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不會因為以下這些謊言而投資的,請來點更有創意的吧
每年都會有幾十個創業者來找我談投資。每個人至少都要用到下述“謊言”中的幾個。我把這些謊言列出來,不知是會讓創業者們變得更誠實呢,還是會讓他們編出新的謊言來。嗨,至少新的謊言也算有點創意吧。
“我們的預測是保守的估計。”創業者的估計從來都不是保守的。要是保守的話,那應該是0美元。我從來沒有看到一個創業者達到他保守的估計。通常創業者根本不知道他的銷售額會是多少。所以他就這么猜:“我說少了吧,投資者不會感興趣;我說多了吧,他們會覺得我神經不正常。”結果就是,每個人的預測都是到第4年的時候銷售額達到5000萬美元。所以我總是把創業者給我的預期時間加一年,銷售額乘0.1。
“(某著名市場研究公司)稱我們的市場總額到2010年會達到500億美元。”不管他是開發bar mitzah(一種猶太教的成人儀式—譯者注)計劃軟件還是802.11芯片組,每個創業者的演示稿里都有幾頁聲稱他們的市場總額會有百億美元。風險投資者從來不相信這些預測,因為今天他已經聽過5個這樣的預測了。創業者們最好把它們從演示稿里去掉。
“(某大公司)下周就要和我們簽購貨合同了。”創業者不知從哪個講座上聽說“公司已經有銷售很重要”,就編出這條來。搞笑的是,到了下周、下下周,合同還是沒簽。然后就是各種借口:該公司的決策者被解聘了,發生自然災害了,等等。投資者不會因為這個謊言而投資的,除非銷售已經真的發生。
“我們只要拿到投資,某重量級的人士就會加入我們公司。”往往,當風險投資人(VC)給這個重量級的微軟、甲骨文的副總打電話證實,回答如下:“誰告訴你的?對,我是在丘吉爾俱樂部跟他聊過幾句。但我絕對沒說過我會放棄25萬年薪加入他的公司。” 重量級人士是有可能加入小公司,但請讓他們親自給VC打電話來確證這一點。
“沒人在嘗試我們正在做的事。”這是最扯淡的一個謊言,因為從這條得出的結論無外乎兩點:第一,因為根本沒有市場,所以沒有別人做;第二,你實在太不入流了,連用Google查找競爭對手都不會。不用說,以上哪個結論都不會有助于你拿到投資。通常,如果你有一個好主意,那你會有5個競爭對手;如果你有一個非常好的主意,那你會有15個競爭對手。
“沒人能做到我們做到的事。”盲目狂妄自大,這比上一條還糟糕。第一個公司開始做一件事后90天內,就會有10家公司雨后春筍般做同樣的事。世界之大,能人之多,創業者認為他能在知識上取得壟斷只能是自欺欺人。我確信當你對VC這樣說時,VC已經聽說另一個公司在做同樣的事了。
“趕快,別的VC也對我們感興趣了。”好消息是:沒錯,有不少公司真的是同時被多家VC看中。但壞消息是,那個公司多半不是你,因為你還有閑工夫讀我的博客。是的,那些絕對牛的公司,投資者之間是有競爭的,創業者可以用這種方式逼著VC趕快做決策。但對于絕大多數創業者,你不是稀缺資源,這招不靈。
“甲骨文又大、又蠢、又慢,根本不是威脅。” 拉里#12539;埃里森(甲骨文公司的CEO)有他自己的私人飛機,他的帆船大得連金門橋都快過不去了。而我們的創業者呢?他們從奧克蘭機場坐最便宜的西南航空公司的飛機,有機會還要順兩包免費花生米。和甲骨文、微軟等大公司競爭不是件容易的事。給這么說的創業者最好的評價也就是“天真”。也許你覺得自己很有膽量,但VC覺得那很愚蠢。
“我們的管理團隊有可證實的成功經歷。”誰說你可證實來著?公司的創始人曾經在摩根士丹利做過一個夏天的實習生?在VC眼里,真正的可證實是那些曾經成功的為投資者產生億萬回報的創業者。但這樣的創業者,a)她多半不會為找投資而發愁;b)她也用不著說她有可證實的經歷。創業者應該這樣自我介紹:a)她有相關的業界經驗;b)她為了成功會付出一切努力;c)她會尋找真正有可證實的成功經歷的人做她的顧問和董事會成員;d)如有必要她會讓賢。這對于對創業者有興趣的VC來說就夠好了。
“我們的產品受專利保護。”在你給VC介紹你的項目時,最多提到專利一次:我們申請了專利。這就夠了。第二次你再提到專利,VC會懷疑你對專利過度依賴。第三次,VC就會把你當傻瓜了。沒錯,你應該去申請專利。但專利更多是用來讓你爸媽高興的。你多半不會有時間或有錢去告那些財大氣粗的公司侵犯你的專利權。
(蓋伊#12539;川崎是硅谷著名的風險投資家,此文是《VC的十大謊言》的姊妹篇。譯文發表已獲得作者本人授權。譯者為譯言網創始人張雷。)