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中國話劇皇后”的朱琳,在中國話劇舞臺上度過了近60個春秋,塑造了一系列光彩照人的舞臺藝術形象。在不久前的一次古詩詞朗誦會上,她朗誦了郭沫若的《重睹芳華》,并高歌了一曲蔡文姬的名曲《胡笳十八拍》的第十二拍。她的表演激情昂然,鏗鏘有力,聽那韻律鮮明的朗誦,音域?qū)拸V的歌唱,真讓人難以置信,這是出自一個耄耋老人之口。
1923年,朱琳出生在江蘇海州一個貧寒的家庭中,15歲就參加革命,登上話劇舞臺,先后主演了《大雷雨》《日出》《名優(yōu)之死》《孔雀膽》《小人物狂想曲》《蔡文姬》等話劇。1992年,丈夫刁光覃病重后,朱琳就基本告別了舞臺。丈夫去世后,她撰寫了自己的回憶錄,記下了她色彩斑斕的舞臺生涯,記下了周總理等老一輩革命家對她的關懷,記下了與丈夫相濡以沫的愛情生活……
為了保持自己的藝術生命,朱琳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是聽音樂,大多是輕松悅耳的曲目,有時還隨著音樂的節(jié)拍唱上一曲,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然后在陽臺上做一套由她自己編創(chuàng)的健身操,這套操是結(jié)合自身條件與舞臺基本功的動作,既鍛煉了身體,又重溫了舞臺上的動作,她做得很投入、很認真。
朱琳說;“我以前有頸椎病,很嚴重。大概是在三四年前吧,有人向我推薦了用頭寫繁體鳳字的方法,說是對防治頸椎病有幫助。于是我就每天堅持用頭寫5遍繁體鳳字(就是用頭有力地劃出一個鳳字),然后再模仿鴨子喝水的姿勢,反復做上一二十次。現(xiàn)在你看,我的頸椎一點問題都沒有了。”
說著說著,朱琳又興致勃勃地表演起自創(chuàng)的“搖頭擺尾祛心火”體操。她說,這種體操,就是把秧歌的動作縮小化。她強調(diào):這種運動不受空間的限制,室內(nèi)室外都可以做,非常適合老同志,既扭腰又扭頭,既動手又走路,不僅是全身運動,還對調(diào)理情緒,緩解精神緊張有很大的幫助!
平時,她還愛栽花養(yǎng)魚,說是不僅能給單調(diào)的生活增添些樂趣,看著魚兒游來游去,還能訓練視力呢。
朱琳至今也沒有請保姆,“上農(nóng)貿(mào)市場去買菜,猶如‘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看到青翠欲滴的蔬菜,我有一種好心情。買菜與散步相結(jié)合,既買了菜又健了身,練了腿,這是一舉兩得的事,生命在于運動,運動應在生活之中。”朱琳靜靜地說。同時,她還信奉:“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壽,高壽不如高興。”人只有高高興興的、健康的活著,才是真正有意義的活著。
令人難以相信的是,她還是一位足球迷,只要有足球比賽轉(zhuǎn)播,她幾乎是場場不落。在2002年世界杯時,她竟然像年輕人一樣,深夜從床上爬起來看球看到天亮。她喜歡看國家隊和國奧隊的比賽,還能說出馬拉多納、巴喬、古力特等一長串世界球星的名字和踢球風格。對此,她說:“足球賽場上的拼搏使人振奮,能夠使人悟出努力向上的人生哲理,對于老年人是一種鼓勵。”
在她的書房里,有一幅友人書贈的條幅,上面寫著:“看破放下,般若發(fā)光,自在平常,法身清涼。”這16個字雖有些佛家的味道,但卻映出這位老藝術家在金錢、藝術、人格、事業(yè)、名利等諸多天平上的高尚的人生態(tài)度。
(編輯 祝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