魯,請劉備前去幫忙,這本是劉氏同宗兄弟之間相互信任之舉,可龐統首先想到的是“益州戶口百萬,土廣財富,可資大業,”而勸劉備趁機去搶占人家的地盤。隨后就一步一步左右劉備,先是給劉備出餿主意:“以統之計,莫若來日設宴,請季玉赴席;于壁衣中埋伏刀斧手一百人,主公擲杯為號,就筵上殺之,一擁入成都,刀不出鞘,弓不上弦,可坐而定也。”后是在劉備表示了不同意這個方案的情況下,龐統竟擅自決定采取行動,與法正商議:“事已至此,由不得主公了,”“便教魏延登堂舞劍,乘勢殺劉璋。”龐統為什么這般急不可耐地求功呢?因為龐統心里很清楚,劉備要成就大業,必須取得西川作為根據地(這也是諸葛亮在隆中時為劉備策劃好的三分天下的蜀國地盤),而此次進川龐統自己正好面臨一個大好機遇,就是擺脫了諸葛亮而自己獨自當上了劉備西進的頭號軍師,若這次把西川搞定,這個頭功將是蓋世的,又是獨攬的,以后你諸葛亮就沒法與他龐統比了。而要取西川,按照劉備的本意,最終肯定是要以和平方式解決的,選擇“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上策,可是因為在急功近利的私心作用下,龐統竟迫不及待地選擇了“強取”這個下策,逼著劉備在條件還不成熟的情況下,提前動手做出“不義”之舉,斬劉璋名將楊懷、高沛二人于帳前,強行進軍西川。最后當留守荊州的諸葛亮看出問題的嚴重性,寫信提醒劉備此行“主將帥身上多兇少吉,切宜謹慎”時,利令智昏的龐統居然以小入之心暗思:“孔明怕我取了西川,成了功,故將此書相阻耳。”于是硬勸劉備“主公不可疑心,可急進兵。”結果犯下大錯,龐統自己反而先命喪落鳳坡。急功近利,害人害己。試想,要是劉備走的是龐統的那條小道,死掉的肯定是劉備本人,那劉備辛辛苦苦奮斗了大半生的事業,豈不是白白讓手下的歪參給葬送了?
做人莫做龐統。
本欄目責任編輯 卓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