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早年下鄉(xiāng)插隊,先當知青,再當石油工人。后考取研究生,繼而在大學任教。多了點知識,從此不再當青年,卻成了個分子。因生性不安分,重蹈舊轍洋插隊,當洋研究生,又在洋大學任教。樂在讀書行路,寄情山水,著意人間。
一
在意大利北部旅行,讓我有一種特殊的溫馨感覺。因為這讓我想起兩個意大利兒童文學作家科洛迪和羅大里。他們的名字可能并不廣為人知,但他們寫的故事是很多孩子都知道的,至少我知道,因為小時候媽媽給我買過他們的翻譯成中文的書,那就是《木偶奇遇記》和《洋蔥頭歷險記》,你看過嗎?還記得嗎?對我來說,這兩本童年時代讀過的書,有很相似的地方,它們都深深地影響了年幼的我,一輩子都不會忘了。
從小就知道《木偶奇遇記》的作者是意大利人,但并不知道他的家鄉(xiāng)是哪里。在離開比薩前(就是那個因斜塔而聞名于世的小城),我無心之中問了一下旅館的人是否知道《木偶奇遇記》的作者。她很熱心地告訴我作者是科洛迪, 并馬上在網上查了一下,又告訴我科洛迪也是離比薩不遠的一個村子的名字,就在去佛羅倫薩的路上,《木偶奇遇記》的作者曾在這里住過。世上竟有這么巧的事!我正要去佛羅倫薩,當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開車經過了一個叫拉卡的小城,問了幾次路,就找到了科洛迪。在這個位于山腳下的漂亮小村鎮(zhèn)里,到處都能看到那個世界上最著名的小木偶,匹諾曹。路邊房子的墻上畫的是去兒童樂園的大馬車,上面擠滿了淘氣的孩子。各家商店里也掛滿了大大小小的木偶,個個長著因為說謊而變長的鼻子。鎮(zhèn)上還有一個公園,里面有《木偶奇遇記》里所有知名人物的造型。可惜在鎮(zhèn)子里到處找了,也沒找到作者的故居,讓我失望。
科洛迪,1826 年生于佛羅倫薩,父親是廚師,母親做傭人,他們共有十個孩子。這樣一個家庭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條件是可想而知的,顯然,科洛迪從小就熟悉了窮人困苦的生活,他在《木偶奇遇記》里也時常流露出對下層人民的同情。他在母親出生的科洛迪村莊度過了童年。他曾受過神學教育,畢業(yè)后沒當牧師,卻投身政治,當過記者編輯,辦過報紙雜志。后來他開始為兒童寫作,最出名的自然是《木偶奇遇記》,先在報紙上連載,后來出書。他用的筆名科洛迪, 就是他度過童年的那個村子的名字。等到他的書翻譯成英文,讓他名揚世界的時候,他已于此前兩年(1890)在佛羅倫薩去世了。和同樣有一顆善良的童心的安徒生一樣,他也終生未婚,沒有自己的子女。他們都把愛心給了全世界的孩子們。
很多人是從迪斯尼的卡通片里知道那個叫匹諾曹的小木偶的。但因為我從小就讀過《木偶奇遇記》的書,后來并不很喜歡迪斯尼的卡通片。很多心愛的故事情節(jié)被刪減了,小仙女更像一個無所不能的神,而不像書里的那個能為愛而傷心的姐姐或媽媽。當然我知道這是我的偏見。迪斯尼畢竟讓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孩子都熟悉并喜愛上了小木偶,都受到關于誠實勇敢的教育。但讓我無法容忍的是,有人只知道匹諾曹是迪斯尼創(chuàng)造的卡通人物,卻不知道寫《木偶奇遇記》這本書的佛羅倫薩人科洛迪 。一次讀一本專業(yè)書,作者用“迪斯尼的皮諾喬”的鼻子做比喻,讓我大不以為然。學術界要引用過去的某個成果,不是總要提到第一次創(chuàng)造這個成果的人嗎?怎么只知道迪斯尼,反倒把原作者忽略了?
