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態度決定一切,這是前中國足球隊教練米盧的語錄。不管后來對米盧的評價如何,但一個顯而易見的結果是,在中國國家隊的歷史上,只有米盧帶領的中國隊在2002年世界杯歷史性地出線了。心態決定著我們對于生活的態度,心態也決定著我們個人的成功。
專業的選擇也是一樣。一般來說,對于專業的不滿來自于兩個方面。第一,在報考的時候對于所學的專業不了解,看著專業名稱很好或者其他的原因就選擇了,進入大學以后,發現和自己理解的有差異;第二,高考報考的時候報考了一個自己喜歡的專業,尤其是一些比較熱門的專業,比如計算機、生物工程等等,但是被錄取的時候發現被錄到了其他的專業。總之,進入了大學,卻學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怎么辦?
曾經看過一個勵志的故事。“兩個人從牢中的鐵窗看出去,一個看見了泥土,另外一個看見了星星”。即便生活把我們置于一種無可奈何的境地的時候,我們可選擇的還有我們對于生活的態度。
首先要說明的一點是:大學教育不是職業教育。對于不喜歡專業的擔心往往來自于對將來從事職業的擔心,我們傳統的一句俗話——“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又加劇了這種擔心。一般來說,大學培養的是一種素質,一種適應將來生活的綜合素質。大學所學的專業只是進入社會的一個基本的條件,并不等于一個人終生的職業,更不等于是否成功。大多數商界名人并不是企業管理專業畢業的,當然,或許他們成功以后又去拿了工商管理碩士(MBA)或者高級管理者工商管理碩士(EMBA)。
其次,一旦被不喜歡的專業錄取或者入學之后發現自己學了不喜歡的專業怎么辦?心態,還是心態。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對待這件事情。怨天尤人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會浪費你們年輕的生命和寶貴的青春。可參考的解決方案有這樣幾種。第一,爭取利用學校的相關政策轉專業學習。部分高校允許第一學年結束后,學習排名前5%的同學轉專業學習,這樣,有這方面要求的同學就應該刻苦學習,爭取這樣的機會。就算是無法達到這個要求,也許你在認真學習的過程中發現了這個專業原來也不錯,這也是收獲;第二,輔修你自己喜歡的專業。目前大學的課程體系設置相當靈活,如果無法正常地轉到自己喜歡的專業學習,也可以通過輔修專業、第二學位等方式學習自己喜歡的課程,而且,一般輔修或者二學位的專業設置都是該專業的精華和主干課程;第三,跨專業攻讀研究生。如果你大學四年學習仍然沒能適應自己的專業的話,可以跨專業攻讀研究生。在攻讀研究生的考試的時候,一些在本科的時候看起來分配形勢不好的基礎學科和專業的畢業生,比如數學、物理、化學等相關專業,往往會被導師青睞;第四,萬般無奈的下下策——重新高考,相信很多有判斷力的同學都不會做此選擇。
怨天尤人地混日子是在“自殺”。曾經有過這樣的例子,有的同學高考以高分考入自己不喜歡的專業,然而,他采取的態度是消極的,逃課、泡網,最后因為學分不夠被開除。可惜,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