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力推、戶籍人口較少、區域發展均衡,使得珠海能夠先行一步,下一個挑戰是教育標準化
“今后珠海人不論經濟條件如何,至少可以讀到高中畢業,或者到中等職業學校學一門手藝。”8月29日,距離開學僅兩天,珠海市教育局局長鐘以俊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顯得躊躇滿志。
他描述自己當前的狀態是,“壓力很大,但也很興奮”。
自今年9月1日起,珠海翻開了新的一頁:全市推行12年免費義務教育,對象是擁有該市戶籍、就讀于市內公辦及民辦普通中小學和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
依據國家九年制義務教育制度,教育費用主要包括學費、書雜費兩大類。在施行至今逾20年的義務教育具體實踐中,各地均基本免除了從小學至初中九年教育期的學費,而書雜費仍在廣泛收取。
2006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對《義務教育法》進行修訂,明確規定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費、書雜費全免,各地于當年9月1日起陸續實施。
與目前全國范圍內實施的九年制義務教育相比,珠海將義務教育范圍擴大到高中三年。即高中階段(含普通高中、職業高中、技工及中專)學生免收學費,但仍收取書雜費。同時,將九年教育階段免收書雜費的范圍,從鄉村擴大到城市——珠海市自2006年9月1日起,已免收鄉村地區小學至初中學生的書雜費。
可行性
按照此前物價部門核定,珠海市普通高中每學期學費為每人810元,一般中等職業學校每學期學費每人1060元,中專學校學費為每學期每人1500元至1800元。同時,珠海市區小學生每學期書雜費為680元,初中每學期書雜費為1020元。
預計今秋全市可享受新政策的學生達165523人,據此計算,政府為此需每年增加財政補貼1.97億元。其中九年義務教育階段123653人,需新增書雜費補貼1.015億元;高中階段41870人,需新增學費補貼9521.8萬元。
按規定,對市級學校學生的免費補貼由市級財政全額負責,對區級學校學生的補貼則由市、區兩級財政各自分擔50%。
“目前所有的經費和措施都已落實到位。”珠海市教育局局長鐘以俊向《財經》記者表示,“1.97億元的免費補貼只是表面數字,由此帶來的教育大發展所需的投入才是大頭。”
作為廣東省人口規模最小的地級市,珠海全市常住人口144.99萬人,其中戶籍人口92.63萬人,在珠三角六個核心城市中人口密度最小,僅相當于深圳的19.8%,在普及基礎教育方面獨具優勢,實施12年免費教育負擔亦相對較輕。
此外,珠海城市區域設置簡單,僅香洲、斗門及金灣三個行政區,發展差距正在逐年縮小。在當前國家對義務教育投入事實上仍采取“以縣區為主”的模式下,行政區劃簡單、區域發展均衡的珠海市,其對區級學校的教育投入采取“兩級財政五五分成”的出資模式成為可能。
三套方案
事實上,珠海市在教育發展上一度落后。其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全面免費措施,僅起步于去年。
從2006年秋季起,珠海開始對該市農村地區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實施全免費政策,而對城市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則仍需收取書雜費。直到2006年底,才通過“廣東省教育強市”驗收,成為繼深圳、佛山、中山、東莞后的省內第五個教育強市。
“下一步該怎么走?”鐘以俊告訴記者,雖然起步慢了,但繼續走快一步并非沒有可能,“珠海作為特區,經濟發展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有沒有可能我們先走一步,讓高中階段也實行免費教育?”
從2007年2月起,珠海市財政、教育部門開始進行調研和核算。“我們發現在原有基礎上,每年只需再增加一個多億,就可以解決問題了——當然這也是一筆大的支出,但市領導認為我們承擔得起。”鐘以俊說。
于是,在確定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城鄉學生全免費的基礎上,珠海市政府提出了針對高中階段免費教育的三套實施方案:其一,先免農村人口的學費,城市暫時不免;其二,先免中等職業教育的學費,普高和技校暫不免;其三,高中階段城鄉學費全免。
鐘以俊認為,對外來人口子女提供免費學位非一個城市之力所能及,最好是等全國的人口管理規范化、義務教育納入統籌安排后再來實施,條件會相對成熟。“目前周邊地區都未實行,如果范圍擴大,外地人口一下子涌入珠海,可能會帶來壓力。”
當上述三套方案提交珠海市委常委會討論時,與會者一致決定采取第三套方案,對象則限于珠海本市城鄉戶籍人口。
均衡發展
2007年7月17日,珠海市委、市政府下發《關于推進教育現代化若干問題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20條意見中,關于12年免費教育的內容僅有一句話,即“從2007年秋季起,對本市戶籍的中小學生實行免費教育,義務教育階段免書雜費,高中教育階段免學費” 。
“這句話含金量非常高。”鐘以俊說,“以擴大免費義務教育為基礎,《實施意見》下一步將強調和落實教育均衡化作為基本原則。”鐘以俊說,這亦是珠海市教育發展在下一個五年需要著重達到的目標。
鐘以俊對部分省市將義務教育階段的優質學校由公辦轉為民辦,進而大收贊助費的做法表示批評,“我們的目的是讓學生無條件地就近享受優質教育資源,政府絕不可以任何方式說,你要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就必須讀高收費的民辦學校。”
他表示,目前珠海在義務教育階段,要讓“同一區域內的學校在辦學條件、基礎設施、管理水平和師資水平上基本保持一致,允許有個性,但不允許超標準裝備學校” 。
為實現均衡發展目標,《實施意見》規定,中小學校長在同一學校任職年限不得超過六年,期滿后必須交流或輪崗到別的學校,城鄉教師亦須輪崗;全市新建和改建學校要嚴格執行標準化建設。
“同一個城市在義務教育階段,一些學校明顯好過另一些學校,這不是好現象。”鐘以俊稱,珠海希望用五年時間把這種差距大大縮小。
對于高中階段教育,鐘以俊津津樂道于韓國的做法。“韓國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也曾遇到教育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他們直接把最好的學校全關閉了,重新按標準化原則建學校。”
就中國國情而言,目前高中階段優質教育資源太少,擇校問題不可能一步解決,更不可能關閉“好學校”,實施標準化發展。但鐘以俊認為,未來珠海市的教育發展方向,仍要創造更多優質學位和優質學校,“讓大家隨便進哪所學校都覺得可以”。
與此相應,珠海在未來五年,將打破優質普通高中壟斷中考尖子生的做法,“要把這些高分學生逐漸均衡地按就近原則分配到不同的學校就讀。”高中階段亦要實行校長與教師的輪崗制。
據統計,目前珠海市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88%,政府提出五年內將這一比例提高至98%。
據此,未來兩三年內珠海市至少還需新建近10所高中,其中普通高中4所至5所,中等職業學校5所。此外,在實施12年免費教育后,預計今后五年內珠海市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學位缺口也將達到50014個,這仍然需要新建小學23所、初中12所。
延長義務教育的年限無疑是中國教育發展的方向。珠海推行12年免費教育固然是先行一步,但也是一個特例。它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在全國推廣,尚需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