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總統和布什總統日前通過電話進行了交談。美國白宮發言人說,雙方強調了繼續對話的重要性。這顯然是在為兩位總統6月6日~8日在德國舉行的八國集團峰會期間會面作鋪墊。今年5月以來,美俄高層頻繁接觸。繼基辛格、蓋茨和賴斯先后訪問莫斯科后,美俄“面向未來工作組”(分別由基辛格和普里馬可夫牽頭)即將于6月召開第一次會議。兩國國防和外交部長(所謂2+2模式)會議也將于今秋召開,屆時兩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還可能與會。
不僅如此。俄羅斯官方一再聲明,俄方無意同美國打什么“新冷戰”;強調兩國需要建立新的“平等關系模式”。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和國務卿賴斯也一再聲稱,美俄關系目前雖處于復雜和困難時期,但并不存在什么“新冷戰”,“一場冷戰已經足夠了”。賴斯還表白說,美國正竭力想同俄羅斯“維持對等關系”。
這些都是目前美俄兩國關系積極的一面,也可以說是某些“亮點”,如果都是認真的,而且言行一致,無疑將有利于兩國關系的緩和,也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
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負責歐洲和歐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弗里德日前聲稱,“我們(美國)需要一個強大而非虛弱的俄羅斯,但前提在于不是19世紀而是21世紀的。”此話看似“正面”、“溫和”、“有理”,但是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前提”,即俄羅斯不應該再是沙俄時代的或者蘇聯時代的俄羅斯,而應該是21世紀的俄羅斯。這個“前提”的前一半,無疑是正確的;在一定意義上,普京總統似乎也早已做了回答。針對俄羅斯一些懷舊人士的思想,普京曾頗有感慨地說:“誰不對蘇聯解體感到惋惜,誰就沒有良心;誰想回到過去的蘇聯,誰就沒有頭腦。”此話意味深長,發人深思。
現在的問題是,什么是21世紀的俄羅斯?顯然,在“美國的字典”里,最重要的是:第一,21世紀是“單極穩定”的美國世紀,是“美國統治下的世界和平”時代,俄羅斯可以“強大”,但只能充當“配角”,休想平起平坐;第二,美國的安全應該是絕對的,它的“安全網”可以撒到俄羅斯大門口,撒到俄羅斯后院,俄羅斯沒有“否決權”;第三,美國的“民主土豆”可以任意播種,不僅可以在俄羅斯周邊國家,也要在俄羅斯生根發芽,俄羅斯所謂的“主權民主”是“民主道路上的倒退”。
俄羅斯是一個正在迅速興起的大國,而且充滿了自信。在“俄羅斯的字典”里,21世紀的俄羅斯顯然有著不同的含義,最重要的是:第一,俄羅斯應該是“一個強大而且信心不斷增強的俄羅斯”,應該“成為世界發生積極變化的重要動因”,它可以而且需要同美國合作,但不會“順著美國走”,充當“小伙伴”;第二,俄羅斯要堅持走“主權民主”道路,不承認也不會接受美國的“民主土豆”,它不喜歡美國的“民主土豆”到處撒,特別是在它的周邊國家;第三,俄羅斯要堅決維護自己的核心安全利益,包括軍事方面的和地緣政治方面的,它很難容忍美國把“安全網”撒到自家門口。
從美俄兩本不同的字典里,人們不難看出,美國需要的俄羅斯并不是俄羅斯自己需要的,也是很不現實的。而俄羅斯需要的“21世紀的俄羅斯”卻又是美國不喜歡、甚至不能容忍的。這正是美俄一個時期以來戰略碰撞和宣傳上唇槍舌劍的根源所在。兩國繼續進行高層對話是好事,有利于緩和關系。但如果不努力尋求一本雙方都可接受的“字典”,這種戰略性碰撞恐怕難以消除,甚至可能愈演愈烈。
(作者:中國前APEC高官和大使。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