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抽薪還是飲鴆止渴
(《財經》2007年第25期“房地產:釜底抽薪”)
當前房市低迷,但要說是拐點到來,為時尚早。70個大中城市房價環比指數企穩甚至下行,是否意味著供求關系徹底倒轉?人們注意到,環比漲幅的上一次下降,正是去年四季度。再看一下能夠抵消季節因素的同比指數:6月、8月、10月分別錄得107.1、108.2、109.5,節節攀升。這意味著,僅就價格而言,漲幅趨緩有很大的季節因素。
房貸年底緊縮,媒體、業界驚呼無款可貸。但是,年終銀根趨緊本來就是慣例。各銀行往往都在上半年大肆放貸,后半年勒緊褲帶過日子。在這樣的情況下,年末房產交易清淡是很自然的。
銀根、地根的“雙重韁繩”,并不是第一次勒到房地產商身上。很遺憾,剛性需求未變,供應更加不足,房價只能更高。尤其一些整治房地產交易秩序的行政手段,更是飲鴆止渴之舉。主管部門可能贏得一時房市秩序井然之象,但這些手段間接地幫助了房地產商囤房囤地,反而推高房價。此外,國務院出臺“24號文”等舉措表明,國家日益重視保障性住房的建設,但是,指望保障性住房供應降低房價,只是美好的愿望。從經濟適用房的情況來看,這種量級的供應增長對房價沒有什么影響。
北京 邱石
社保費誰來管
(《財經》2007年第25期“社會保險求法”)
社會保障活動屬于公共經濟活動。為了便于監督,公共經濟活動必須通過政府預算來反映。考慮到社會保障的特殊性,編制獨立于一般公共預算之外的社會保障預算是必要的。社會保障預算應該做到編制權、執行權和監督權的分離。財政部門編制社會保障預算,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負責運作管理;同時,財政部門對社會保障資金的運作履行監督職能。當然,作為預算,人民代表大會的監督作用不可替代。
與此相關的一個問題,是社會保障費的征收。稅務部門與社保部門齊抓共管的格局應該早日結束。社會保障是否需要費改稅仍然有一定的爭論。但是,社會保障費作為公共資金,由稅務部門征收管理,既可以節約征管成本,也可以避免資金收支同屬于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從而不利于監督的現象的出現。由稅務部門統一征收,對于繳費企業和個人來說也是有利的。這樣,繳費人避免了面對多個政府機構,徒增報送財務報告及有關資料的成本。而且,稅務部門征管的強制性更有利于保障繳費人間的公平。
無論是哪個政府機構,所征收的社保經費都有其專門的用途,都不應當給征收部門帶來額外的收益。社保費征收權的部門之爭,是政府機構改革尚未到位的一種表現,也反映了政府部門內部職能分工優化還需假以時日。
北京 楊志勇
宅基地改革的必然性
(《財經》2007年第25期“‘沉睡資本’蘇醒”)
在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和推進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公開、公平、公正、有償出讓宅基地,是農村宅基地改革的必然趨勢。
在現行的土地制度下,農村宅基地及其房屋的流轉受到限制,之所以如此,是想借宅基地和與之相關的集體土地來保證農民的基本生存。但是,這種思路與當前和今后的社會實際有相當大的距離。
目前來看,中國“三農”問題的一個最主要的趨勢是城鄉統籌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隨之推進。要實現這些目標,相應的產權改革無法繞過去,推進宅基地產權制度改革也必將是大勢所趨。
對于農村宅基地放開,有一些不必要的顧慮,主要是擔心放開后引起社會的動蕩。對此,應當相信農民也是“理性的經濟人”,他們不會輕易讓自己“無立錐之地”;同時,大部分農村的宅基地并不具備形成大規模流轉的市場條件(主要原因是需求有限),目前有大量流通需求的主要還是一些大城市的城鄉結合地帶。
深圳 李敏
排污權交易知易行難
(《財經》2007年第25期“‘排污權交易’大幕拉開”)
“嘉興試點”的積極意義值得肯定,但種種情況表明,這一環保試點很有可能陷入“知易行難”的困境。
首先,排污權交易需要一個完善的排污權交易市場。目前,中國的排污權交易還處于起步階段,但相關的制度、法律和市場建設,還基本上是一片空白,離真正成熟和完善的市場差距很大。其次,“嘉興試點”的行政區域性特征,注定了其作用有限?!凹闻d試點”是按行政規劃展開的,但在排污權交易中,按照“環境單位”(如流域)來規劃才更符合實際。單純強調行政區域內的環境總量控制,意義是有限的。再次,具體到排污權交易本身,作為一種特殊形式的利益分配,如何保證政府初始分配的公平,如何保證交易得到真正的執行,以及如何以真實數據為基礎進行真正規范等問題,依然具有相當大的不確定性。
如同其他的環保問題一樣,當理論的前瞻性與分割管理體制下的利益格局發生沖突時,排污權交易就難免知易行難。
北京 肖舒文
增值稅轉型需加速
(《財經》2007年第25期“增值稅全國轉型可期”)
對中國來說,增值稅改革是一個必然的趨勢,而且是一個需要加速推進的趨勢。原因很簡單:生產型增值稅的弊端已日益明顯,迫切需要改變。在現行的生產型增值稅稅制下,企業所購買的固定資產所包含的增值稅稅金不允許稅前扣除,這導致一系列的問題(如加重企業負擔,影響企業投資的積極性),并最終影響中國企業的技術進步、競爭力的提升和經濟結構的調整。
目前,中國經濟結構正處于戰略性調整的時期,新技術、新設備的采用至關重要。為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盡快實行增值稅轉型改革尤為迫切和重要。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自2004年7月在東北地區進行增值稅改革試點以來,時間已過去了三年多,早日結束試點,加速推向全國,已是企業界、學術界的共識,決策者當順應形勢,推進增值稅轉型的進程。
北京 李長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