如果你也不知道科洛迪的這本書,就趕快去讀一下吧!雖然這本書是給孩子們寫的,但就像安徒生的童話故事一樣,成年人也一樣喜歡。《木偶奇遇記》這本書是這樣開頭的:
很久以前有一個……
“有一個國王!”我的小讀者馬上要說。
不對,小朋友,你們錯了。從前,有一段木頭。這并不是什么貴重的木頭,就是柴堆里那種普通木頭,扔進爐子和壁爐生火和取暖用的。
多別致,多親切!幾十年前,當我第一次讀到這段話,就馬上被吸引住了,一塊普通的木頭,卻有感覺,會說話!更不要說書里曲折的情節(jié),動人的故事,和個性鮮明的人物了。除了淘氣的小木偶匹諾曹之外,慈愛的老爸爸杰派托,會說話的蟋蟀,那個貌似兇殘卻一心軟就打噴嚏的木偶戲班主,還有那個壞狐貍和學舌的貓,都讓人難忘。更重要的是,在故事的字里行間,孩子們學到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好孩子應該有同情心,樂于助人;應該誠實,永不撒謊;應該勤勞,用勞動換取報酬;應該節(jié)儉,吃完梨還可以再吃梨的皮和核;應該愛父母,在他們老弱多病的時候要照料他們。有人說的,那塊被雕刻成匹諾曹的木頭就是人性本身。但誰來教化有善也有惡的人性呢?
在書中眾多的人物中,最讓我念念不忘的是那個有天藍色頭發(fā)的小仙女。她說是匹諾曹的姐姐,可有的時候匹諾曹又把她當成媽媽。不管是姐姐還是媽媽,小木偶受到仙女的愛護和照顧,多么幸運!藍發(fā)小仙女會施魔法,能把匹諾曹從危難中解救出來,能把他因撒謊而變長的鼻子變短,還能給他一顆心,把他從木偶變成一個真正的孩子;但她又是脆弱的,她不僅成了窮人,還生病住進醫(yī)院,還因為傷心而死!當匹諾曹做了一件接一件的傻事,終于回到小仙女的家之后,發(fā)現(xiàn)的卻是她的墓碑,上面寫著:
“這里安眠著藍發(fā)仙女,她的弟弟皮諾喬將她遺棄,她因悲傷而長逝。”
我得承認,小時候讀到這里,我曾和小木偶一樣傷心落淚!稚嫩的心靈被感人的故事激發(fā),初次領會了良知,憐憫,和愛的溫情,終生難忘。這就是優(yōu)秀童話故事的力量所在。而我當時并不體會,后來卻深有感受的,卻是對小木偶的羨慕!如果我也能像他那樣,在生活中時時能得到一個美麗、智慧、慈愛的仙女的指教,眷顧,將是多么幸運!歷來藝術家們都希望能從繆斯女神那里獲得創(chuàng)作的靈感,但繆斯大概從不眷顧藝術家。中世紀的武士們外出歷險時,心中總得有一個女人,從她那里獲得勇氣,也為她建功立業(yè)。但這個女人未必關心她的勇士的智慧和良知。而小木偶的藍發(fā)仙女給他的,是智慧、勇氣、良知,是冥冥之中無處不在的指引和保佑。這些,不也是我向來所祈望的嗎?即使經歷了多年生活五味的磨礪,心的深處仍有脆弱和畏縮,渴求的還是智慧,勇氣,和良知的指引,更是冥冥之中的某種神秘力量的保佑。誰說童話只是給孩子們讀的呢?
我生命中的仙女在哪里?你也有天藍色的頭發(fā)嗎?
