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造林,養花種草,美化環境,保護環境,是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需要,是一個社會繁榮昌盛文明進步的標志。漫步在我們揚州的公園、街頭,到處郁郁蔥蔥,百花爭艷,其景美不勝收。園藝大師們把我們的環境打扮得如此美麗,真讓人心曠神怡!
家庭養花,對于我們老年人來說,可謂是健身養性,融于自然,陶冶情操的益事,真是其樂無窮!
過去住平房的時候有一個天井,還有一個后院,養花的條件可謂優越。現在生活改善了,住進了樓房,惟一可以養花的地方就是這小小的三尺陽臺了。但是,這絲毫沒有影響到我養花的興趣。首先,我因地制宜地選擇花卉的品種,觀花的和觀葉的都有。老師講過的仙人類植物、吊蘭等。都是比較易于養護的,又有凈化空氣的作用,我自然是情有獨鐘;我又將陽臺的兩側搭起多層的花架,這樣可以多放一些花盆。我住樓層比較高,前面又無遮擋,每當太陽從東方升起,可愛的花兒就歡快地迎接第一縷和煦的陽光,它們在充足的光照下開始了新一天的生活,開始了它們生長、孕育、開花、結果的生命旅程。我也在花香翠綠中,盡情地沐浴溫暖的陽光,呼吸大自然的新鮮空氣,甩胳膊彎腰開始了一天的晨練:然后戴上老花鏡,仔細觀察每盆花的葉片和生長發育情況,修剪枯枝黃葉,松土除草,澆水施肥……這是我每天必做的工作。有耕耘就有收獲。看到花兒打蕾,看到花兒怒放,樂得我的“心花”也綻放了。
花卉也是自然界中的一種生命,它的生長離不開空氣、陽光和水,更離不開人的精心呵護。我養了一盆文竹,還養了一盆吊蘭,在我的精心呵護下它們茁壯地成長。文竹向上爬滿了陽臺,如天空中綠色的云彩;吊蘭枝繁葉茂,倒掛向下如直瀉瀑布,它們交相輝映,其景甚為壯觀,看了的人無不稱奇:前年我從青島大姨那兒“引進”一種叫“麥蘭”的花種,每年10月種下,次年3月開花。此花香氣溢人,沁入肺腑。花期兩個月,然后自然枯萎。好花共分享,我把收獲的種子分送給老年大學的朋友們,大家依法種下,都說此花雖不名貴,卻香得出奇,實為家養花卉之佳品。
朋友們也常常送我一些我沒有的品種。年復一年,花兒多了,小小的三尺陽臺越發的顯得小了。不得已,我只有向樓道的空間去發展了。寫到這里,我突然想對建筑設計師們說一句,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居住樓陽臺的設計是不是可以再大一些呢?
小小陽臺,生機盎然,它連著天,連著地,連著我們老年人的情和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