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意義上說,長尾就是草根。長尾一開始都是從草根、冷門做起的。冷門打開了局面,就成熱門了;草根上了臺面,就成精英了。
洪晃對這種轉化過程,就有深刻的認識,她說陳凱歌:“剛開始認識他那會兒,丫還算一前衛藝術家,現在,早就成了‘主流’啦!” 這是草根與精英可以相互轉化的實例。可見,我們不要把頭和尾絕對對立起來。
至于說到草根營銷,那又是另一種意思,是說面向草根的營銷。它同長尾同樣有內在聯系。這種內在聯系是說,草根階層是消費群體中的長尾,是長尾人群。長尾時代企業如何進行草根營銷,是處于價格戰背景下的企業家必然面對的問題。
規模經濟中的草根營銷
規模經濟中的草根營銷,是最初級的長尾戰略。
嚴格的、標準意義上的長尾,是指范圍經濟,它以小批量、多品種為主要特征。規模經濟(即長尾理論所說“短頭”)正相反,規模經濟是指單一品種大規模生產。“規模經濟中的草根營銷”聽起來自相矛盾,其實不是。它是指短頭中的長尾。從彩電銷售的案例中,可以具體認識這個問題。
1997年,康佳集團的一位經理在坐火車的時候,偶然注意到,火車沿線的墻體上,不知從何時開始刷上了廣告。
他照著一則廣告下面打出的廣告公司聯絡電話,直接撥通了地平線廣告公司的總經理文衛紅的電話。他對文衛紅的第一印象很好,因為他說:“之所以選擇你,主要原因是你把手機號當成了業務熱線,這說明你比較敬業”。
實際原因是,當時正是電視機在城市“短頭”出現飽和,需要向農村“長尾”進行戰略開拓的時期。康佳為此特別提出了“重心下移”的開發農村市場的口號。這位經理發現墻體廣告這種形式,特別適合向農村推銷電視機。于是他找到了地平線廣告公司。
墻體廣告的效果出奇地好。一時間,康佳上上下下的分公司都來找地平線廣告公司合作。1999年,文衛紅發明了一種更具殺傷力的墻面廣告手段-高墻廣告。以往的墻面廣告,都是做在低矮的圍墻上,或在房屋上做成一個長條。高墻廣告是將高大建筑的一整面墻做成整體廣告,面積可以達到100平方米左右,視覺沖擊力與大型路牌廣告差不多。康佳廣告打在上面,頓時在全國范圍對競爭對手產生了巨大沖擊。
長虹集團、TCL集團、廈華集團坐不住了,紛紛找上門來,開始通過墻體廣告,進軍農村家電這個長尾市場。
彩電最初的用戶,集中在城市,集中在城市中的幾個主要市場,如國美、大中等電器商店和大型百貨公司。這一市場是典型的短頭市場即大熱門市場,它的特點是賣場少而集中,銷量巨大。當大熱門市場趨于飽和的時候,商家紛紛打起價格戰,導致利潤下降。但是在另一頭的農村市場,剛剛出現彩電購買力,它是一個長尾市場。它的特點是賣場分散,銷量較少,但總量巨大。
如何有效地進入農村這個草根市場,是彩電業需要解決的問題。農村不比城市,電視廣告作用有限,因為買電視的人,本身就是沒有電視的人,他們購買之前看不到電視廣告;報紙廣告作用也有限,因為全國百分之九十的報紙都集中在城市;網絡廣告對農村更不起作用。墻體卻是農村人容易接觸的介質。由道路網絡互聯構成的“墻體互聯網”,是低成本的網絡媒體,墻體廣告就起到低成本的長尾營銷的作用。
長尾并不限于農村。就拿廣告業來說,長尾廣告也多種多樣。電梯內廣告也是一種長尾廣告。它是把一些面大量廣的“沒用”空間,作為有用空間的長尾;把“沒用”時間,作為有用時間的長尾,積少成多,通過廣告公司的集合,成為一個有價值的市場。列車內廣告、汽車內廣告,都是同樣的原理。
規模經濟中之所以有局部的長尾,道理很簡單,因為對長尾曲線來說,頭與尾都是相對的。短頭與長尾好比鳳與雞:每個長尾市場內部都有頭有尾,有偏向城市精英的“鳳頭”,有偏向農村草根的“鳳尾”;同樣,每個短頭內部也都有頭有尾,有偏向精英的“雞頭”,有偏向草根的“雞尾”。人們常說,寧做雞頭,不做鳳尾,意思就是說,寧可在長尾中當頭(冷門中的相對熱門),不在短頭中當尾(熱門中的冷門)。但彩電業要這么做,在當時可能就做死了。

價格戰是規模經濟發展到短頭市場飽和階段的標志,大規模生產廠商(在不增加品種的條件下)首要的突圍方向,是從高收入的城市人員為主營銷,轉向中低收入的城市草根和農村人群進行營銷;而長尾營銷的特性表現在,面向草根人群的營銷,需要從高成本的形象廣告,向低成本的營銷方式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