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做過胃切除手術并已有七八年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不僅患有高血壓還患有冠心病、竇房結綜合征等病癥,幾年時間內,住了4次醫院,沈陽軍區總醫院曾建議我安裝“心臟起搏器”。然而,近兩年來病情有了明顯緩解,尤其是體質恢復得較好。究其原因,除用藥物使病情得以控制外,良好體質的恢復得益于“走步”這項運動。
2000年我從部隊退休。在退休后的1年多時間里,我不愛活動,整天坐在家里以電視為伴。后來發現自己的體質已明顯下降,上樓梯覺得邁不動步,外出步行哪怕是不遠的路心里都發怵。就此我意識到這樣下去很危險,身體再不鍛煉不行了,可醫生曾告誡過我不能做劇烈運動,于是年逾花甲的我便選擇了走步。
我每天至少要堅持走1~2次,每次走30~60分鐘,一般選擇早、晚和上午,上街辦事盡量有車不騎靠走步:走步時視身體狀況調整步速,步頻每分鐘90~120步,每天至少要走幾千步,有時還要加一點慢跑:在走步過程中,遇到方便的地方做上幾節自編操,伸伸胳膊伸伸腿,拍拍打打,全身受益。
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我就感覺身體有了顯著變化,覺得腿部有力了,上到5樓不休息也不感到吃力了:步行上街心里不覺發怵,有時和老伴兒一起走,她還嫌我走得太快,心臟功能也有了好轉,心率平穩,心情輕松,人也比以前愛動了,最近5年再也沒住過醫院。
幾年的鍛煉讓我體會到:走步是一項既簡單又方便、既舒適又安全的健身運動。走步的好處很多,走步時可吸進更多的氧氣,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改善心血管系統,增強心臟起搏力度:走步能使肌肉、關節都得到鍛煉,達到舒筋活血之目的,尤其能使腿腳靈敏、下肢有力,走步還能使人振奮精神、樂而忘憂。
此外,我覺得走步還應講究科學性。清晨鍛煉固然有空氣清新、環境相對比較安靜等許多好處,但也有其弊端:清晨人的基礎血壓高、體溫高,腎上腺素要比傍晚高出許多,尤其是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容易出問題。因此,我多把鍛煉的時間安排在上午和傍晚,因為人體的各種活動都受“生物鐘”的控制,在一天24小時里,人的體力最高點和最低點都有一定的規律性,而體力發揮到最高點的時間往往是在傍晚。在這段時間里人的肢體靈敏度及適應能力都達到最高峰,心率及血壓的上升率也最為平穩。這都是走步的有利因素。況且,傍晚鍛煉距睡眠時間較短,所產生的疲勞感能促進自己較快入睡。
走步鍛煉勝良藥,長期堅持必有效。正如《五言真經》中所言:“竹從葉上枯,人從腳上老:天天干步走,藥鋪不用找?!卞憻捝眢w也是貴在堅持。我堅信,只要認真堅持“走”下去就一定會“走”向健康、“走”向長壽。
(編輯 王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