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布的資料顯示:日本女性壽命連續(xù)第19年位居世界之首,平均為85.3歲。在日本的沖繩有一處專門研究生命科學的科研基地,而沖繩地處臨海,居住著很多百歲以上的老人。所以,更確切地說日本沖繩人壽命最長。
專家們認為:日本人普遍長壽與他們愛吃魚和低脂食品有非常大的關(guān)系,日本人長壽的主要秘訣是注重飲食、均衡膳食。
日本人的餐桌上最常見的就是魚、豆腐和蔬菜,而魚幾乎是日本老百姓從老到少最喜愛的“暈腥”食物,對它的熱愛絲毫不亞于中國人對紅燒肉、糖醋排骨的感情。
日本人特別喜歡吃鮮魚,有關(guān)研究發(fā)現(xiàn):鮮魚體內(nèi)某些特殊成分有防癌作用。盡管日本人吸煙像英國人一樣多,但日本人患肺癌的比例只有英國人的2/3。研究指出,中老年人和婦女若每天能攝入50-150克海產(chǎn)品(魚),即可大大地減少結(jié)腸癌與乳腺癌的發(fā)病機會,因此,對于魚有預防癌癥的功能應予足夠的重視。
豆腐是日本老百姓的一大“國菜”,專家介紹:豆制品中富含人體必須的脂肪酸,對人體非常有益。豆腐的原產(chǎn)地是中國,然而,目前為止,對豆制品的偏愛程度卻遠遠低于日本。
中國與日本的島國環(huán)境有很大區(qū)別,日本人能生吃鮮魚,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卻很難找到可以生吃鮮海魚的海域。但可以肯定的是,經(jīng)常性地吃魚,尤其是深海魚對人體蛋白質(zhì)的增加,腦血管疾病的預防、促進新陳代謝都會有很大的好處。而豆制品含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也是不可替代的營養(yǎng)食品。但吃咸魚和魚干不能起到防癌作用,如過多食用還會誘發(fā)癌癥。
日本政府非常重視學生的午餐,高度重視國民營養(yǎng)的合理化。二次大戰(zhàn)后,日本作為戰(zhàn)敗國,在食品極度匱乏的情況下,政府仍將學生營養(yǎng)作為一項國策來抓,開始推行學校午餐制,每個配餐中心都配備了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的營養(yǎng)師,來指導和監(jiān)督營養(yǎng)午餐的制作。日本的學校午餐為學生提供均衡膳食,在促進學生的體格發(fā)育和身體健康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在日本,60%以上的學生都能吃到營養(yǎng)均衡的學校午餐。
目前,日本人的素食傾向越來越明顯,熱氣騰騰的米飯,大醬湯、咸菜為主的粗菜淡飯又重新回歸餐桌,成為人們最常吃的食品。日本飲食以量少、烹飪簡單為主導,食用者一般都會把飯吃得干干凈凈,一粒不剩。研究表明,多采用低熱量食物,有助于減少患癌癥的機會。
在飲食方面,日本人總結(jié)出10條經(jīng)驗:
(1)每頓菜肴品種多,數(shù)量少。魚、肉、蔬菜、豆類、水果和米、面,都用小碗盛裝,花樣繁多,這樣,每頓飯都能攝入多種營養(yǎng)成分。
(2)動、植物食品一起吃。魚、肉類食品和五谷雜糧、豆制品、蔬菜各占一半。
(3)一日三餐都有蔬菜,確保纖維素和維生素的吸收。
(4)每天吃牛奶和乳制品,女性比男性多吃1倍。牛奶、酸奶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鈣、維生素A和維生素B等成分。
(5)肉食每天至少50克,但不超過100克。
(6)每天都吃魚,而且吃魚多于吃其他動物肉。魚中含有能使細胞新生的核酸,還有使血液變清、流通更暢的物質(zhì),可預防心肌梗死。
(7)每天吃一只雞蛋,且和米飯一起吃。雞蛋中含有人體必不可少的8種氨基酸和豐富的維生素。米飯中缺少一種物質(zhì),叫做蛋氨酸,而雞蛋中卻不乏該物質(zhì)。兩者一塊吃,能使人更好地吸收米中的蛋白質(zhì),并控制飯食的熱量。
(8)每天吃一次豆腐之類易消化的大豆食品。大豆食品中含有植物蛋白、纖維素、氨基酸、維生素,而且易消化,可抗老防病。
(9)每天吃一次海藻。
(10)每天吃水果,確保身體攝入維生素C。
當然,注重飲食、均衡膳食只是日本人長壽秘訣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除此而外,人的心態(tài)健康以及良好的社會結(jié)構(gòu)、教育程度、社會凝聚力等因素也都是日本人高度重視的。
(編輯 祝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