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學問無處不在,它是那樣的深邃,又是那樣的淺顯。生活中不是你沒有發(fā)現(xiàn)它,只是你對此缺少認真地了解罷了。
你看,坐著是一種休息,但坐得久了,站起來就是一種休息;躺著是一種休息,但躺久了,你就想坐起來,還想站起來,因為久躺后的坐與站都是一種休息。坐著、站著、躺著,都是一種存在方式,人的身體就是在這些存在方式的改變中得到休息的。
大腦的休息也是如此!大腦運動在于思考.如果你專心致志地思考某個問題,思考久了.難免會有疲勞的感覺;如不及時休息,你甚至會感到頭痛,嚴重的還會伴隨著煩悶與失眠。但此時倘若你有意識地把這個問題暫時放下,去思考另一個問題,你就會感到舒坦一些。何以如此?就是因為你思考的內(nèi)容有所改變。而這些思考的內(nèi)容就是大腦的一種存在,改變思考的內(nèi)容就是改變大腦的存在方式??梢?,大腦的休息也是在其存在方式的改變中得以實現(xiàn)的。
人們在談到養(yǎng)生時常有兩種說法,一為動養(yǎng),二為靜養(yǎng);動養(yǎng)重在養(yǎng)身,靜養(yǎng)重在養(yǎng)心。但無論是動養(yǎng)還是靜養(yǎng),無論是養(yǎng)身還是養(yǎng)心,都無不伴隨著休息。有效的養(yǎng)生是與良好的休息相伴隨的,因為休息就是同有損養(yǎng)生的勞累抗爭,就是同不利于健康的誘惑作戰(zhàn)。所以,要學會養(yǎng)生,就應當學會休息。
休息的本質(zhì)在于存在方式的改變。但在日常生活中,人的存在方式的改變是異常紛繁復雜的。你應當怎樣去“改變”,怎樣去休息,誰也不能開出一個適用于任何人的處方來。你能夠做的只是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而適合自己的可能就是最好的。
在這方面,可供參考的有下列諸點:
要多培養(yǎng)一些興趣。因為,每種興趣都是一種存在,你的興趣多了,存在方式也就多了,改變起來也就相對容易一些;隨之而來,你休息的機會也就更多一些,效果也會更好一些。
要學會有規(guī)律地生活。人生有韻律,生活有規(guī)律。人生的韻律和生活的規(guī)律追求的都是和諧。規(guī)律是一種力量,和諧是一種力量,只要你的生活是有規(guī)律的、和諧的,良好的休息就會融于其中。
要傾心做愿意做的事情。與其說休息是種自我的放松,更不如說它是一種自我的欣賞。你做好了自己想做的事,你就擁有了自我欣賞的資本。你在自我欣賞的過程中,就會感受到一種特別的快樂,而這種快樂,正是一種極為甜蜜的休息。
要藝術(shù)化地調(diào)控你的各種存在方式。生活有藝術(shù),人的存在也有藝術(shù)。坐如鐘,是坐的藝術(shù);站如松,是站的藝術(shù);走路挺胸,是走的藝術(shù);嚴肅著作讀久了,改讀休閑書籍,是讀書的藝術(shù);一個問題思考得久了,改換另一個問題去思考,是思考的藝術(shù);腦力活干久了,去干一些體力活,是工作的藝術(shù);麻將打久了,去散散步,是休閑的藝術(shù);與妻子吵嘴了,找機會開個玩笑,是夫妻相處的藝術(shù);與孩子鬧翻了,想想他們長得再大也是自己的孩子,是家長與之相處的藝術(shù),等等。所有這些藝術(shù)的奧秘只有一個,就是變緊張為松弛,變煩惱為快樂。只要你在精神上是輕松而愉快的,你就能得到充分而有效的休息。
(編輯 王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