(二)
離開科洛迪,我繼續(xù)我的旅程。
先到佛羅倫薩,意大利托斯卡尼地區(qū)的首府,文藝復興的中心。然后再到米蘭,又從米蘭往北穿過阿爾卑斯山進入法國。而米蘭的北邊這片有山有水的土地就是羅大里出生成長的故鄉(xiāng)了。
如果說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記》里僅僅流露出對窮人的同情,那么羅大里的《洋蔥頭歷險記》所講的就是窮人和富人斗爭的故事了。其實這并不奇怪。同科洛迪一樣,羅大里也出身于一個貧窮人家。羅大里的父親是一個面包師傅,在他十歲時就死了。他的母親帶著三個孩子在自己出生的村子里把他們養(yǎng)大。羅大里也從小就熟悉窮人的生活。他后來當過鄉(xiāng)村教師,還曾在米蘭大學短期讀過書,他對哲學和政治感興趣。在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他加入意大利共產黨,參加了對德國法西斯的抵抗運動,還訪問過蘇聯(lián)。他后來的經歷也與科洛迪相似,他做過報社的記者,然后開始了兒童文學的創(chuàng)作。他于 1980 年病逝于羅馬。《洋蔥頭歷險記》是他五十年代初寫成的,后來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受到世界各國孩子們的喜愛。在中國的孩子之中,就有我一個。
我讀的那本《洋蔥頭歷險記》有很精美的插圖,不是卡通片里那種涂了色的線條畫,而像是很細致的黑白版畫。書里的眾多人物(其實都是水果和蔬菜)都畫得各有特色。這本書是這樣開頭的:
洋蔥頭是老洋蔥的兒子。他有六個弟弟:洋蔥老二、洋蔥老三、洋蔥老四等等,一句話,他們全都是可敬而窮苦的洋蔥家的人。大家都知道,哪家有蔥,哪家就有眼淚。(蔥是很廉價的東西,每家窮人都吃蔥,又有哪家窮人不受苦流淚呢!)
書里有王公貴族,象檸檬國王,蜜柑公爵,櫻桃伯爵,橘子男爵,和為他們服務的番茄騎士,胡蘿卜偵探,和一堆檸檬兵;也有窮老百姓,除了洋蔥頭一家外,還有葡萄皮匠,住在很小的房子里的老南瓜,和會拉提琴的梨教授。這本書講的是小洋蔥頭怎么把關在監(jiān)獄里的爸爸老洋蔥頭和其他窮人救出來的故事。至今還記得書里的很多情節(jié),兩個長在一起的櫻桃女伯爵怎樣欺負一個帶眼鏡的小櫻桃,番茄騎士怎樣一把抓住小洋蔥頭的頭發(fā),結果卻讓自己流淚不止,“他直到現(xiàn)在一回也沒哭過:第一,因為他沒心肝,第二,因為他從來沒剝過蔥。眼淚對他來說是稀奇的東西。”
當年讀這本書的時候,最讓我同情的是一個至死忠于職守的跛腳蜘蛛,它是個郵遞員,每天背著蜘蛛絲編的郵包,在監(jiān)獄的各個牢房之間奔走,為犯人們送信傳遞消息。可憐它在臨要被一只母雞吃掉前,還奮力把郵包扔給同伴——另一個只有七條半腿的蜘蛛,讓它把信送出去。從此,我對蜘蛛都很容忍,每當我看到一只蜘蛛在墻上爬過,就會想它大概在忙著給什么人送信,也就不去打擾它了。
在《洋蔥頭歷險記》的結尾,革命成功了,窮人翻了身,葡萄皮匠當了市長,王公貴族們都得自食其力了。
當然,這不是一個普通的童話,而是一個共產黨人給孩子們寫的關于窮人革命的故事。五十多年后的今天,革命已經過時了,但世界上還到處都有貧窮,災難,有疾病,死亡。正因為人類永遠無法免除這些苦難,所有的童話故事都不會過時。洋蔥頭的故事不會過時,就象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不會過時一樣。因為所有這些童話所講述的其實都是同一個故事——人類的良知,同情,和愛心。這些,是永遠不會過時的。
我在意大利北方的大地上開車,沿途經過一個個村莊,還能看到遠處阿爾卑斯山的一座座雪峰,想到這就是那片產生了《木偶奇遇記》和《洋蔥頭歷險記》這些童話故事的土地,不禁在心中贊嘆,小木偶和洋蔥頭的故鄉(xiāng),多么美麗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