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生就有死。過去有一聯語:“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一語道出了時光歲月交替,人類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人到暮年,對人對事多有感嘆。孔老夫子曾因禮崩樂壞,年輕人不尊敬老年人而發出“老而不死視為賊也”的牢騷。唐代詩人李商隱曾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感慨,近代散文大家朱自清認為這一詩句太消極太傷感了,遂將詩句改為“但得夕陽無限好,何必惆悵近黃昏”,這一改動與李詩大相徑庭,反映了截然不同的兩種對待人生的態度。前者悲嘆來日苦短,青春不再;后者正視人生,激人奮進。據此,我又想起當代詞作家喬羽同志在央視《夕陽紅》篇頭歌中對人生看法的袒露。他獨具慧眼地把夕陽西下看作是溫馨、從容的美;把人到老年看作是晚開的花、陳年的酒、遲到的愛、未了的情。當我們陶醉于其藝術美的同時不能不對喬老爺這種豁達樂觀,心胸開闊的氣質產生由衷的敬佩。
對于人到老年的看法古今大有差別,隨著人類的進化,科學的發達,人的平均壽命已有明顯的增加,“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說法已經成為歷史,70歲以上老人的健康水平確實有了明顯提高。尊老愛老蔚然成風,當今時代的老年人正沐浴在和諧社會的陽光下頤養天年。筆者也進入了古人所說的古稀之年,每當我搭乘公共汽車,見到年輕人不厭嫌我滿頭白發,為我讓座;或在車水馬龍的大街上看到年輕人攙扶老年人過馬路時,就感到無限溫暖。每至此,我就會欣然笑對人生,從內心發出“老了真好”的感慨。我珍惜這種生活。愿意和老朋友共同享受這種生活。所以,每當有的老朋友向我索要書法作品時,我都會欣然命筆寫上“康·樂·壽”三字,以健康、快樂、長壽的祝福與老年朋友共勉。
我不追悔過去的年華虛度,更不哀嘆來日甚短,我就是要緊緊地把握住現在,做到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為社會貢獻余熱,為家庭增加歡笑,讓社會的和諧之風,家庭的天倫之樂伴我終生。
(編輯 祝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