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中國節能減排再出重拳
【本刊訊】鑒于減排形勢依然嚴峻,國務院日前正式批轉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統計局以及國家環保總局制定的節能減排統計、監測、考核實施方案和辦法的通知。
《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辦法》規定,這一考核將作為省級領導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對未能完成任務的,將實行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
為了應對減排數據統計中可能存在的造假行為,《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監測辦法》要求各國控重點污染源,必須在2008年底之前完成自動監測的安裝和驗收,以便監測數據可以直接傳輸至國家環保總局。
同時,《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統計辦法》也規定,工業源化學需氧量新增量,將按照GDP增長率方法進行計算。各地必須通過具體的工程、結構及管理措施,才能證明自己可以削減多少新增排放量。
據悉,之所以決定通過核算新增削減量來統計,而不是直接統計各地排放總量,就是為了更好地遏制地方政府虛假減排行為。畢竟,如果GDP增量在,而沒有新建足夠的減排設施,按照新的辦法,地方就很難達標。
但一些業內人士也指出,如何有效監督地方新建設施的實際運行情況,不使其成為擺設,仍是一個挑戰。

氣候
聯合國氣候大會開幕
12月3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十三次會議,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開幕。會議為期12天,被認為是今年氣候變化領域最重要的會議。
由于《京都議定書》將于2012年到期,各國能否就2012年后的溫室氣體減排方案達成共識,將是會議的中心話題。
在開幕當天,2001年退出的澳大利亞,正式宣布重新簽署這一議定書。至此,主要發達國家中,僅有美國未簽署該協議。
健康
盯緊禽流感
全球性的監測體系,對于預防像H5N1這樣的潛在大流感的爆發至關重要。但12月6日出版的《自然》雜志警告說,現有系統過于分散,很可能會漏掉危險的病毒源以及亞型。
被感染的鳥類往往會帶來巨大威脅,但現有的監測系統,大部分都分布在北美和歐洲;真正禽流感高發的亞洲地區等,反而相當少。如果我們不能合理地分配資源,很可能會忽視除H5N1外,其他可能導致流感大爆發的病毒。
盡快地分享病毒樣本,也需要加強。無論處于監管還是公眾利益優先的考量,都不應該阻礙信息交流,在45天之內公布相關數據,應成為一種慣例。
科學
太陽之謎
對于地球上的所有生命而言,太陽都是光和熱之源。但這個恒星,實際上隱藏著太多的秘密。12月7日的美國《科學》雜志發表了日本“日出”(Hinode)探測器的最新發現,部分揭開了其內在隱秘。
科學家第一次觀測到“阿爾文波”的存在,瑞典科學家很早就預測了這種磁波的并因此獲得諾貝爾獎。這種沿著磁力線從太陽內部向外傳播的波,很可能通過釋放能量造成了日冕具有異常高的溫度。太陽表面的典型溫度只有6000K,而日冕卻往往達到100萬K(K為絕對溫標)。
此外,磁重聯可能也是導致日冕溫度升高的原因之一。而與太陽風形成直接相關的太陽耀斑,也主要是因為磁重聯事件而引發。穿越太陽系的太陽風的另一個來源,則是從太陽內部向日冕上層流動的等離子體;科學家估計,很可能有四分之一的太陽風質量都來自這種等離子體。
環境
中美環境立法合作加速
1月30日,美國環保局(EPA)正式啟動中美環境法合作項目網站,這將進一步促進中美在環境立法方面的信息共享和交流。
對正面臨嚴峻環境挑戰的中國而言,進一步強化環境立法和實施,被認為是有效遏制污染的重要手段。已積累30多年豐富經驗的美國,顯然是很好的借鑒對象。
2007年9月,美國環境保護局法律總顧問羅杰馬特拉在北京、上海和廣州分別與中國環保官員進行了交流,決定實施中美環境法合作項目,鼓勵中美就環境法問題繼續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